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方
摘 要: 影視作品不僅是聾生業余時間休閑娛樂、獲取知識、拓寬視野的重要途徑,而且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課上學習資源受到關注。作為一種特殊的學習資源,符合聾生特有的認知和學習規律,不僅能解決聾生在學習和認知中的諸多困難,而且能利用豐富的視覺情境,充分激發聾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閱讀、寫作、交際、審美等多方面的能力。本文對影視作品在職校聾生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及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 影視作品 職校聾生 語文教學 應用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視、電影和網絡滲透進人們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日漸成為學生課外學習無法回避的重要來源。集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綜合性、審美性于一身的影視作品深受廣大青少年學生特別是聾生的喜愛,其在聾生語文教學中的優勢日趨受到人們的重視。一些與語文教學相關的優秀影視作品陸續被挖掘,作為一種超文本的動態教材,在提高聾生語文水平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一、影視作品在職校聾生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創設視覺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朱熹說:“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可見興趣是最好摘 要: 影視作品不僅是聾生業余時間休閑娛樂、獲取知識、拓寬視野的重要途徑,而且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課上學習資源受到關注。作為一種特殊的學習資源,符合聾生特有的認知和學習規律,不僅能解決聾生在學習和認知中的諸多困難,而且能利用豐富的視覺情境,充分激發聾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閱讀、寫作、交際、審美等多方面的能力。本文對影視作品在職校聾生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及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 影視作品 職校聾生 語文教學 應用效果的老師。聾生由于生理缺陷,視覺成為他們接收信息的主要甚至是唯一途徑,導致他們言語形成和發展較遲緩,認識事物側重于形象思維,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在知識獲取中更傾向于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的視覺材料,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應用存在很大困難,對語文學習存在較大的畏難情緒。電影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具體、畫面結構豐富、影響效果立體,集形、聲、光、色于一體,有較強的感染力,將復雜、抽象的文字直觀化、可視化,能給聾生帶來強烈的視覺刺激,帶來豐富的視覺情境,增加情感體驗,從而激發聾生學習興趣。教師應積極挖掘優秀的影視作品為語文教學服務。
(二)擺脫閱讀困難,加深文本理解。
影視作品集聲、文、色、形、像、字幕于一體,有精彩的畫面、生動的場景、通俗易懂的語言,電影將靜態文本與動態畫面緊密結合,不僅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認知感性材料,而且使深奧道理簡單化,抽象概念具體化,枯燥知識趣味化,幫助聾生把那些難以消化和理解的語言文字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促進并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圖文對照正確理解疑難字詞的意思,避免職校聾生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由于手語詞匯有限、手勢不統一等引起的詞義混淆、理解錯誤等問題。又如在學習文學名著的時候,可以將影片與文學原著參照對比教學,使聾生更好地把握原著內容,了解事情發生的歷史背景、社會環境、人物心理等,解決教學重難點,從而加深對原著的理解,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三)利用影視情境,提高交際能力。
影視作品構思巧妙,內容豐富,情節生動,通過精彩的文字對白,情境利用,潛移默化地培養聾生語感,挖掘他們的語言表達潛能,糾正聾生表達中常見的詞匯量少、詞語使用錯誤、語序詞序顛倒等問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除此之外,影視作品還提供了豐富的討論話題。它就像一部百科全書,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人類社會、大自然等無所不包,提供了豐富的討論素材,創造了生動的語言環境。“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的知識結構、心理素質等都不同,對同一影視藝術品的認識也不同,感受就不同。影視資源的引入為聾生主動參與、自由發揮,提出新觀點、新見解、新設想營造生動活潑的氛圍,激發聾生的交流欲望,提高聾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融合影視作品,訓練寫作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由于溝通能力受限,導致聾生生活經驗少、知識面窄、視野封閉、缺乏想象力。影視作品引入語文教學,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提高想象力,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改變以往聾生寫作中無話可說、無從下筆的現象,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在教學中,引導聾生循序漸進地訓練描寫畫面、復述故事、概括主題和寫作影評,促進聾生的形象思維向言語思維轉化,提高其創造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最終提高寫作能力。另外,作為一門藝術,它有許多精彩絕妙的藝術表現手法,如“蒙太奇手法”、“特寫鏡頭”等,都可以遷移到寫作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五)提高審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
每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都是一部精美的精神產品,因為在這部精神產品中凝聚了諸多知識、文化、理想,再加上人力、物力的力量,使人在觀賞過程中能得到思想的提高、知識的增長、眼界的開闊和心靈的愉悅。它所表現出來的美感能深深地吸引聾生,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并給予精神上、思想上的教益,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影視作品的德育功能,引導聾生糾正認識事物片面、思想偏執、交往障礙、社會經驗少、自卑心重等諸多問題,健全人格,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
(六)克服空間局限,促進終身學習。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電腦、電視、手機、iPad日益成為生活中觀賞影視資源的重要載體。特別如手機這類小型的移動觀影設備,聾生人手必備。課間、實習空閑、放假期間學生可以隨時邊欣賞自己喜歡的影視作品,邊進行有意識的學習和能力訓練,邊玩邊學邊成長。影視學習應該成為學生閑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彌補職業學校語文課時有限、學制靈活多變、課堂學習時間短及聾生知識基礎差、語文學習興趣不高、不會利用學習資源等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影視學習習慣,使他們學會利用影視資源,開闊視野,拓展知識,提高能力,完善自我,終身學習。
二、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影視作品內容選擇要慎重。
當今社會,影視作品層出不窮,良莠不齊,如果運用不當,那么非但不能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反而會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對于職校聾生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影視作品內容的選擇,需要嚴格地把控。如,選入課堂的影視作品特別是歷史題材性作品應具有一定的真實性。聾生歷史知識匱乏,影視作品的真實性直接影響他們對歷史事實的認識,一些穿越劇只能供課下娛樂,不便在課堂上講授;其次,應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假、惡、丑的摒棄,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糾正由于溝通受限導致的認識偏頗,學會做人、做事、交往、工作,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情操;再次,應具有針對性,影片應符合職校聾生語文學習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習興趣選擇,盡量選擇一些經典性影片,避免影視內容過于抽象造成學生看不懂,或內容過于簡單學生不感興趣。
(二)教學方式應精心設計。
在利用影視作品進行教學前,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做到對影片情節和內容心中有數,精心策劃對學生的引導和教育,這樣才能讓學生有目的地觀看,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發揮影視作品的教學作用。
如在影視作品教學過程中,首先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影片,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做簡明扼要的介紹,如對故事的背景資料、語言知識、歷史文化等進行點撥,幫助聾生排除影片中的故事情節理解障礙;其次,要有針對性地設計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電影,邊看邊思考,養成自發生疑、主動質疑、研究解疑、合作釋疑的良好學習和思考習慣;再次,影視作品為語文課堂提供了豐富的話題,觀影后可以立即組織他們進行專題討論,讓大家共同尋找影片中的火花點、爭論點,并集體討論,發展聾生的觀察力、理解力、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任課教師可以啟發誘導,也可以組織聾生通過影片內容復述、情節表演復現、故事內容改編等方式,加深對影片內容的理解。課后,應通過寫影評、觀后感、做思維導圖等形式促進課上知識的及時總結和沉淀。
(三)教師要善于控制課堂節奏。
由于影視作品信息量大、持續時間較長,職校語文課時較少,往往一個影片沒看完,就下課了,因此一些情節復雜的影視作品學生可以在課前先看。為有效利用課上時間,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圍繞教學目標,確定哪些內容是必須觀看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精看與泛看相結合。在學生一貫頭疼的文學名著教學中,盡量選擇基于原著精神改編的電影,切實選取與文本相關的影視片段,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學作品,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此外,還要把握播放時機,適時點撥提問,解析疑難,突破重難點,歸納總結,理清思路,加深記憶。
綜上,影視作品在聾生語文課堂的引入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啟示,要想提高聾生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必須打破時空局限,符合聾生認知規律和語文學習特點,緊扣職校聾語文教學宗旨,靈活利用影視作品為語文教學服務。在教學中,我們既可把動態的影視教材單獨授課,又可作為文學名著的輔助資源,更可被開發成許多獨立的影視片段為教學所用。
參考文獻:
[1]王富山.語文教學中的影視資源開發[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2]程勇.借助電影鍛煉語文思維能力的理論與實踐[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