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鋒
摘 要:新一輪課程改革為課堂教學帶來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我們的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我們要徹底改變以往教學中死記硬背、機械運用的被動接受式教學,變教師的一言堂為多言堂,變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學習,切實推進初中數學教學改革進程,實施有效教學。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改變
素質教育和新課改都要求教師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數學課堂上“填鴨式”的被動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多元智能化發展,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但是對于新課改的要求以及教學方法,有很多老師對它理解不夠深入,導致在現實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出現一些誤區。本文以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對新課改教學下課堂實踐的經驗,來談談新課改初中數學的教學方法和實踐。借此拋磚引玉,希望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一、加強雙基教學,夯實學生數學基礎
在新課程形勢下,我們要為學生構建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更多的空間,鼓勵學生突破傳統教學的種種限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這樣的認識當然是正確的,但是許多教師片面地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雙基教學對立起來,認為傳統教學的雙基教學過于重視書本知識的掌握,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向一些高難度的題目挑戰。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是無法取得成效的。傳統教學的雙基教學在任何教育形勢下都是必需的。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地基是關鍵。在數學這座大廈中,基本的數學概念與定理就是地基,如果地基不牢,數學這座大廈是根本無法豎立起來的。因此在新課程提倡創新教育的背景下,加強雙基教學仍是數學教學的重點。只是在進行雙基教學時,教師要摒棄傳統教學過于強調學習結果忽視探究過程,強調記憶忽視運用的教學法,而要讓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再現數學真理發現的全過程,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學生達到對這些概念與定理的深層理解與全面把握。這樣在以后的解題中,即使遇到題目復雜、富于變化的題目,學生仍然能夠透過紛繁的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正確選用與整合知識點順利解題。
二、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運用能力
學以致用是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數學教學的一個全新方向與重要目標。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與操作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來解決教材上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要將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運用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運用活動,達到活學活用,知行統一。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將數學教學與生產生活結合起來,既要使學生用生活經驗來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定理,同時還要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學生設計一系列與現實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習題,讓學生能夠充分運用所學來解決現實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既可以增強題目的生活氣息,增強教學的親切感,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將學與用結合起來,增強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真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關系。
三、注重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思考
一般情況下,數學課堂相對于其他學科的課堂來說比較枯燥無味,這在無形中就給數學課堂的教學帶來了困難。新課改下,要求數學老師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漸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中生處在人生學習的黃金時期,也是比較叛逆的時期,因此,教師要注意與學生交流的方式和技巧,讓他們能夠接受建議,主動地學習,使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四、注重調整數學課堂的教學結構
數學作為一門主學科,對以后的發展以及升學考試,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數學老師要重視學生數學的學習,在課堂的教學中調整課堂的教學結構,例如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給每個小組分配任務,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和討論。在學習平面幾何的過程中,一個題目往往有多種解題方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析,對表現優秀的小組進行表揚,對表現不足的小組進行鼓勵和引導。在課程內容方面,強調改變“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學習與生活、科技相聯系的“活”知識;強調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學會合作。
五、引導學生培養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的培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自學能力的培養首先應從閱讀開始,尤其是初一學生閱讀能力較差,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必須從示范做起,對課文內容逐詞逐句地范讀,對重要的數學名詞、術語、關鍵的語句,重要的字眼要反復讀,并指出記憶的方法,同時還要標上自己約定的符號。對于例題,讓學生讀題,引導學生審題,確定最佳解題方法。在學生有一定能力之后,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再從難點、易錯處閱讀提綱,設置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縱向深入和橫向拓展地閱讀數學課外材料,還可利用課外活動小組,組織交流、相互交流、相互啟發,促進學生再次閱讀尋找答案。平時,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時,采取提前布置作業的形式,然后在學生交來的作業中尋找出普遍存在的問題和普遍有疑難的地方,然后再講新課,這樣授課就有針對性,并且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形成一定的自學能力和數學思維。
六、選用開放性的教學內容
新的教學課程改革強調,教學學習并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現實的和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要成為數學學習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開放性的教學內容首先表現在開發題的應用上,以開放題為載體來促進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彌補了數學教學開放性,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不足。在開放題的使用中要注意,開放題中所包含的事件應為學生所熟悉,其內容是有趣的,是學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過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夠解決的可行的問題;開放題應使學生能夠獲得各種水平程度的解答,學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開放題教學應體會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然,教學實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理論是不可能完全應用于實踐中,這就需要在今后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細心領會,發型問題,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