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教師課堂話語不僅是教師組織、管理課堂的手段,也是學生語言輸入的重要來源。由于英語教師并非本族語者,很多教師使用的話語質量和數量都存在較大問題,這無疑是影響學習者學習英語的重要因素。本文在英語教師課堂話語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探究了高中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調控、提高話語的策略。這不僅為高中英語教師提供理論指導,也對高中英語教學實踐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英語教師;課堂話語;話語分析;高中英語教學
一、引言
教師課堂話語是評價一位教師的整體專業素質、一堂課的教學效果的重要參考標準。在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今天,教師要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和新英語課程標準,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調整,教師話語正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大量的國內外實證研究發現,中學英語教師的課堂話語無論是在質上還是量上都存在較大的問題,因此,進一步研究高中英語教師的課堂話語,提高教師話語的質量對英語學習和英語教學都至關重要。
二、英語教師課堂話語理論基礎
1.輸入假設
Krashen(1981)的“輸入假設”認為,可理解性的輸入是英語學習中的決定因素。當學習者接受了略高于自己原有知識的輸入,學習就會發生。因此語言教學就是使學習者盡可能多地接受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在英語課堂上,主要體現在英語教師的課堂話語中。
2.輸出假設
Swain(1995)認為,雖然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在語言習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習者除了盡可能多地接受可理解性輸入外,還必須通過表達意義的語言輸出才能準確而流利地使用目標語。因此,在高中英語課堂上,不僅要有教師對學生語言的輸入,更需要教師推動學生進行語言的輸出。
3.交互假設
Long(1983)的“交互假設”在肯定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對語言習得的重要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了“雙向交際”對語言習得的促進作用,雙方在交際中進行意義協商和交互調整,從而提高語言輸入的可理解性。在英語課上,教師要利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語言輸入的時機,不斷調控課堂話語,與學生雙向互動。
三、高中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存在的問題
高中教育階段學業壓力大、課程緊,只注重學生考試成績的現象還普遍存在,使得很多英語教師忽略了課堂用語的重要性,教師話語還存在諸多問題。
1.教師話語的比重明顯高于學生話語,師生互動不足
在高中課堂中,很多實證研究表明,教師的話語量占到了百分之七十甚至以上,英語課堂變成了教師唱獨角戲的地方,教師單純地進行知識的講解與灌輸,學生發言的機會很少。
2.教師對話語的簡化程度的把握不夠合理,針對性不強
在英語課堂上,英語教師要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英語水平,有意簡化自己的語言,但是,過于簡化的語言同樣也不利于學生的語言輸入。另外,語速、語調、重讀等調控也需要英語教師恰當把握。在高中課堂上,很多英語教師都缺乏對學生英語水平的整體把握,從而對自身語言調控不到位。
3.教師話語的評價反饋過于單一,多樣性不強
高中英語課堂上,教師話語不乏評價與反饋,但是評價過于單一,對于不同學生的不同回答,教師的回答基本都是“Good”、“Yes”、“Thank you”、“OK”等固定的答復,長時間地使用這種單一的反饋,并不能達到贊賞性評價該有的效果。
4.課堂話語的真實性欠佳,教師的展示性問題過多
在課堂上很多英語教師只是單純地為了訓練學生掌握某個句型或者語法結構,安排的教學活動缺乏真實性。英語教師更多地采用展示性問題,避免了參考性問題難度大無人起來回答的尷尬,但是這種展示性問題過多的課堂學生的回答大致相同,降低了課堂話語的真實性與教學效果。
四、高中英語教師課堂話語提高與調控策略
通過對英語教師課堂話語特點的分析,以及根據高中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存在的問題,本文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調控與提高教師話語的一些策略,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以第六屆全國高中英語教學觀摩暨研討會一等獎獲得者,貴州省貴陽一中丁茜老師的“Disaster”一課為例。)
1.改變英語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增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
在以教師占主導地位的傳統英語課堂中,教師的角色是指揮者、知識的傳授者,這種教師角色的定位必定會使教師的話語占據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整體看來,提高教師話語的一個重要策略就是改變教師傳統的角色定位。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中,教師不再是權威,而是課堂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更多的是起到引導者的作用。例如:
T: 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tsunami? (After a few seconds) Its kind of difficult, right? Dont worry. Here I am going to show you some pictures. Now can you describe these pictures to me? What do you see in these pictures?
S1: Huge waves are attacking a village. And a lot of people lose their lives. People are homeless. And cars are broken.
T: Thats right. People are frightened. They are crying, right? What about houses?
S1: They are destroyed
T: Right. So from pictures we can see tsunami is a kind of…What kind of disaster it is? …What about the damage, big or small?
Ss: Big.
T: Big, right? So we can see tsunami is a kind of…?
Ss: A kind of severe disaster.
T: Yes, good job.
在此教學片斷中,丁茜老師一步步引導學生去描述圖片內容,與學生們積極互動,讓學生回答關鍵點,而不是直接描述圖片場景。
2.提高教師反饋話語的多樣性與針對性,多使用贊美性語言
教師對學生回答的評價、與學生交流的反饋,對學生的情感有重要的影響。教師要多使用贊美性語言。除了“Good”、“OK”、“Thank you”等單一的肯定評價之外,教師的積極反饋更應該體現多樣性與針對性。可以使用例如“Im proud of you.”、“You did a very excellent job.”、“I appreciate what you said.”、“Quite good! Give me five!”等多樣的表達。對于不同學生不同問題的回答,教師要增強評價的具體性,不可統一而論。對于學生簡單的語法錯誤,教師多可采用學生自我糾錯的方式。而對于難度較大的錯誤,在鼓勵的前提下,教師可采用學生互相糾錯,或直接在黑板上列出加以講解,但要注意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
T: Can you name the disaster?
S2: Tsunami.
T: Yes, tsunami. So surprised you know the word.
…
S3: I think it shouldnt be a tsunami.
T: It shouldnt be a tsunami. What is the reason?
S3: If there was a tsunami, it would destroy not only a single house.
T: Not only a single house, yeah. Very good point.
S3: All the houses would be destroyed and all the roads would be destroyed, too.
T: OK. You are so smart and very sharp.
對于學生的回答,丁茜老師根據學生不同的回答做出相應的積極評價。
3.豐富課堂提問方式,增強問題的開放性和梯度性
教師應多選用開放式問題,讓學生自己想出所需要使用的單詞和句型,來表達觀點。課堂提問應該拓展問題廣度,教師設置的問題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本,更應設置學生感興趣和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問題。其次,問題的設計要有梯度性,且問題形式要多樣。另外,問題的設置要貼合具體的語言情景。最后,教師的提問方式要多樣化,除了提問個別學生之外,還可采取小組互動、角色扮演,輪流回答、小組競賽等形式。例如:
T: 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T: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T: What are the basic elements included?
T: Now I would like you to find out what else can we include in the description apart from this.
T: 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in your group and fill the blanks.
在此課堂中,丁老師的問題大都為開放性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去表達自己的觀點,且恰當地利用了小組學習與合作的方式。
4.注重課堂導入環節,增強導入話語的趣味性、新穎性與目的性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基礎環節和第一環節,導入的設計和操作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課堂教學的效果與質量。課堂導入就要靠教師話語來實現,英語教師應該細致準備課堂導入,組織好教師語言。首先,導入部分不可過于拖沓?,要盡可能簡單,直奔主題。其次,導入要新穎,有趣味性,讓一節課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場,除了教學活動的設計新穎外,教師的話語也要親切。最后,導入要有目的性、針對性,對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學內容,應采用不同的導入方式。例如:
T: Good morning, everyone.
Ss: Good morning, teacher.
T: OK. And how are you?
Ss: Fine.
T:Good. Youve seen quite a lot performances just now, right? First a wonderful singing, and then a movie. Did you see the movie?
S: Yes.
T: Can you tell me what you saw in the movie? Any volunteer?
S1: There is much water. People are in a panic. Some policemen are trying to save people.
T: OK. So what happened exactly?
S1: Maybe some disaster.
T: Yes, some disaster is happening. Do you agree? Could you name the disaster?
S1: Maybe a tsunami.
本節課開始,丁老師在簡單的幾句問候語后,向同學們展示了一首歌和一個關于disaster的電影片段,通過引導學生描述所看到的場景引出災難的主題,既能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又簡潔切題,與學生進行了有效互動。
五、結語
英語教師的課堂話語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這不僅是因為教學內容要通過大量的教師話語傳達給學生,而且,教師話語本身就是學生語言輸入的重要來源。高中階段正是學生提高英語表達能力、運用能力的關鍵時期,因而教師話語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話語的完善,是每個在職教師與教育研究者的職責與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J]. Language, 1985.
[2] Long M.H. & Sato C.J. Classroom foreigner talk discourse: Forms and functions of teachers questions[C]// H .W. Seliger & M.H. Long. Classroom Oriented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bury House, 1983.
[3] Nunan 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 a textbook for teachers[M]. Longman , Peason Education, 2000.
[4] Swain M. Problems in Output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ey Generate: A Step Toward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5, 16(3):371-391.
[5] 程曉堂. 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分析[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9.
[6] 胡青球. 優秀英語教師課堂話語特征分析[J]. 山東外語教學, 2007, 2007(01):54-58
[7] 呂智敏. 高中新老英語教師課堂師生話語現狀及問題分析[J]. 基礎教育研究, 2013(1):32-35.
作者簡介:
馬君婷(1992.9~ ),女,漢族,籍貫:山東臨沂市人,學校名稱:安徽淮北師范大學,學歷:研究生,學科教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