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蕾
摘 要:和諧歷史課堂的主題是和諧的師生關系,活躍的課堂氣氛,高質量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和諧歷史課堂;《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師生關系;課堂氣氛
美國教育家埃力利奧特曾說:“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使個體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歷史教育要實現教育這一目的就必須建構真正高效的歷史課堂。如何建構高效和諧的歷史課堂?筆者認為,和諧高效歷史課堂的主題是和諧的師生關系,活躍的課堂氣氛,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及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這篇教學設計中淺談一下筆者對歷史和諧課堂的理解和構建問題。
一、和諧的歷史課堂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新課程下構建和諧的歷史課堂必須明確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才是整個課堂的主體。
在《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這節課的設計中,筆者先提問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個國家?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能回答上來。然后,教師問學生,你們想了解文明古國的歷史和文化嗎?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乘坐時空穿梭機,去探尋一下文明古國的魅力吧。從課堂開始的第一時刻,筆者就把自己扮演成了一個參與者的角色,與學生一起去了解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埃及、印度和巴比倫。而不是生硬地告訴學生,我們今天要學習什么內容。緊接著給出一組埃及及尼羅河的優美配圖音樂,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沒有居高臨下,而是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一起徜徉在新知識的海洋中,與學生一起參與到新的知識學習中。輕松快樂的氛圍營造出來后,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已建構了一半。之后,在其他教學環節上,筆者精心設置問題討論,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引導學生,完全拋棄掉以往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威嚴感,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討論,一起總結。例如,在介紹金字塔的建造方法時,筆者列舉出了史學界幾種權威的說法,然后給出自己贊成的說法及理由,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受到鼓勵之后,紛紛大膽踴躍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效果。
二、高質量的教學效果是避免和諧課堂流于形式的最重要的指標
不管你如何費盡心思地去設計,如何運用技巧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再談和諧課堂無異于紙上談兵。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在每一子目的內容學習之后,筆者都設計了相關的問題來檢測教學效果,如在《漢漠拉比法典》這一子目中,通過呈現資料,讓學生來討論“法典”的性質及體現的階級性。原以為這樣的教學難題,學生討論起來會略顯困難,結果卻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很多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討論中,踴躍發言,并在討論中表達了很多獨到的見解,如“漢謨拉比法典保護了商人的利益,說明了古巴比倫王國經濟發展的活躍”等等。可以說這節課的和諧在這樣意外多多、收獲多多的討論中達到了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使兒童、少年和青年形成關于人的美,關于人的思想、情感和體驗中的高尚和神圣的東西的觀念。我們要使這些觀念成為有血有肉的東西——用高尚的道德行為和生動的實例來充實它。筆者認為,和諧課堂的建構就是要凸顯教育中的“人本”思想,使學生達到全面的發展。通過世界古代史《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的教學實踐,使我對和諧課堂的建構認識進一步加深了。
在今后的歷史課堂中,筆者將會繼續探索和諧歷史課堂的建構。除了注重情感性,筆者認為,學生不僅可以從教師的教學中學到知識,也可以在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中獲得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注意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筆者會盡量組織各種活動,像小組討論問題、合作表演情景劇等,力圖通過這種方式來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力求促成學習者相互間的“和諧”。
參考文獻:
[1]曹翠欣.轉變教學觀念 構建和諧課堂[J].教學研究,2011(1).
[2]馮曄.淺談和諧課堂[J].新華教育導刊,2011(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