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彩鸝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影響當代大學生就業的因素也越來越多,但主要有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個方面,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主觀因素,主觀因素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①正確認識自己,制定良好的人生規劃;②是否能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③有良好的素質;④懂得自我推銷;⑤圓融溝通,多交善友;⑥懂得自我完善;⑦有良好的習慣和品格??陀^因素是無法避免的,所以當代大學生要想很好就業,就必須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主觀方面。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因素
每年都會有大批社會新鮮人躊躇滿志地走出象牙塔,開始他們新的生命航程,他們是初升的太陽,未來正在向他們展開。然而校園和社會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脫節的,青年人僅靠在學校里學習的知識并不能夠應付他們所遇到的錯綜復雜的社會問題。在處處碰壁后,他們明白了:事業的成功不單單在于一個人如何擅長把握鼠標和報表。于是他們很迷茫,很困惑,甚至自暴自棄,走入生命的低谷。那么影響當代大學生就業選擇的因素是什么呢?我認為主要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
一、客觀方面
(1)近年來我國新增勞動力呈上升趨勢,而就業機會相對減少。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計,1999年新增就業壓力為:下崗未就業600萬人+登記失業620萬人+企業新下崗300萬人+城鎮凈增加新勞動力274萬人+機構改革預計分流300萬人+農轉非300萬人=2394萬人,比1998年增加23.27%,絕對數增加450萬人。勞動就業壓力逐漸增大,這自然加重了畢業生就業的壓力。于此同時,畢業生的數量年年增加,普通學校畢業生已從1994年的60多萬增加到現在的一百多萬,而近幾年的需求卻沒有回升趨勢。
(2)原有畢業生就業主要渠道接收能力降低。由于產業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普遍不景氣,正在減員增效,下崗職工增多,接收畢業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數量不會增多。新增多的就業點,由于資金制約,非公有經濟增長緩慢,而政策、措施尚不配套,接收畢業生數量不會增長很快。
(3)畢業生就業渠道不暢通。一些地方為“保護”本地畢業生就業,出臺一些限制區域外生源進本地區就業的措施。目前,人事、勞動、戶籍制度改革與畢業生改革尚不配套,一些單位需要畢業生,因為戶口指標限制而不能錄用,也影響畢業生就業。
(4)高校某些“熱門專業”膨脹過快。前些年,由于一些學校受利益驅動的短期行為,盲目新辦或擴招“熱門”專業,使得財經類、文史類、政法類等畢業生數量急劇膨脹,部分畢業生特別是較低學歷層次的專科畢業生就業困難。據統計,部分財經,文史,政法類高校98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不足50%,有的專業甚至不到10%。
(5)用人單位接收畢業生的觀念出現偏差。近幾年,畢業生就業逐漸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用人單位選擇畢業生的余地越來越大,有些用人單位往往提出過高的要求,比如只接收本科以上的畢業生,對專科生不予考慮;只要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不要一般院校畢業生;只要男生,不要女生等。這都加劇了畢業生就業的不平衡現象。以上就是影響當代大學生就業選擇的客觀因素。目前,人事、勞動、戶籍制度改革與畢業生改革尚不配套,一些單位需要畢業生,因為戶口指標限制而不能錄用,也影響畢業生就業。
二、主觀方面
(1)良好的素質。大學生的素質與就業的關系極為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大學生素質的高低將決定其就業的成功與否,甚至可以進一步說,素質可以決定人的一生是否成功。就業,是一種雙向選擇,看起來是用人單位對就業大學生的考察和選擇,用人單位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大學生如果能全面顯示自己的優秀素質,就會被用人單位另眼看待,成為其首選對象。這樣一來,大學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使自己處于解決矛盾的主導地位,獲得較理想的就業崗位。由此看來,素質的高低在就業問題上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那么,大學生究竟應當具有怎樣的素質,才能獲得用人單位的好評呢?據權威專家的研究,大學生應當具備7個方面的素質:一要具有對社會、對人類高度的責任感,發揚中華民族奮發圖強、吃苦耐勞的民族精神;二是具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體魄;三是要善于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主義的觀點認識科學技術知識和社會發展的關系,擺正個人在社會上的位置;四是要具有寬廣的知識面,能運用基礎知識綜合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五是要具有協同工作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及與人交流談判的能力和善于聽取接受他人意見的能力;六是要具有環境意識和經濟觀點,具有較強的文化素養。這七個方面的素質缺一不可,其中有些將直接決定大學生能否迅速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錄用。因此大學生應注意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這七個方面的素質缺一不可,其中有些將直接決定大學生能否迅速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錄用。因此大學生應注意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
(2)能正確認識自己,有良好的人生規劃。大部分人在學什么專業、找什么樣的工作這些重要問題上還停留在“社會上什么熱門,我就去追求什么的”的層面,導致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自我認知的缺乏無疑是最重要的原因。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知道自己適合干什么,這是目前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對自我認識的奇怪狀態。表現為擇業的盲目性:對個人的目標、愛好、優勢、特長、性格等并不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
(3)懂得自我推銷。在市場經濟制度下,任何東西都有價格,換言之,每一個人在這個社會里,都是某種形式的商品,都需要花時間去經營屬于自己的品牌、行銷自我,才能在這個社會中為自己取得最好的價格,更何況,未來人才的競爭是屬于全球性的,21世紀最重要的商品投資,就是“人才”。因此選擇好的職業必須懂得推銷自己。
(4)不斷完善自我。所謂完善自我是指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培養積極的心態。思想造就人生,你有王者的思想,就會擁有王者的人生。每個人的身價完全是由自己來設定的。要求得少,就只能得到這么多;要求得多,你的身價就有可能跟國王一樣。心有多高,未來就有多遠。同時,積極的心態也能讓你不斷堅持自己的夢想,也能讓你選擇到好的職業。
以上是影響大學生就業選擇的幾個主要方面。同時也應注意:適應社會,掌控自己;要善于運用法律途徑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等等。盡管目前就業形勢嚴峻,但只要盡力做好這些方面,不斷完善自己,相信大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