房東艷
摘 要:探究式教學在課堂中的運用,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創造力、探究意識,所以備受一線教師的喜愛。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作文是其主要的組成部分,它極具創造力、想象力的特點,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使學生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創造能力,而探究式教學則能將寫作的價值最大化地發揮出來,將以如何更好地在初中作文教學課堂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為主要內容進行相應的探究。
關鍵詞:初中作文;探究式教學;應用探究
探究式教學模式,簡單地說就是以教材為依據,讓學生在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中進行或自主或合作的探究學習的教學方式。其在初中語文作文課中的運用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價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創設教學情境,營造探究氛圍
就初中語文寫作而言,其主要的體裁有詩歌、記敘文、議論文、散文等,這么多的體裁在一定程度上使邏輯思維還不算成熟的中學生無法切實地對寫作知識進行吸收和內化,進而不能很好地構建正確的寫作理念。為此,教師就要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寫作特點為基礎,借助對教學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進行寫作。例如,在寫與“情親”有關的作文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學生已學的文章《背影》為突破口,充分運用多媒體,以視頻、圖片的方式讓學生感受來自父親深深的父愛,引導學生將寫作與日常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了解親情的重要性以及父母那種不露痕跡的表達方式,探究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良好的教學情境以及探究氛圍,可以給學生帶來一種心理上的自由以及心理上的安全感,淡化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又例如,在學習以《快樂的一天》為題的作文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問題探究的形式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問道:“什么樣的一天才能被稱為快樂的一天?”然后讓學生以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得出問題的結論。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同時還能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進行有效的探究,進而獲取更多的寫作知識與技巧。
二、合理引導,推進探究發展
探究式教學的中心思想就是讓學生在認識了探究方向之后,以獨立思考或是合作互助的方式進行學習,進而獲取探究能力和寫作知識。那么如何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課堂中應用探究式教學呢?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感知寫作題目和要求;(2)自主、合作地進行寫作探究。在第一個方面的時候,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以下幾個學習任務,一是初步感知寫作的題目和要求,以猜讀的方式進行寫作中心的思考和選擇;二是提出思考時產生的有價值的可以探究的問題;三是針對問題進行材料的搜集,并進行相關的整合,做好與他人討論互動的準備。而對于第二個方面來講,其主要的價值就是學生帶著自己準備好的資料,與其他的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互動交流,然后碰撞出新的思維的火花,進而得出最終的結論,并開始寫作。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教師已由原本的課堂的主宰者轉變為了組織者、引導者,而在寫作探究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將自己所扮演的教學角色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引導,使學生能更為清楚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進而促使學生實現寫作素養的提升,推進探究式教學的快速發展。
三、開展寫作評價,提升探究素養
教師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在語文作文教學中要以努力培養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為主要的教學目標,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寫作評價,多運用鼓勵機制,以此來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能有所進步和發展。對許多教師而言,對寫作進行評價是一件極為頭疼的事情,而且由于受傳統評價方式的影響,以及教學素養和主觀性的限制,教師在評價作文時常常會出現評價格式化的問題,這一問題會極大地影響評價的公平性與合理性,為此,教師就要轉變寫作評價概念,并對寫作評價的方式、手段、內容等進行創新和完善。在評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師生互評等評價方式進行有機的結合,在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評價中,讓其及時地發現自己在寫作上出現的問題,進而實現反思和改進。與之相對應的,不僅評價的形式需要改變,同時評價的內容等也是需要改變的。例如,在評價與“環境”有關的作文時,教師就可以將具有典型特點的作文選出來與學生進行交流評價,然后,針對這些學生作文的缺點,再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出發進行探究。像這種將探究過程以及教師引導融入評價中的方式,不僅可以豐富評價的內容,同時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的教學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它不僅是考試的需要,同時更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迫切需求。但是作文改革的道路是漫長的,為了更好地將其存在的價值發揮出來,教師就要切實地引入探究式教學,以這種新型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只有這樣,作文教學才會迎來更為光輝的明天。
參考文獻:
[1]胡樂紅.探究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3.
[2]王亞萍.探究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中),201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