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傳坤
摘要: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國家對生態農業也在不斷加大重視力度,并且人們的生態意識也在逐漸的增強,這些有利的因子促使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現代經濟的發展模式中,將植物保護做好,在環境保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整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植物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做相關的介紹,然后提出農業保護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發展中的重要舉措,從而更好的促進我國的生態環境的有效改觀。
關鍵詞:植物保護;農業可持續發展;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65
引言
我國農業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上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近代農業中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使得農業已經從原始單純的小農經濟逐漸轉化為大生產,以市場為導向的市場經濟、為適應這種大規模的市場需求,農業的發展中過多的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不但對生態平衡造成了破壞,而且對人類的身體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嚴重制約著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國在化學肥料和農藥的使用量上都已經大大的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在農藥的排放上也沒有進行科學有效的處理就隨意排放,從而嚴重的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因此,農業發展中植物保護可以有效的促進農業生態的持續發展,有利于促進人類和自然的和諧相處。
1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相互關系研究
1.1植物保護工作是當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能源以及資源的可供利用的存儲量在不斷的降低,因此必須科學合理的利用資源和能源,才能實現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因為我國的農業生產曾經遭受過嚴重的生物災害,農業生產值因為受到各種外來生物的影響,而不斷的下降,對農業的安全生產造成了嚴重的威脅。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各種針對植物保護的政策不斷的推出和積極實施,對農業生產威脅巨大的病蟲害得到了有效的防治。同時,隨著各種綠色無污染農產品的進一步開發,不僅有效的改善了農業生態的環境,同時也降低了農業發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為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2農業可持續發展在為植物資源的保護提供了客觀的條件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必須將生態環境的保護和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為基礎,才能確保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所以,經過不斷的實踐發現,必須對食物安全生產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予以充分的重視。同時,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積極的推行各種先進的技術,才能滿足社會發展所提出的相關要求,并促進農業生產值的不斷提升。所以,在農業生產發展的過程中,實現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并加以科學合理的利用,是確保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選擇。
2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關鍵性措施
2.1加強對植物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宣傳力度
在農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實施的過程中,農業工作人員必須培養農民群眾養成保護植物的意識,大力的宣傳可持續發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意義,才能促進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實際的情況科學了的制定植物保障體系和管理機制,為先進農業技術的全面推廣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農業生產管理部門也應該將其職能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促進農民群眾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并根據實際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植物保護措施,才能從根本上促進農業作業的抵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的不斷提高,確保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2積極的創新農業科學技術
目前,各種化學農藥在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用量仍然較大。雖然化學藥劑的使用,促進了農業產量的提高,但是在使用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危害。殘留在農產品中的農藥,已經嚴重的危害到了食用者的身體健康。所以,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同時也必須嚴格的按照規范和要求科學合理的使用化學藥劑,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加大各種農業新技術的研究力度,利用相關的新技術逐步的替代化學藥劑的使用,才能將化學藥劑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
2.3全方位、多領域的加強農業生態化建設
農業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最主要的2大威脅就是病蟲害和自然災害。引出,必須不斷的加大病蟲害和自然災害的防治力度,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而針對病蟲害的防治,則應該從新技術的研究和化學藥劑這兩方面入手。各種新型防治技術和化學藥劑的使用,不僅要可以發揮殺滅病蟲害的作用,同時也要將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而自然災害的防治,則主要是建立健全并完善各種監測系統,同時進一步加大各種室內種植技術的研究,最大限度的為農作物的生長創作優良的環境。
3結束語
總而言之,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以植物保護為基礎,同時科學合理的應用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植物保護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發揮出農業生產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