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春
【摘要】現代教育理論認為,語文學科的內涵與外延是相等的。初中語文課堂應該進行適度的拓展,把很多單一的知識通過旁征博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文素材。初中學生正處在心理的快速發展階段,有強烈的接受新事物的愿望。我們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需要優化手段,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旁征博引;語文;生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堂中教師應該利用語文素材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受語文學科的豐富性,體驗文字的優美與神奇是如何體現的。語文課堂中的旁征博引,激發了學生了解文學作品的動機,從而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
一、設計精巧的拓展,享受文學欣賞之美
課堂的教學設計影響著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生對于課堂的投入度。而精巧的課堂設計可以讓學生欣賞到文學的魅力,適當的旁征博引可以讓學生對于課堂產生更多的求知欲望。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媒體的圖像,比如一個壯麗的古建筑,可以對學生說:同樣是一個建筑物,作家可以用優美的語言將壯麗展現得淋漓盡致,那么你能否將古建筑的壯麗表現出來呢?學生之間進行討論,自己以前積累的素材語句都可以用上,在課堂中就可以進行即興表達。又比如教學“臺階”時,教師可以從人物角度設計方面入手,讓學生分析一下文本中的人物扮演著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增強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也可以通過文章中的留白部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時,如果第二天于勒出現在菲利普面前,那么應該是個什么樣的情景呢?會說些什么呢?學生自己發揮想象力,用文字描繪出這樣一幅圖像,并且能夠在語言中表達出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這樣的課堂教學更加巧妙,學生會感到語文課堂非常有趣,自己在練習時也能充分發揮自由思想,自由地表達。
二、知人論世中拓展,更多了解作家作品
文章的學習可以結合文章背景以及作者進行拓展,初中生對于許多著名作家都不了解,在學習語文書本知識時教師可以適當進行一定的補充。學生對于這些作品的了解有一定深度了,接著可以再進行作者的了解,也可以在教學之前連同作品背景將作者介紹給學生。學生了解作者的意義在于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作品的含義,以及學習更加豐富有價值的文學作品。比如在教學《天凈沙·秋思》時,學生對秋思的意境體會不是太深入,沒有真正融入這樣的情境,教師可以放蘇州評彈《天凈沙·秋思》,讓學生融入這樣的意境,然后教師再進行馬致遠的介紹,詩人僅僅用了28個字就勾勒出這樣一幅羈旅荒郊圖,如此精湛的表達能力學生需要好好地進行學習。又比如在教學《再別康橋》時,老師首先讓學生進行朗讀,感受其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與情感,接著再將背景知識適當地引入,告訴學生徐志摩的經歷,突出他在英國劍橋大學求學時候的生活與對其人生的影響。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并且了解徐志摩的一些背景。徐志摩還有許多其他優秀的作品,教師可以推薦給學生品讀,學生通過徐志摩也可以了解到林徽因,從而去了解林徽因的作品。學生多讀這樣的詩句才能體會“沉淀著彩虹似的夢”的豐富內涵。
三、拓展文本的內涵,深入挖掘作品主題
學生在學習課文了解大意的時候就應該注重探索文章內涵,文章大意比較容易理解,但是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情感以及文本的內涵是學生課堂學習的重點。學生寫出的作文文采都不錯,但是其中沒有什么內涵導致文章平淡不耐讀。學生課堂中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題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感受文章的人文內涵也有助于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生要學習從景物、人物等描寫中提取出文章的情感,感受文章中所創設的意境。教師也可以通過一些視頻讓學生去理解作品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氛圍。深入挖掘作品主題才能讓學生認識到作品的內涵,感受文學的美。比如:在教學《孔乙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放一段電影《阿Q正傳》視頻,學生觀看這一個電影片段,去了解魯迅描繪的兩個人物之間有什么聯系,文章是否有什么其他的內涵,人物擁有許多相似之處,教師在課堂中將兩個人物進行相互比較,分析之后得出的人物性格更加合理,而且通過比較可以得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作品的主題,抨擊封建禮教和封建文化。主人公孔乙己扭曲的心靈已被封建文化所固化。
四、適度地旁征博引,切忌濫用各種資料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精心挑選的,對于學生而言有著大的學習價值。在學生學習課文過程中,教師還要適當進行旁征博引,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僅僅學習課文中這些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以挑選許多相類似的文章進行對比教學,但是也不能亂用各種各樣的資料,學生學習的內容不能太過泛濫,需要進行一定的選取。比如教學《送東陽馬生序》,學生首先去了解這篇課文的背景知識、學習宋濂的刻苦求學精神,但是對于刻苦求學描寫的文章實在太多了,學生了解的也比較多,因此自己都可以總結出許多,老師在課堂中再次進行補充就顯得非常的沒必要,會加重學生的負擔。那么老師就可以利用《送東陽馬生序》的文章進行稍微拓展,讓學生學習宋濂的品質并且在課堂中說一說如果是自己能否做到這樣,現在的學習條件與以前相比有什么不一樣,以前艱苦的條件古人都可以刻苦學習,現在更要刻苦學習了。這樣的引入教學可以讓學生不覺得無聊,而且還可以教導學生利用現在優越的條件進行學習。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要注重適度的旁征博引,引領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這樣才能理解課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體會文學的魅力。因此,語文教學要旁征博引,引導學生多角度去認知語文這門學科,從而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研讀興趣。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