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
摘要:近些年來,伴隨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入,使得高校思政輔導員工作所面臨的工作壓力日益增大,職業倦怠問題日益增多。由于高校思政工作水平會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關系到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所以,必須要對高校思政輔導員的職業倦怠問題展開深入分析,并且找到有效的應對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思政輔導員工作職業倦怠問題,并且提出應對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 思政輔導員 職業倦怠 問題
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取得了巨大進步。與此同時,也促使更多的高等院校得以建立以及擴招。所以,每年高校學生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各大高校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日益重視,這也對高校思政輔導員的工作帶來了更大挑戰與壓力。所以,高校思政輔導員極易會在巨大壓力下產生職業倦怠問題,這就影響到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必須要深入分析高校思政輔導員工作職業倦怠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給予應對。
一、高校思政輔導員職業倦怠的原因分析
(一)工作角色多樣,定位比較模糊
對于高等院校的思政輔導員而言,其工作比較繁雜,會擔任多種角色,必須要與學生進行接觸,并且要處理教育教學相關的事宜,所以其角色存在多樣性。例如,在學生面前,其擔任的是服務者以及管理者的角色,然而在教學方面,其擔任的是教師角色,在領導面前,其擔任下屬的角色。對于其身份的界定并非十分清晰,其原本是重點負責德育工作,然而實際上其擔任著學生管理以及個人的雙重角色。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其必須要處理各種突發事件,要擔任師生的心理輔導員,而且還要做好學生的行政管理工作。如此一來,就會使其工作量大大增加,特別是其定位比較模糊,角色多樣性,因此也就可能會使其無法清晰地對自己進行定位。
(二)缺乏足夠的社會認同感以及職業待遇
當前,在高等院校中負責科研以及教學工作的教師,其薪酬水平也會與其實際工作進行掛鉤。然而,對于高校思政輔導員而言,因為其日常事務比較繁忙,所以也就極少參與授課活動,更是很難有時間進行學術研究工作。這就會造成其科研經費以及課酬要少于其他的科任教師,導致其薪資水平相對較低。但是,其擔任的工作卻比較繁重,所以這也就會導致其心理可能會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以及失落感,缺少社會的認同感,因此極易會產生消極情緒,影響到其工作積極性以及工作效率,這也是造成其職業倦怠問題的一個原因。
二、解決高校輔導員思政工作職業倦怠問題的對策
(一)做好心理干預工作,加強輔導員的抗壓能力
高等院校要充分重視輔導員的心理情況,為其提供相應的心理干預工作,,這樣才能夠使得輔導員具備良好的心理調適能力。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歸因訓練。此訓練能夠有效地加強個體的內控能力,使其能將事情的起因歸結為可以有效控制的因素,這樣就能夠使得個體的工作熱情得到有效提升;二是應急訓練。此訓練能夠使得個體以更加客觀、平和的心態來面對各種問題,并且可以積極地采用有效措施解決問題,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工作中,有效防止由于逃避問題而引發的工作懈怠;三是情緒轉移。此方法能夠幫助個體以更快的速度從情緒低谷當中走出來,并且可以通過心理治療等方式有效地緩解壓力,宣泄內心存在的不良情緒,使得情緒處在可控的狀態。高等院校要建立完善的心理輔導以及心理咨詢機構,這樣在思政輔導員尚未出現思維倦怠或是在出現此現象的早期,學校就可以為其及時提供的關心與呵護,能夠及時對其進行疏導,從而使其能夠防范或者是控制職業倦怠問題,能夠樹立良好的職業信心。
(二)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提升工作熱情
為了能夠有效地確保高校思政工作的順利開展,有效解決思政輔導員的工作倦怠問題,那么各大高校就要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要在評價以及考核的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即時性的可量化考核指標,要盡可能少地從顯性效果的角度出發對思政輔導員的工作進行考核。要充分重視對其工作態度、工作積極性、工作情況及學生滿意度等方面對其進行考核與評估,從而有效地確保考核評價結果的客觀性與科學性。要引導輔導員能夠對自己的工作情況進行評價,讓學生對其進行評價,并且學校也要對其作出評價,要實現對這些評價結果的有機結合。并且要實現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的有機結合,要將隱性成績以及顯性成績進行有機結合,并且再結合其職稱晉升以及津貼標準等,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確保考評結果的全面性、綜合性以及合理性。而且還要對考評結果進行有效的反饋,這樣才能夠對其工作良好的方面給予正確的評價與肯定,對不好的情況給予適當的批評,促進其不斷進步。
(三)做好職業培訓活動,促進綜合素養的提升
在培訓方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做好職業技能的培訓工作。學校可以通過講座、定期培訓等方式,幫助輔導員掌握最新的教學資訊、工作技巧,提升其專業能力。并且高校還要做好生涯指導師的認證學習工作,這樣才能夠使輔導員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能夠充分做好思政教育工作;二是為思政輔導員提供進修以及脫產學習的機會。以上海大學為例,其構建了“12345”進修機制,即為在優秀的輔導員當中選擇選送1%的人員進行出國進修,選擇2%的人員參與校外進修,選擇3%的人員參與黨校進修,選擇4%的人前往區縣進行掛職鍛煉,選擇5%的人參與在職進修思政教育專業學位。這樣一來就會使得學校思政輔導員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使其能夠更好地完成在職工作,有效地調節其身心,樹立更加科學更加先進的教育理念,提升其科研水平以及教學水平。
總之,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也使得高校思政輔導員所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大,而且導致缺乏社會認可感以及定位模糊等職業倦怠問題日益增多。這就會影響到高校思政工作的順利開展,影響到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所以,各大高校應該充分地了解高校思政輔導員存在的職業倦怠問題,并且加強對輔導員的心理干預,做好對其的考核與評價工作等,進而更好地激發其工作熱情,有效促進其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付曉華,楊琳.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對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05).
[2]葛昕明,呂林海.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成因與調適策略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4,(09).
[3]吳彬.從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談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02).
(作者單位:景德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