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經濟飛速發展,浙江省核心河流以及湖泊污染問題日漸嚴重,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隨之,浙江省提出了“五水共治”這一關鍵性戰略舉措,有效解決水環境問題的同時,促進地區經濟全面發展。因此,本文作者客觀闡述了浙江省“五水共治”,探討了浙江省“五水共治”管理機制經驗及啟示。
關鍵詞:浙江省 “五水共治” 管理機制 經驗 啟示
一、浙江省“五水共治”
近年來,在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浪潮中,浙江省核心河流、湖泊等污染日漸加重,出現一系列水污染事件,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比如,錢塘江水污染事件,其無污染情況日漸復雜化。隨之,境內多條核心河流已成為“病河”,比如,錢塘江、苕溪,浙江地勢又比較平坦,境內河流較多,水流速度并不快,存在較高的污染物交叉污染風險系數,導致浙江省水環境不斷惡化,對當地居民生產、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作為經濟發達的大省之一,浙江省水污染日漸加重,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嚴重阻礙了地區經濟全面發展,尤其是河流、湖泊方面的水污染,阻礙該省生態環境建設步伐,如何改善并提高浙江省的河流水環境以及生態現狀已成為浙江省重大任務之一。在這一背景下,浙江省政府部門根據各方面情況,提出了“五水共治”這一重要戰略,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以“嘉興”為例,在“五水共治”作用下,嘉興市河流水環境狀況發生了質的變化,河流水質明顯提高,河流各方面已達到考核標準,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地區經濟,在其他地區水環境治理方面有著較高的借鑒價值。
二、浙江省“五水共治”管理機制的經驗及啟示
(一)制定合理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
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說,浙江省的“五水共治”有著明確的水環境發展規劃,但水污染治理、水環境改善并不是一件易事,長期性、艱巨性是其顯著特征,也就是說,短期內其治理效果并不明顯,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在治理水污染過程中,地方政府部門必須根據地區水污染具體情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準確把握治理水污染的基本思路,動態控制水污染源頭的基礎上,科學治理水污染。在治理“點、面”污染的過程中,地方政府部門必須充分發揮自身多方面作用,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合理化處理,但河流湖泊屬于復雜化生態系統,如果有污染物進入,污染物在多種因素作用下,其“遷移、轉化”也復雜化,也就是說,即使外源污染物得以有效控制,沉積物中的污染物便會在較長時間內成為污染源,嚴重影響水態環境。針對這種情況,在治理污水過程中,浙江省應用“五水共治”的基礎上,還需要結合自身水污染具體情況,綜合分析主客觀因素,運用發展的眼光,統籌規劃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解決河流湖泊水污染問題的同時,有效改善地區水環境,促使地區生態系統處于平衡狀態,恢復河流湖泊的同時,構建“生態、健康”型河流,將“五水共治”管理機制變成一種長效管理機制,有效提高自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
(二)應用協定水污染排標準
在“五水共治”管理機制作用下,浙江省需要根據地區發展情況,應用協定水污染排放標準,合理定價地區水污染排放,明確地方政府部門、地區排污企業、污水處理單位在地區水污染治理、水環境改善方面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權利、職責。在此基礎上,浙江省政府部門要根據地區水污染情況,充分發揮自身多樣化職能,制定相關的發展戰略,促使排污企業、污水處理單位積極以及主動參與到污水治理中,發展經濟的同時,有效提高水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三)注重水環境質量的提高
在“五水共治”管理機制作用下,浙江省必須注重水環境質量的提高,要通過不同途徑借助多方力量共同提高水環境整體質量,必須立足基本國情,以地區經濟與生態環境現狀為基點,構建合理化的社會各方參與機制,要借助多樣化渠道,比如,手機、網絡,加大宣傳力度,促使社會各方全方位正確認識生態環境,意識到提高水環境整體質量的必要性,強化其主動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積極、參與到水環境保護中。同時,浙江省需要構建合理化的舉報制度、處罰制度,包括專門的監督以及處罰機制,有效解決各類水環境污染是問題,比如,亂放垃圾、企業偷排,準確把握地區水環境具體情況,尤其是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借助多方面社會力量,優化利用科學技術,采用多樣化手段提高水環境質量,比如,注重綠色能源的發展、生產工藝的優化,發展集約化養殖、構建綠色農村等。在此過程中,浙江省要從不同角度入手構建合理化的河流濕地,最大化地區河流湖泊的自凈能力等,進一步提高地區水環境整體質量。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形勢下,浙江省必須站在客觀的角度,運用發展的眼光,客觀看待“五水共治”管理機制作用下取得的成效,要總結水環境治理經驗,根據得到的啟示,制定合理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制定科學的水污染排放標準,提高水環境整體質量等。以此,有效改善地區水環境現狀,促使發展地區經濟的同時,生態環境也能得到有效的保護,具有姣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
參考文獻:
[1]梁永紅.治水倒逼促轉型生態興農美田園——浙江省“五水共治”和農業水環境治理的經驗和啟示[J].江蘇農村經濟,2015,(09).
[2]浙江省治水辦課題組,陳光耀,王國翔,鄭建忠.為有源頭活水來——從開化實踐看“五水共治”的多重效應[J].政策瞭望,2014,(12).
(作者簡介:王國燦,浙江美麗鄉村經濟文化研究院,職位:執行院長,研究方向:法學,新聞與文學,美麗鄉村文化,品牌文化,特色小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