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著名語言教育家克拉申,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對第二語言習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說。其中“輸入假說”是其核心內容,對語言教學產生了深刻影響。本文將對輸入假說的主要內容及其缺陷進行詳細闡述,以對該假說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關鍵詞:輸入假說;主要內容;缺陷
一、輸入假說主要內容
1.輸入假說與習得而不是學習相關。
克拉伸曾在1976年指出:人們在學習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存在著兩個獨立的系統—習得和學習系統。語言習得,這是一個潛意識或是無意識的過程,比如,兒童在習得母語時,并沒有學習某一語言的語法規則,而是在自然交際中通過和父母有意義的交流與互動,理解話語意義,最終習得母語。與習得相反,傳統意義上的外語學習是一個有意識的過程。學習者需要先學習這一語言的語法形式與規則,然后利用這些規則進行交流溝通。克拉伸(1983)進一步指出:要使學習者更好的理解語言輸入,就要讓他們像兒童一樣意識不到自己在學習。可見,輸入假說與習得而不是學習相關。
2.依靠語境以及語言學以外信息,可以理解略高于現有能力水平的語言(i+1),從而習得語言。
首先,讓我們首先重述一下如何習得這一問題:克拉伸的自然假說認為,人們對語言結構知識的習得是按自然順序進行的。例如,一些實驗表明,在兒童和成人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時,掌握進行時先于掌握過去時,掌握名詞復數先于掌握名詞所有格等。假如自然順序假說是正確的,那么如何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階段呢?更通俗地說,怎樣才能從i階段過度到i+1即下一階段呢?輸入假說對此作出以下解釋:能夠理解包含i+1的可懂性輸入是習得者從i過度到i+1的充要條件。而可懂性輸入指略高于學習者現有語言水平的輸入,如果i代表現有水平,可懂輸入就是i+1, 換句話說,只有當我們理解略高于現有知識水平的語言結構時才能習得,這怎么可能呢?我們從來沒有學習這種結構,又怎么習得這種語言呢?輸入假說對這一矛盾的解答是利用超過我們現有語言能力的知識來幫助我們理解,同時我們還可以根據語境,外界知識,語言學以外信息來理解所學語言。
3.如果語言交際獲得成功,輸入可被理解并且數量足夠,學習者就會自動獲得i+1。
輸入假說認為:其輸入必須包含對語言習得有用的i+1,但又沒有必要只包含i+1,如果輸入可被理解并且數量足夠,學習者就會自動獲得i+1,這就意味著最好的輸入并不需要人們故意去提供,我們所熟悉的教學的大綱都試圖有意提供i+1。有一個“每天的結構”,教師和學生通常認為這一節教學目標是教授或是練習某一語法項目和結構。一旦這種結構被掌握,教學大綱就會推進到下一階段。這就暗示著有意提供i+1是沒有必要的,我們甚至有理由懷疑其阻礙語言的習得。
4.口語創造能力自然而然的出現,不是依靠直接教授的。
克拉伸在輸入假說的最后部分敘述了口語流利性不能依靠直接教學,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它自己的方式呈現出來。根據這一觀點,口語教學最好的或許是唯一的方法便是簡單地提供一些可理解性輸入, 當習得者認為“準備充足”的時候,早期口語便會呈現。然而這種準備就緒的狀態不同的人呈現的時間并不相同。通常情況下,早期口語的語法是不精確的,其隨著習得者聽到并理解更多的輸入,準確性便會不斷提高。
二、輸入假說的缺陷
從以上輸入假說的內容,可以看出克拉伸的輸入假說內容較豐富。然而在語言學界,不少人也對其提出了質疑,認為克拉伸的輸入假說也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并對此提出了嚴厲的批判。
1.學習與習得是否存在聯系呢?
克拉伸認為學習與習得是兩個完全孤立的系統。在接觸足夠的可理解性輸入,并且多次重現,便會習得這一語言。輸入假說將學習與習得生硬的對立起來,過分夸大了語言輸入的作用,無法揭示語言輸入是如何內化為學習者的內在知識的。
2.如何定義“i+1” ?
克拉伸的“i+1” 原則中,“1”指學習者能力所需提高的部分,那我們如何知道二語習得者所接觸的語言材料是“i+1”,而不是“i+0”或是“i+2”呢?“i”和“1”是兩個非常模糊的概念,也沒有明確的標準。克拉伸僅僅指出我們通過理解略高于現有知識水平的語言結構來習得語言。
3.理解如何引起習得呢?
在克拉伸理論中,對這一點沒有任何解釋。語言學家懷特指出:一個特定的結構似乎可以在i+1階段自動獲得,而輸入帶來的不是結構,是進行語法分析的語料。如果學習者希望理解的更多,按照現有語法無法解釋的語言現象,會迫使他對自己的語法進行重新分析,這樣才能獲得新的語法知識。引起語言習得的正是這些“不可懂輸入”,而不是“可懂輸入”。
輸入假說之所以受到嚴厲的批判,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應有的嚴密性。雖然輸入假說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其對第二語言習得和教學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對于外語教學的開展是非常有益的。
參考文獻:
[1]劉頌浩.第二語言習得導論[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
[2]羅立勝,李子男.克拉伸輸入說與外語教學[J].清華大學學報,2001,(4).
[3]鄭銀芳.二語習得中的輸入與輸出[J].廣州大學學報,2003,(2).
作者簡介:
張雪盼(1991.03~ ),女,于2010年錄取為山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師從李海英教授,主修對外漢語教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