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琴 馬英忱 韓保紅 孟祥鳳 王凌英
[摘 要]案例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將案例引入材料力學課程的教學,課堂上的互動氛圍活躍了,講授理論時學員的注意力也更集中。在案例教學中要注意兩點:一是教員選擇講解的案例要有典型性,分析方法要有一般性;二是案例的選擇和難易度的把握,特別是由學員分析的案例要提前布置,而且難度不能太大。學員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接觸過工程背景的問題,需要討論或查閱資料,所以要多給學員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會打消學員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材料力學;沖擊載荷;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5-0076-02
目前材料力學課程教材中的例題或習題,多是簡化好的力學模型,學員看到的都是簡圖,而他們是沒有任何工程背景的二年級學員,感到學習的理論和實際是脫節的,所以根據課程特點采用案例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可拉近課程和學員的距離。這不僅可以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更重要的是使學員對力學知識的用途有更深層的認識,可提高學員的力學建模能力。本文以沖擊載荷為例,介紹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步驟,然后總結材料力學案例庫的建設。
一、案例教學的步驟
沖擊載荷是材料力學課程動載荷章節中的重點內容之一,采用案例教學法,分四步組織教學。
(一)案例呈現,激發學習興趣
案例①:由于繩斷裂,蹦極者落入鱷魚河的水中。
案例②:繩沒斷,但蹦極者落入水中,被鱷魚咬掉了頭。
案例③[1]:2007年8月,位于大連星海公園的蹦極項目出現了一次“意外”:一個小男孩從55米高的跳臺上跳下來時,一頭扎進了海里!令人寬慰的是,落水孩子仍舊被保險繩牽引著,并且浮到了海面上。救生艇趕到把孩子救了下來。孩子上岸后連吐了很多口海水,由于獲救及時,神志很清醒,經過全面檢查,孩子沒有大礙。
(二)提出問題,探索理論依據
問題:試建立力學模型,分析事故原因。
分析人和繩組成的系統,人為沖擊物體,繩為被沖擊物體。根據人與繩的特點,提出基本假設:①人抽象為剛體,即沖擊物體的變形不計;②繩是變形體,其重量不計;③人自由落體運動時,對繩沒有作用,當下落高度和繩的長度相等時,人對繩有沖擊作用,認為人和繩共同運動,即沖擊物體和被沖擊物體接觸后共同運動;④沖擊過程中繩的變形保持彈性變形,即滿足胡克定律,其彈性模量不變。沖擊問題的特點是持續時間短,沖擊力隨時間的變化難以準確分析,其精確計算十分困難,一般采取近似方法,認為沖擊過程中只有機械能和變形能的轉換,忽略其它能量的損耗,如不發聲、不發熱,因此采用能量守恒原理解決沖擊載荷問題,由于不計能量損耗,所以能量法計算偏于安全。
(三)建立模型,求解應力變形
人與繩索相連,繩索另一端牢牢固定在平臺上,開始人靜止在平臺上,然后自由下落。設人的重量為W;繩索橫截面積為A,長為l,彈性模量為E,模型同材料力學教材中習題。[2]
如果人靜止掛在繩索的下端時,繩索的變形是其原長的1/60,動荷因數Kd = 12,繩索的最大伸長量Δd = KdΔst = 0.2l。
(四)分析原因,提出合理建議
案例①中蹦極者墜河的原因:依據動應力的計算分析,說明繩索動應力超出允許范圍,導致繩索斷裂。案例②和案例③中,繩未斷造成蹦極者落水的原因:可能選擇了剛度偏低的繩索,因為Δst偏大,導致Δd增大;可能選擇了剛度夠,但偏長的繩索,導致ld增大;按報紙上對事件的描述,小男孩“胖乎乎”,屬于體重比正常孩子偏大,導致繩索動變形過大(超過設定值),工作人員可能忽略此點,導致事件發生的原因。
建議:正規的蹦極設施具備不同規格的彈性繩索(一般按伸縮長度、拉伸剛度來標定),這些繩索事先經過專門測試并貼有規格標簽。蹦極前要認真查看繩索的規格,選擇與自己體重相適應的彈性繩。
二、案例庫的建設
通過案例教學的實踐,發現學員的學習興趣高了,比如在看完蹦極者掉入河里,被鱷魚咬掉頭的視頻后,都想知道其理論依據,避免今后親身體驗時出現同類事情。學員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有所增強,比如講授組合變形時,學員就提出絲錐攻絲時絲錐折斷的問題,比薩斜塔不倒的現象,講授壓桿穩定時,提出銀槍刺喉的雜技。學員建立力學模型、分析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絲錐折斷的例子在扭轉變形時提出,講到組合變形時,學員自己就想到當時分析的不足。學員提出切身體會的例子,如訓練中有時會看到或聽到學員骨折,班里某某學員提出訓練時腿骨骨折的問題,通過分析學員真正感受到力學知識的學習可以使平時訓練更科學。
因此通過調研、收集分析案例,將積累的案例建成案例庫,供教員和學員應用。案例庫中具體案例分為生活案例、裝備案例、其他案例(工程、體育等)。[3]
案例庫可以教員和學員的身份登錄。教員登錄可完成添加案例、管理案例、選用案例、評價學員、管理學員等功能,添加案例功能是教員完成案例上傳,包括案例背景、問題提出、建模理論分析、事故原因、擴展內容或思考。管理案例功能是修改或刪除;選用案例是為學員選擇具體哪些案例供學習和參考,也可選擇具體案例中的背景、問題,等學員分析上傳報告后,再選擇原因分析、擴展思考問題等模塊,供對比和完善自己的分析報告。評價學員是對學員上傳的報告,及時給予批閱,提出修改建議。管理學員是對授課班次中的學員,授予其使用案例庫的權限。學員登錄可完成查看案例、選擇案例分析并上傳,查看教員對報告的評價。查看案例功能是可看到教員選擇好的案例和案例中的具體模塊。
三、小結
通過將案例引入材料力學課程的教學,課堂上的互動氛圍活躍了,講授理論時學員的注意力更集中了,課下案例分析時也用心了,和教員探討分析的次數也多了,總之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這說明學員是愿意接受挑戰的,因此教員要努力收集分析新的案例,不斷完善案例庫。
案例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實踐發現,在案例教學中要注意兩點:一是教員選擇講解的案例要有典型性,分析方法要有一般性;二是案例的選擇和難易度的把握,特別是由學員分析的案例要提前布置,而且難度不能太大。由于學員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接觸過工程背景的問題,需要討論或查閱資料,所以要多給學員一段時間,另外如果案例的難度偏大,不僅完不成,更重要的是會打消學員的學習興趣。
[ 參 考 文 獻 ]
[1] 李鋒.材料力學案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71.
[2] 秦飛.材料力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310.
[3] 張淑琴,馬英忱,閆石,等.材料力學課程案例教學的研究[J].大學教育,2015(12):159-160.
[特約編輯:張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