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銳潔
(西南財經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內部控制是董事會、監(jiān)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國內外學者們從內部控制建設、會計計量風險以及內部治理結構等方面討論內部控制缺陷的影響因素。考慮企業(yè)本身的規(guī)模、經營業(yè)務的復雜性、公司治理以及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關系。本文關注社會因素對內部控制的影響,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梳理和歸納,分析媒體監(jiān)督、外部審計和市場競爭等社會因素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希望通過對現有文獻的總結與分析,提高企業(yè)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從社會角度提出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關鍵詞】內部控制;媒體監(jiān)督;外部審計;市場競爭
一、引言
內部控制是董事會、監(jiān)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對內部控制的研究已成為國內外監(jiān)管部門、實務界和學術界關注的熱點。有關內部控制的研究包括內部控制概念框架的研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內部控制與盈余管理等幾大方面,其對企業(yè)的重要性從各個方面得以體現。然而,仍處于市場經濟起步階段的我國,企業(yè)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卻遠不如國外。對內部控制的重視,不能只靠管理者的思想先進性,應從社會各個方面實現重要性累加。基于此,本文從社會因素入手,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分別從媒體監(jiān)督、外部審計和市場競爭三個方面入手,考慮其與內部控制的關系和對內部控制的影響。
二、媒體監(jiān)督與內部控制
媒體作為當今社會的“另一個法庭——社會輿論的法庭”,是整個社會民主監(jiān)督機制中不可缺少的監(jiān)督形式,已經成為社會制度的一部分(姜科,2008)。媒體監(jiān)督對于公司治理的眾多方面都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對于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然而單純依靠媒體監(jiān)督的力量是很難真正發(fā)揮出對高管薪酬的治理作用,其常常需要借助其他“路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行政的力量。
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主要由政府相關部門推動,內部控制建設情況受到政府監(jiān)管部門的高度關注。故當某上市公司受到較多的媒體關注時,其不規(guī)范的內部控制行為更容易被曝光,更容易引起監(jiān)管部門的注意,提高其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動力。即媒體關注度越高,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越高(逯東,2015)。
因此,充分利用媒體監(jiān)督對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十分重要。但正如前面提到,單純依靠媒體監(jiān)督的力量是很難真正發(fā)揮出對高管薪酬的治理作用,利用媒體曝光,推動政府行政機構的介入,從而提高企業(yè)內部控制質量。
三、外部審計與內部控制
1929年,美國AICPA在《財務報表的驗證》文章中指出:審計人員對財務報表的“檢查范圍可以根據不同情況來確定,在一些情況下,審計可能發(fā)現需要對賬簿上記錄的大部或全部經濟業(yè)務進行審核,而在另外一些情況下,只要內部牽制健全,抽查就可以了”。自此,審計職業(yè)界第一次將審計和內部控制聯系起來。內部審計對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完善的重要性已得到國內學者的一致認可。
關于外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現有研究多考慮二者之間所存在的替代效應或互補效應。Abbott等(2007)在分析了大股東與小股東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后,認為代理成本較高的公司更有可能聘請高質量的外部審計師。也就是說,當公司內部控制機制無法有效降低大股東對小股東的代理成本時,公司會尋求高質量外部審計,以降低代理成本。楊德明,林斌,王彥超(2009)研究了內部控制與外部審計在發(fā)揮降低代理成本作用時,是否存在替代效應或互補效用。文章以滬市、深市的1497家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認為內部控制與外部審計之間存在一定的替代效應,即在審計質量較低的環(huán)境下,內部控制所發(fā)揮作用更為明顯。張川,沈紅波,高新梓(2009)也以136家房地產公司為樣本進行研究,發(fā)現外部審計評價相比企業(yè)對內部控制的評價既有替代作用,也有互補作用,同時作者還得出外部審計能夠準確地識別企業(yè)內部控制的執(zhí)行和實施程度的結論。
基于上述研究可見,當相關法律法規(guī)足夠完善,外部審計涉及方面更加廣泛時,企業(yè)將在外部審計機構專業(yè)人士的幫助下提高對內部控制制度建立的重視程度,并更好的完善內部控制機制。
四、市場競爭與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自愿性信息披露主要在SOX法案實施之前,Bronson(2006)認為,管理層和公司有責任保證信息披露的真實性,而內部控制報告中含有內部控制有效性的陳述,披露內部控制報告將增加公司的法律責任及公司的披露成本,但是披露能減少財務報告使用者對公司財務報告質量的不確定性,自愿性披露該報告可以向外部使用者發(fā)送信號,使本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與其他公司區(qū)別開來,因此仍然有公司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報告。在該階段,激烈的市場競爭會使得企業(yè)通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來加強自身競爭力。
我國目前處于自愿性信息披露到強制性信息披露過度階段,不論是通過信息披露加強自身競爭力還是到強制性階段通過良好的內部控制獲取長期利益,不斷完善的市場經濟,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都會對企業(yè)內部控制產生積極的影響。
五、總結及未來研究展望
本文主要回顧和歸納了社會因素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分別從媒體、社會組織和同行業(yè)其他企業(yè)三個方面分析企業(yè)內部控制的影響因素。在這之前,對內部控制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重心偏向企業(yè)本身,對社會因素的關注較少。
內部控制對企業(yè)自身而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國企業(yè)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完善的重視程度仍不夠,如何提高企業(yè)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單從企業(yè)內部考慮是遠遠不夠的。隨著媒體力量的日益壯大,市場經濟的持續(xù)重視,法律法規(guī)的不斷完善,社會因素必將對內部控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社會因素遠不止本文所涉及的三個方面,希望能通過本文的文獻梳理,為內部控制建設與內部控制研究方向提供一個新的思路,獻出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姜科.當下中國輿論監(jiān)督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
[2]逯東,付鵬,楊丹.媒體類型、媒體關注與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J].會計研究,2015
[3]楊德明,林斌,王彥超.內部控制、審計質量與大股東資金占用[J].審計研究,2009(5):7480
[4]張川,沈紅波,高新梓.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審計師評價與企業(yè)績效[J].審計研究,2009(6)
[5]劉啟亮,羅樂,何威風,陳漢文.產權性質、治理環(huán)境與內部控制,會計研究,2012,(3):5262
[6]楊有紅,陳凌云.2007年滬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研究——數據分析與政策建議,會計研究,2009:5864
[7]財政部會計司.企業(yè)內部控制規(guī)范講解[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第一版,2010
[8]謝榮、吳建友.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研究與實務發(fā)展[J].會計研究,2004(4):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