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和
(延邊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延邊 133002)
現代拳擊AOB競賽規則中依據“得分獲勝”的判罰標準:一是擊打有效部位有效拳的數量;二是運用技戰術控制比賽能力;三是競爭性(主動性);四是對規則的執行情況(犯規的程度)[1]。這四項標準彼此之間是依次的關系而非并列的關系,也就是說第一項的擊打有效部位有效拳的數量是首要標準,而評定有效拳標準之一的擊打力是衡量拳手綜合技能的標桿。
拳擊的擊打力共由6個部分構成,分別是:擊打力度、擊打速度、擊打瞬間的質量(身體的參與度)、擊打準確度、擊打的穿透力、擊打硬度;能夠對對手造成致命一擊的是其中的擊打硬度。擊打硬度不等同于擊打力度,擊打力度是F=ma,而擊打硬度是著力點對接觸面的直接作用效果。擊打硬度決定著是否能“打疼”對手,一旦達成就會導致對手出現下意識“躲避”,而使其技戰術能力無從發揮。正如:重擊對手倒地,對手如果是沿拳發力的方向倒下,一般經過“強制性數八”大部分拳手都能恢復比賽,而一旦受到的重擊使身體直接向下或向前倒地,很可能造成拳手被KO。擊打硬度在擊打力中就近似發揮著這樣的突出作用。
拳擊中拳法擊打的著力點是拳峰部位,其發力程序遵循著“起于根、轉于腰、催于肩、達于稍”;而決定擊打硬度的因素是拳峰的著力點部位以及促進著力點的小臂肌群和肩帶肌群。依據人體解剖學知識,我們知道影響拳握力的主要因素是小臂內側肌群的尺側腕伸肌、旋前圓肌、曲腕肌,外側肌群的肱橈肌、橈側腕長伸肌等[2]。特別是小臂尺側肌群所發揮的直接作用是將拳頭變得“更堅硬”。這里就要著重說明一下了,拳擊競賽中有一項比較突出的犯規——開掌擊打。顧名思義它是以拳心為著力點的擊打方式,它不僅違背拳擊競賽規則,而且與規范的擊打技術也是不符的。拳擊擊打技術有著特殊專業的指向性,擊打瞬間的著力點會使小臂自然內旋;此時橈側肌群處于小臂上方而尺側肌群位于小臂下方,形成擊打硬度的主動肌關鍵是小臂橈側肌群的肱橈肌、橈側腕長伸肌等;該肌肉群對于擊打技術著力點的硬度發揮著絕對作用。
再者,對擊打硬度起著主導作用的是確保擊打瞬間技術動作不變形且能高質量完成擊打末端頂伸力的肩帶肌群。具備良好的肩帶肌群能保證拳法擊打中目標的瞬間促使擊打力繼續“向前”,也就使擊打硬度越發強大。實現擊打瞬間肩帶部位向前頂伸的主動肌和固定肌主要有三角肌、小圓肌、大圓肌、菱形肌、崗下肌,還包括斜方肌、背闊肌等[2]。形成擊打硬度的決定因素是拳峰的固定力和肩帶部位的頂伸力。
了解了決定擊打硬度的因素,下一步就是如何發展的問題。決定擊打硬度的是在綜合力量素質基礎上關鍵部位的固定肌和輪匝肌。根據人體肌肉的工作關系,“靜力”練習是發展該能力的最佳選擇。靜力練習是不被大多數拳擊人認可的一種訓練模式。人們通常認為靜力練習會導致肌肉僵硬,影響擊打的速度從而導致擊打力的降低,而且會使擊打技能大幅下降。其實,該部位的靜力練習基本不會導致相關收縮肌肉的僵硬,因為就拳擊擊打技術導致肌肉僵硬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肌肉血乳酸的排放、吸收受阻造成的。那么,排解它的最佳途徑是進行專項的快速擊打技能練習,因為肌肉產生疲勞的最佳緩解方式是“牽拉”,而專項擊打技術練習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牽拉”問題,也就可以很好地化解了疲勞問題。再者,腕、小臂肌群中涉及擊打硬度的主動肌主要是非跨越關節類肌肉群,依靠肢體的屈伸運動無法發展該類肌肉群。正是由于這種非跨越關節肌肉群的特性,所以進行專項練習根本就無需考慮“僵硬”問題,因為沒有動關節就沒有僵硬之說。靜力練習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有利于加強關節周圍肌群的力量,特別是關節深層肌群——輪匝肌只能通過靜力性練習才能更有效發展,它對拳法擊打技術的擊打力度、擊打準度、力點穿透有重要影響。因此,發展擊打硬度主動肌的關鍵環節在于靜力練習,但不是單純的靜力練習,需要做好靜力與動力性練習的結合,即科學的“靜力性”練習是發展擊打硬度的直接手段。
拳法擊打的著力點是拳峰部位,而將拳峰部位再進行細化,就是靠近食指與中指指根的相對“凸出”部位。練就拳法擊打硬度的前提是發展拳峰著力點的堅實度,其次是發展肩帶肌群頂伸力的堅固性。
2.2.1 著力點的堅實度
著力點的堅實度在于手腕、小臂的做功,即握拳與扣腕。將拳頭握實的主動肌收縮,是旋前圓肌、曲腕肌、曲指肌等尺側肌群用力;扣腕的主動肌收縮,是肱橈肌、橈側腕長伸肌等橈側肌群作用;這兩者決定著拳法擊打的硬度。筆者通過對國內高水平拳手訓練的反饋分析,針對該兩部分肌群訓練的結論是:發展尺側肌群訓練占比約為90%以上,而發展橈側肌群僅僅是通過沙包練習等被動手段來實現,欠缺針對性的主動訓練。

表1 針對手腕關節、小臂肌群擊打硬度訓練內容及方法[3]
通過表一可見,當前的針對擊打硬度的訓練大部分還是停留在發展小臂尺側肌群。小臂尺側肌群對擊打硬度有很好的輔助作用,但就直接作用來說,還不能全面發展拳頭的硬度。為了提高擊打硬度的實際需求,主動發展橈側肌群才是提高該技能的本質。例如:手持重物,固定小臂并挺腕懸垂的靜力練習,對握緊拳頭、加固拳峰,提高挺腕、扣腕堅固能力有明顯促進作用,有利于針對性發展擊打著力點的堅實度。
2.2.2 頂伸力的堅固性
頂伸力的堅固性在于肘、肩關節的做功,即鎖肩與頂伸。筆者通過對國內高水平拳手專項訓練的統計分析,針對肩帶肌群力量素質訓練是較為豐富的,而且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就鎖肩與頂伸的針對性訓練仍有很大不足,嚴格來說基本沒有這方面的針對性訓練。

表2 針對肘、肩部肌群擊打頂伸訓練內容及方法[3]
通過表2可見,當前的針對擊打頂伸力的訓練大部分是以軀體大肌肉群訓練為主,尤其是上臂肌群和肩帶肌群,它們是擊打頂伸力的重要基礎力量;但就拳法擊打技術要點來說,擊打頂伸力應是以肩帶肌群為核心,以腕部、肘部肌群為輔助才是提高該技能的本質。例如:俯臥60度,握拳單臂支撐頂肩練習,對加固鎖肩,提高腕、肘、肩的一致性起到很好地促進作用,有利于針對性發展擊打頂伸力的堅固性。
總之,要發展拳擊拳法擊打效能的關鍵要素——擊打硬度,應了解拳法擊打力的構成,形成擊打力的肌肉工作關系,并依此嚴謹把握相關的訓練方法、針對的訓練手段,其核心是圍繞拳法擊打瞬間的著力點和頂伸力展開探究。
[1]國際拳聯競賽規則[M].2016.9,規則3.
[2]胡聲宇,秦嶺,等.運動解剖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98-154.
[3]國內高水平拳手專項素質訓練,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