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聽辨理解是口譯過程中第一步,決定是否能夠成功的接收源語言信息以便進行接下來的翻譯步驟。同聲傳譯過程中遇到聽辨理解問題而使得翻譯過程無法流暢進行時,譯員需及時采取適當應對策略彌補翻譯產出效果。口譯聽辨理解是口譯活動的一個最基本前提,能否高效、正確地理解演講者源語,直接關系著口譯質量高低,聽不懂自然會譯不出。本文將探究影響聽辨理解障礙找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同聲傳譯,聽辨理解,應對策略
一、同聲傳譯
同聲傳譯又稱同聲翻譯。同聲傳譯作為一種翻譯方式,最大特點在于效率高,原文與譯文翻譯的平均間隔時間是三至四秒,最多達到十多秒,可以保證講話者作連貫發言,不會影響或中斷講話者的思路,有利于聽眾對發言全文的通篇理解,“同傳”成為當今世界普遍流行的翻譯方式,世界上95%的國際會議采用的都是同聲傳譯。同時,同聲傳譯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和專業性,通常用于正式的國際會議。對譯員素質要求非常高。同聲傳譯除了廣泛應用于國際會議之外,也運用外交外事、會晤談判、商務活動中。同聲傳譯是一種受時間嚴格限制難度極高語際轉換活動,它要求譯員在聽同聲傳譯員工作狀態辨源語言講話的同時,借助已有主題知識,在極短時間內迅速完成對源語言信息的預測、理解、記憶和轉換,要對目標語言進行監聽、組織、修正和表達,說出目標語言的譯文。各種國際會議上,同傳譯員需要以閃電般的思維和高超的語言技巧,成功克服多重任務間的交織和干擾因此容易給大腦造成能量短缺或注意力分配困難。同聲傳譯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技術。因此,有一定基本原可以在翻譯中遵循,達到更加有效完成口譯工作。同聲翻譯特別是漢英同聲翻譯工作中,以下幾條作為指導進行翻譯原則:①順句驅動;② 隨時調整;③適度超前;④ 信息重組;⑤合理簡約;⑥信息等值。同聲傳譯意味著譯員的翻譯與講話人的發言幾乎同步進行。時間緊迫性和會話連續性必然對譯員提出一次性完成的高要求,這就迫使譯員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信息接收、存儲、轉換、提取各項任務。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序和語序上常有相當大差異。盡可能減少信息保持的壓力,快速完成對原語信息的轉換和傳遞,譯員應該快速找到翻譯策略應對同聲傳譯中聽辨障礙。
二、聽辨理解
聽辨理解是眾多口譯人員薄弱環節對于大多數口譯學習者是迫切需要突破瓶頸問題。實際操作過程中會發現造成聽辨理解障礙因素很多:發言人口音,陌生專業詞匯,復雜語句間邏輯關系,不平衡精力分配,緊張情緒都會對聽辨理解產生負面影響。在交替傳譯過程中遇到聽辨理解問題而使得翻譯過程無法流暢進行,譯員需及時采取適當應對策略彌補翻譯產出效果,方法包括對發言內容進行積極預測,圖示聯想應用,有依據分析猜測,采用適當翻譯方法以及一些其他變通策略。口譯聽辨理解過程中,譯員不但要啟動聽覺系統,還要配合大腦中分析理解和記憶機制,相比一般聽力訓練口譯是一個集聽、辨、理解、記憶為一體思維過程,譯員要具備一心多用能力。可以將聽辨理解的特點總結為以下七點:①前提性。②及時性;③準確性;④一次性;⑤主動性;⑥被動性;⑦艱巨性。口譯中聽辨理解與過去所學的英語聽力不完全相同。口譯員不僅要聽懂說話者所說全部內容,還要理解源語之間邏輯關系,還要用目的語精確地表達出發言者所說的全部內容。口譯過程中口譯員在傳譯中總是接近認知飽和,在聽辨理解、短期記憶、言語生成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問題。聽辨方面通常會遇到源語言語音語調的辨識、詞義理解以及語句的邏輯關系三方面障礙。聽辨理解作為同傳中重要第一步,完成質量對心理本就緊張譯員后面的翻譯有極大的影響以我們應該找出對于同聲傳譯中聽辨理解障礙的翻譯策略。
三、翻譯策略
本章我們將講述相應的翻譯應對策略保證同聲傳譯工作的順利完成。第二部分我們提到可以采取對發言內容進行積極預測,圖示聯想應用,有依據分析猜測,采用適當翻譯方法以及一些其他變通策略。比如音譯法,直譯法,省譯法,重復法等。口譯是一種口頭方式傳遞源語信息及發言者交際意圖的言語活動,它涉及源語講話人、譯員和目標語聽眾三方。譯員作為口譯行為主體是整個口譯活動成敗的主宰,迄今國內外很多關于口譯質量的評估都把譯員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在交替傳譯過程中會對譯員聽辨理解產生直接影響的主體方面因素主要包含兩點,一個是譯員的精力分配方式是否合理,另一個是譯員是否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交替傳譯過程中采取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預防和應對可能會發生的聽辨理解障礙性問題,進而提高和彌補口譯產出效果,是很多譯員尤其口譯學習者迫切想要了解和掌握的問題。積極預測是根據譯員已有認知信息,包括詞常規搭配,句子語法結構,交際語境等來預測將要聽到信息和內容。圖式是人腦中對于外部事物的認知形式,深入理解重要前提模式。圖式理論是用來解釋關于言語理解復雜的心理過程。有依據分析推斷主要是在交替傳譯過程中由于外界干擾使譯員對信息的接收造成缺失遺漏,或自身原因對某些詞匯不熟悉對詞語在句中的隱含意義無法確定,不得不采用的一種通過分析上下文語境、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三個方面來協助完成翻譯過程技巧。直譯法很多情況下其實是一種非常實用翻譯方式,對于一些俗語的翻譯它不但可以保持原語結構與風格同時能夠原原本本傳達出原語所特有的國家和地域意象。音譯法多適用于縮略語的翻譯或特有名詞翻譯。省譯法也是譯員在翻譯過程中遇到臨時性翻譯障礙常采用一種應對方法。要求譯員在聽過程中就對信息進行快速的分析篩選,對重復冗長內容進行刪繁就簡,可以有效地節約譯員有限精力資源,更專注接收下面的語言信息。變通策略是指譯員在臨場翻譯中遇到臨時狀況時采取的應對方法。現場口譯中,突發狀況和不確定因素較多,譯員就要學會變通可以用詢問策略和輔助手段。
四、結論
英漢同聲傳譯中聽辨理解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一步。口譯人員應該全面結合翻譯策略合理分配精力、加強記憶和培養邏輯理解能力,以便解決同聲傳譯聽辨理解障礙。
參考文獻:
[1] 盧信朝. 英漢口譯聽辨: 認知心理模式、技能及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2009(5)
[2] 張欣.論口譯聽力理解過程中遇到的難點以及應對策略[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
作者簡介:
王玉西,女,遼寧大學英語口譯,199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