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的重要職責是構建和諧、文明、有凝聚力的良好班級。為此,我們必須厘清治班理念、制定并執行班級規則、開展豐富的班級活動及特色的班本課程、建設多彩的班級文化和進行家校合作。
關鍵詞:班級管理 班主任 五年級學生 教育
一、治班理念
(一)學生為本。小學五年級學生能力逐步提高,了解日益加深,學生作為班級的主人,班規的制定、班級活動的參與或是班本課程的開展都離不開學生,因此在治理班級時應體現大多數學生的意愿,符合了大多數學生的意愿,班級治理才能被學生們接受并更好的繼續下去。但民主并不是放縱,因此還需要教師的主導地位體現班級管理的威嚴與權威。
(二)獎懲分明。班規不是萬能的,每位教師都知道,盡管許多規則強調了無數遍,還是有學生以身試法,對于那些屢教不改的違紀學生班主任一定要嚴肅處理。當然,對遵守規章制度并且其表現優異的學生及時給予表彰獎勵,樹立榜樣,讓先進帶動后進,班級共同進步。
(三)公正平等。“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強調教育公平,班主任應將教育公平落實到班級里做到以生為本。人無完人,再優秀的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相反,再惡劣的人也有值得稱贊的一面。因此,班主任應該信任肯定每位學生,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盡力做到人盡其才。
二、班級規則
作為班主任,在制定班規之前,要對班級的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因為小學生的年齡尚小,自覺性不夠,對事物沒有透徹的認識。這時,班主任就要幫助他們找到奮斗目標,再讓班規約束、提醒他們。在制訂和執行班規時,應遵守這樣幾點原則:
(一)體現學生的意愿,做到學生為本和公正平等。在擬定班規時收集學生意見,決定班規終稿時讓學生舉手表決,這樣制定的班規才能被學生們接受并自覺執行。
(二)簡潔明了,有利于執行。制定的班規語句要精煉易懂,并且顯眼地貼在教室正面黑板的左側,讓學生能時常看到,提醒自己和同學。
(三)面對班規,人人平等。班規對全體成員都具有一視同仁的約束力,包括班主任在內。對班主任來說,維護班規的權威,就是維護自己的權威;對學生而言,維護班規的尊嚴,就是維護自己的尊嚴,而只有通過教師的權威和學生的尊嚴,班規才能轉化為班集體的意志。
根據這些原則,制定了詳細的班規:進校:穿戴整潔不遲到;早讀:自覺讀書效率高;升旗:儀式嚴肅愛祖國;出操:集隊迅速不說話;上課:安靜聽講多思考;下課:課間文明不吵鬧;學習:學好功課守紀律;作業:格式規范獨立做;活動:積極活動身體棒;離校:值日打掃按時歸。
三、班級活動
五年級的孩子應該擁有開心快樂的在校時光,特策劃豐富的班級活動:1.在早讀時間舉行的晨會,如唱歌、看電影、做游戲、角色扮演、新聞發布等,既營造合作的氣氛,還可以娛樂和學習知識。2.巧手裝扮我們的家——學生是教室的主人,讓他們布置教室,給自己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小天地。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保潔意識,又可以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3.知識大比拼——讓學生自行組隊,進行一場激烈的知識PK,通過比賽活動,有助于學生們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好習慣,成為知識淵博的人。
根據依據學生心理特點我設計了這樣一個主題班會——《二人同心,其力斷金》?,F在家庭、社會很難提供孩子集體生活的機會,學生容易產生“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缺少互幫互助、與人合作和以大局為重的意識,對此我設計這一主題班會,幫助學生正確對待社會生活和學習中的合作與競爭,養成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
班會一共分為五個過程:1.觀看《三個和尚》視頻,學生討論,導入主題班會;2.講述幾個關于合作便利生活的例子,讓學生激烈討論、感受合作;3.學生表演《一根魚竿與一簍魚》的兩個小品(不合作與合作),對比說明合作能使優勢互補;4.玩小游戲——一人站著不動,一人蒙著眼睛,站者給蒙眼者指路過障礙,實踐感受合作的樂趣;5.總結班會,進行合作主題的深化和提升。
四、班本課程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的新的課程管理模式,一些課程有各自的地方、學校特色。符合班級特色的班本課程也就應運而生。
首先,五年級的學生的思維正在迅速發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開展鍛煉學生思維的課程有助于他們的發展。其次,人教版五年級數學在幾何方面(正方體、長方體)的學習進一步加深。班主任應該提供更多的機會去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我的班本課程是積木的系統學習。逐一介紹積木玩具塊的形狀,并讓學生討論交流、歸納總結每個立體圖形的特征;了解了圖形以后構思自己想要搭建的結構,觀察、思考選用什么樣的形狀才能體現他所構想的形象;嘗試在紙上先畫出大概的樣子,能夠把握二維和三維空間及其轉換。
積木的系統學習有利于學生發展“空間智慧”。孩子在玩積木的過程中不停地研究布局、結構,鍛煉學生的想象力,結構思維,造型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創造力,發揮兒童組織力和理解力,增強耐力及對建筑科學的興趣。
五、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主要指學生家庭與學校以溝通為基礎相互配合,使學生能夠獲得來自家庭與學校兩方面正確的教育。家校合作的形式有:1.家訪。有助于班主任全面的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家長深入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雙方得以溝通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2.建立家校通訊聯系。在互聯網發展迅速的今天,班主任可以建立一個家長微信群,把學校發布的重要信息及時通知給家長,促進家校的密切溝通合作。3.成立家委會。家委會成員參與班級管理,并代表各家長意愿如實反饋問題。解決有些家長有異不敢言的問題,加強學校與家庭在學生教育工作中的溝通和配合,確保教育的自律和公正。4.家長會。召開家長會告知家長班集體的管理理念及班集體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各位家長在面對面交流溝通中集思廣益,形成更好的教育共識。
參考文獻:
[1]張曉林.班主任治班十大策略[J].天津教育,2015,(Z1).
[2]鄭夢菲.學校班級管理中的治班方略研究[J].知識經濟,2016,(18).
[3]周月朗.日本小學班級小組活動的特色——兼與美國比較[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6,(06).
(作者簡介:楊婉婷,江西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本科生,專業小學教育(數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