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一體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在一個特定的經濟環境下完成,所以,要處理企業內部各個成員之間的財務關系,運用制度的方式進行財務管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在不同的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企業正在進行財務管理中,應該創新管理模式,使財務管理的方式跟上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所以,企業就產生了集中式的財務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在運用中,實現了財務的在線管理。本文通過分析集中式的財務管理模式的發展、問題和措施等,為企業進行集中式的財務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國有企業;集中式;財務管理;模式
我國的很多企業的市場化方向歸根結底是由體制和政治模式決定,我國國有企業集團實現了集團控股,而且地位日益凸顯出來。我國國有企業在進行管理中,其方式比較多,而且設置了不同的部門,在具體化的管理層中,很多因素也會限制企業的發展,導致企業在執行計劃中要經過層層的審批,計劃的執行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國有企業采用這種財務管理方式勢必會失去最佳的時機。企業集團中,財務管理模式是企業的上層建筑,企業的理財活動決定了企業的經濟基礎,在企業進行財務管理中,一般會形成集成化的管理模式,對庫存、生產和銷售分別進行管理,或者企業采用直接管理的方式,這種方式采用網絡技術進行管理,節省了管理時間,而且減少了管理的成本。還有一種財務管理的方式結合供應鏈的管理,可以進行在線管理。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國有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中,應該總結出適合自己的經驗,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模式,使企業的財務管理效率進一步的上升。
一、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分析
我國的國有企業與其他的企業在性質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國有企業一般由國家控股,并且由國家投資,是由不同的法人構成,在企業內形成一個大的經濟集合,國有企業形成的歷史背景具有特殊性,其在經營的過程中常常采用傳統的方式,如果,改革開放促進了國有企業的發展,使國有企業實現了經營管理的改革,同時也完善了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
目前,國有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在管理工作上不能全面的統籌,而且在決策的過程中不能進行詳細的財務規劃,在對資金進行預算的過程中,沒有數據的支持,導致國有企業在投資的過程中比較混亂,這樣一來國有企業就會出現公司資本分配不合理的問題,企業在進行財務監督中也存在不科學的地方,在財務監督方面人力資源不足,而且總公司和子公司之間的財務聯系不多,導致了很多子公司在對財務進行處理中擅作主張,甚至出現違反總公司規定的情況。我國國有企業的財權的分配上也不太客觀,出現了較為極端的問題,通過幾圈或者是分權的方式實現。
二、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現狀
(一)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環境分析
我國,國有企業的性質特殊,在國有企業中參與投資和控制的都是政府,國有企業的集團由不同的主體構成,形成了巨大的經濟聯合,而且,其管理方式和產權關系與其他性質的企業也存在很大的差別,國有企業一般為計劃經濟體制,直到改革開放皇后,才進行了資產的重組,各類部門實現了轉化,實現了國有企業的自我發展。
(二)國有企業進行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財務控制缺乏有效的制度。
國有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中,不能完善預算制度,而且在事中控制中比較薄弱,很多問題都是事后才發現,我國的國有企業在進行財務控制中的問題比較多,在財務控制中,在財務決策上會存在很多的分歧,在制定了相關的決策后,并不能及時的執行,缺乏詳細的項目預算。在國有企業經營中,不能按照相關的標準進行事中控制,一般采用點和線的控制方法,但是,國有企業的規模較大,投資類型也多,這就導致了國有企業出現投資混亂的問題,導致資本的結構不能平衡。上級公司不能采用有效的管理方式,企業集團缺乏全局意識,不能進行統一的投資安排,在融資活動中也比較懶散,不能對子公司的財務情況具體的掌握,在財務管理中出現了零散化和片面化的特征。
2.缺乏有效的財務監督。
在企業集團進行財務監督的過程中,各個部門不能實現有效的溝通,總公司和子公司在財務監督方面不能實現良性的溝通,而且子公司在運行的過程中,與總公司的溝通不能實現主動,甚至出現了違反集團公司規定的行為,子公司在工作中缺乏各類監督,總公司忽視了對子公司財務監督,導致在內部審計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導致總公司和子公司的財務出現脫節的現象。而且,國有企業在對內部審計中,不能對其有充分的認識,內部審計工作在企業的各項工作中不能得到重視,而且內部審計部門不具有獨立性,內部審計的定位非常低,審計工作不能被企業重視,甚至出現了形同虛設的情況。
3.財權分配不合理。
如今,我國國有企業在進行財權分配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合理的方面,而且在財權分配中比較極端,導致了分權的過度和集權的過度。在大些大型的國有企業中,通常情況下會采用集權化的管理模式,但是當他們發現這種模式存在弊端后,會及時的調整,但是會產生過猶不及的問題,導致各類政策在調整中出現極端化的問題,這種問題主要體現在集團公司在給子公司任務重,給他們的權利過大,但是集團不能建立完善的投資結構,導致在投資中不能獲得較多的收益,而且在經營中存在各類風險,總公司對旗下的子公司沒有很強的控制力。在進行籌資管理的環節中,集團公司對內部資金進行控制的過程中,在對資金整合中不通暢,而且出現了資本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早期,我國特殊的環境導致國有企業的經營領域與其他的企業存在不同,集團公司在對各種章程進行控制中,產生太多的約束力,章程的規定不具有靈活性。在市場經濟這個大環境下,產生了高度集中的權利,不能對基層的呼聲進行反應,也不能看到基層的管理現狀,導致在經營中不能掌握企業的全部信息。
三、運用集中式財務管理的優勢
(一)幫助企業迅速掌握會計信息
國有企業在傳統的經營方式中,采用的是分散化的管理方式,一般都是在月末或者年末才進行財務總結,對子公司的經營情況進行分析,一般都是形成年度財務報表的形式。在將會計報表合并后,總公司只是得到了子公司的財務信息,但是不能通過這些信息分析子公司各個階段的經營情況,不能找出子公司在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財務部門的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缺失。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過程中一定要收集完整的信息,而且應該及時的匯報給總公司,這樣才能將大量的會計信息結合,為企業決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據。
(二)幫助企業合理的整合資源
很多集團通常運用集權化的管理模式,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很容易走向極端,導致集團收益減少,使風險提高。在國有企業進行集中化的財務管理,總公司和子公司制定的財務計劃不會產生太大的出入,而且可以根據公司的需求對財務進行合理的調整很分配,不會導致大量的資源浪費,防止決策失誤的產生。集團成員之間可以通過資源的調動,緩和企業之間的內部關系,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實現企業之間的共贏。
(三)合理的對子公司進行考核和管理
國有企業在進行財務的集中管理中,通過會計集中核算的方式,這樣就無形中拉近了與子公司的距離,而且在今后的業務處理上也變得方便,相關的流程都可以簡化。國有企業應該將子公司的賬目進行分類,通過大數據的方式進行處理,然后將財務情況集中,通過表格的形式一目了然,使企業對子公司的財務數據更加明確,確保子公司的動態經營都在總公司的掌握中。
四、國有企業集中化財務管理模式的實現
(一)推進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的方式
國有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集中管理方式,國有企業應該統一的籌措、規劃和控制資金,實現投資成本的降低,使資金的使用率進一步的提升,是國有企業的整體全局規劃更加的完善,確保企業在日常的經營中可以順利的周轉資金。集中式的管理模式的運用,可以完善企業的競爭力,完善對企業財務的控制,防范各類財務更顯,現在這種管理模式在國有企業中運用比較多,而且發展也比較成熟,通過建立資金結算方式,實現對資金的集中化的管理。
(二)完善全面的預算體系
國有企業應該對子公司的業績進行客觀的評價,應該在國有企業內部設計EVA考核制度,企業在進行營業利潤的調整后,將資本的成本扣除后,計算盈利,對企業的經濟利潤進行全面的評價。通過激勵和約束結合的方式,可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的實效性,并且防止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一些違法的現象。通過國有企業各部門的財務控制,對各個部門的財務情況有充分的了解,進行全面的財務分配和考核,實現企業順利的生產和經營,通過數據的分析,可以表明,國有企業通過EVA預算體系的建立,使企業的經濟效益上升。
(三)建立完善的集團財務管理信息系統
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可以幫助企業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有效的規劃,并且進行科學的決策,決策支持系統對企業的結構進行合理的規劃,并且結合了數據分析的方式,通過建立模型的方式進行數據分析。國有企業在財務信息化的管理,可以通過建立網絡化平臺的方式,通過軟件和硬件的完善,對數據進行高效的傳遞,工作人員的工作更加容易協調。
(四)完善內部審計管理
國有企業應該完善內部審計工作,對審計人員充分的信任,支持審計人員的工作,并且在企業內部應該完善審計制度,完善員工對審計工作的認識,使審計部門的地位得到提升。通過對國內外成功經驗的借鑒,設計完整的審計部門,完善相關人員的素質,而且還應該進行財務審計。
五、結語
在國有企業的各項工作中,應該制定完善的科學管理制度,尤其是財務制度要更加的完善,確保企業可以正常的運行。要對企業財務管理模式進行創新,使企業財務管理的靈活性上升,并且建立完善的審計制度。
參考文獻:
[1]劉香梅. 新形勢下對中小型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若干思考[J]. 會計師,2012,12:59-60.
[2]張勁松,張學軍. 關于國家作為出資者對國有企業加強財務管理的若干思考[J]. 綏化學院學報,2016,04:6-8.
[3]韓秀雙. 關于完善和創新電力咨詢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若干思考[J]. 中國總會計師,2016,04:130-132.
作者簡介:
沙碧青(1990.8.26),女,漢族,江蘇靖江人,本科學歷,高新商旅酒店管理主管,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