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闖
(南開大學,天津 300071)
【摘要】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高職教育一直將培養社會實踐性人才作為主要目標,在高職教學過程中,也將重點放在對學生的技能培養上,而在對人本教育方面關注不夠,忽視了素質教育的本質。由于我國高職教育管理發展時間不是很長,管理機制還存在不夠完善的現象,在實際操作中也經常會遇到很多問題。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職能混亂,隸屬關系不清晰的現象,從而造成我國高職教育管理在政策上不能很好地協調統一。本文首先介紹高職教育管理的現狀,然后針對高職教育管理的基本情況,進行具體的發展對策研究。
【關鍵詞】高職教育;制度管理;對策分析
引言
隨著21世紀的到來,我國高職院校取得了較快發展,從招生規模來看,高職院校已經形成了較大的規模。現階段,高職院校的發展需要進入一個以質量為主的發展階段,而不是一味地實行大規模擴張,在這個過程中,高職院校在教育管理上就必須進行實質性的改革。雖然我國高職院校在行政管理、學校定位等方面還存在大量的問題,這給我國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帶來了嚴重的挑戰,因此需要制定科學的教育管理模式,準確定位學校的管理目標,積極探尋高職教育管理的發展機遇。
一、高職教育管理的現狀分析
(一)高職院校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
由于我國高職院校和技師學院分別由不同的部門管理,高職院校由教育部門管理,學生畢業以后由國家頒發正規的學歷證書,而技師院校屬于自主招生性質,是一種技能培訓,因而由人社部門管理。這種管理模式和現象,就造成了高職教育管理中容易有很多矛盾產生,由于歸屬不同,管理部門的管理模式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在學校設施建設上、財政資金的分配上、教學評估等方面都是在本部門內部執行。這樣就導致了各院校在設施建設上不一致,在教育經費的使用上也不能均衡配置,同時在教學質量上也沒有辦法實行統一的評估。
其次,在文憑發放中,教育部門頒發的是大專文憑,而人社部門頒發的是技師證書,因此教育部門隊技師學院的證書不認可,造成技師學院的學生在畢業后不能享有和高職院校學生同等的待遇。另外,高職院校學生更接近與高校的教育模式,而技師學院更注重技能的培訓,在實踐能力上更能符合企業的崗位需求,但是出于技師學院的性質,很多政府部門不能充分認可技師學院學生的學歷證書,在招生上明顯存在偏見。
(二)高職院校缺乏準確的定位
一直以來,我國高職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進行,高職院校一般來源于大專的轉行,還有一些是由二級院校承辦,也有的由民辦院校構成。而對于普通高校來說,興辦職業學校主要在于招生,實現創收的目的,所以這一類高職中,無論在教學資源上還是課程要求上,都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本校的教育力量,因此在對高職教育上沒有進行特色教學,導致高職教育管理不能在實際問題上做到針對性解決。另外,民辦高等院校更多的是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對高職學校的設備和設施投入都沒有落實到位,再加上高職院校以技能教育為主,民辦院校也不能提供完整的實訓基地和試驗場所。
此外,高職院校的教師主要來源于普通高校的學生,在教學管理人員上也沒有能夠得到實際的鍛煉,造成高職院校在教學和管理上存在較大缺陷。從學校教育管理部門來看,高職院校從基礎設施建設、教學評估標準,到教學模式都很有很強烈的教育特色,這種教育特色使得高職院校在教學中往往按照高校的教學模式進行復制,造成高職院校在定位上出現偏離。
(三)高職院校制度上不完善
我國高職院校制度設計中存在較大的問題,導致高職教育管理結構上出現缺陷,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其一,高職院校沒有涉及本科的教育,對實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缺少上升通道,高職院校學生要想繼續接受本科教育,就必須通過專升本的途徑,才能接受普通高等學校的教育。
其二,無論是高職院校還是技師學院,國家目前還沒有對這類院校制定出專門的教學評估標準、設施標準以及教師的人數等。高職院校現如今的教學模式以及各方面的教育管理體制完全是套用普通高校的經驗。
其三,在教師職稱的評定上,高職院校也沒有屬于自己院校的具體評定方式,同樣也是以普通高校的評定方式為參考,而高職院校教師要想實現職稱晉升,提高自身的待遇水平,就需要通過發表論文的方式來實現,這樣就造成教師太過注重理論知識,而忽視對實踐教學工作的積累。
其四,在高職院校的經費撥付中,國家也沒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從高職院校專業轉換快、設備更新快等特征出發,實行經費的專門撥付制度,也是我完全按照高等學校的一般規律。
其五,從目前來看,社會各行對高職院校沒有起到足夠的促進作用,使得高職院校教學中缺乏相應的標準,而高職院校本身制定的教學目標以及實踐領域通常又與市場和企業的需求存在偏差。
二、高職教育管理的發展對策
(一)對高職院校進行集中管理
首先可以通過成立高職教育管理委員會,對高職院校教育工作實行統一管理,在國家設立的具有相關權利的委員會管理下,根據高職院校的實際發展要求,出臺針對高職院校的具體改革措施和發展策略,切實解決高職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詳細問題。高職教育管理委員會由國務院直接負責,在國務院設立相應的辦公室,對接管理委員會的工作安排,這樣也能確保相關工作有效進行。
其次國家政府對教育部門在高職院校的管理職責上應該重新進行分配,讓教育部門對高職院校和技師學院進行統籌管理,并在審批上同等對待。對高職院校和技師學院的設施建設、教師隊伍編制、經費撥付標準以及招生等方面做到一致性,在對學生專升本、教師職稱晉升等也應該出臺相應的應對措施。在這一點上,統籌管理的范圍不包括公司企業或者其他方興辦的高職院校。
另外國家和當地政府對人社部門在高職院校管理方面進行調整,重點突出其對院校的服務功能,針對技師學院的學生,為他們提供一些就業保障政策,并制定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專業培訓計劃,對一些技能學習創造足夠的實習機會。在保證制度正確實施的同時,還應該根據社會及行業領域中對高職院校的教學標準,在專項技能水平上制定出相應的等級標準,在技術考核通過后頒發資格證書。
(二)保障高職院校教育經費的有效落實
高職院校教育經費的落實,需要個方面共同參與,所以應該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再結合企業投入以及社會各界力量一起完成的高職院校教育經費的制度。首先國家應該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在政策中具體規定高職院校教育經費占國家整體教育經費的比例,只有明文規定,才有正確貫徹實施的方向。
其次,國家應該大力提倡企業加入高職院校的興辦浪潮中,并且要求中央和當地政府成立專項資金來改善高職院校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新設備的投入。同時為了從根源上解決高職院校教育經費落實不到位的情況,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對高職院校進行調查走訪,分析出高職院校的特征,從而在經費撥付以及撥付方式上與其他普通高校區別出來,并根據實際狀況,提高高職院校的經費標準。
另外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特別是針對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國家政府應該對這些地區,做到財政轉移,將教育資金重點安排在這類地區的建設和教育工作中去。以保證這類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教學條件和整體保持一致。與此同時,應該重視這類地區高職院校教師的培訓和晉升安排,確保他們享有和其他教師公平的待遇和機會。
(三)準確定位高職院校的發展方向
在教育改革之下,需要盡快完善高職院校教育管理體系,對高職院校近期以及長期發展應該制定出一個清晰的規劃,可以有計劃地實現高職院校的資源的合理配置。首先可以通過在高職院校中增設本科專業,在一些被批準設立本科專業的高職院校進行本科試點教學。還可以將技師學院納入到高職院校的管理體系中來,在對一些技師學院進行評估后,享有辦法專科學歷文憑的權利。
其次在對高職院校教師職稱晉升時,應該結合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制定出一些區別于普通高校的晉升通道,通過和培訓和獎勵制度,充分穩定教師隊伍。同時在對學生專升本的政策上,通過在高職院校中實行專升本這一政策,解決學生接受本科教育的需求。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提高高職院校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的適應能力,需要相關部門對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改善,充分借助多方力量,實現我國人才戰略的快速推進。
參考文獻:
[1]陳張杰.高職院校教務管理中的差錯因素與控制策略研究[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4)
[2]祝文琴.高職院校教務管理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11)
[3]倪瑞菊.基于創新的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問題及對策探析[J].職業,2016(17)
[4]李昶林.加強二級學院教學教務管理隊伍建設的策略——基于學分制管理模式的視角[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6)
[5]陳毓秀.民辦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