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摘要】良好的習慣成就人的一生,良好的習慣需要從小養(yǎng)成。在當前的新農村背景下,很多留守兒童面臨監(jiān)護缺失,他們的學習習慣的強化培養(yǎng)無疑成了“真空”地帶,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啟蒙老師,我們廣大語文教師要責無旁貸地承擔起這一重任,從“頭”開始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新農村;語文;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也是形成敏銳語言感知和綜合運用技能的有效途徑。從質疑導思出發(fā),引導學生在搜集豐富語言文化背景知識的過程中主動理解感知,利于其增強綜合運用能力。通過提前觀察和筆記摘錄,能使學生在自我感受的過程中開闊視野和豐富思維。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頭開始。本文就新農村背景下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談粗淺的認識。
一、預學質疑,搜集豐富素材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農村小學生由于家庭條件等多方面的原因缺少質疑的習慣,語文教學必然是“鸚鵡學舌,人云亦云”。培養(yǎng)學生預學質疑學習習慣,遠比一味聽教師講解來得更有實際意義,更能使學生在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挖掘更多新鮮素材和認知資源。
預學質疑運用,開啟了學生自我探學的“序幕”。如在蘇教版(下同)四年級上冊第22課《九色鹿》教學中,結合九色鹿的外貌特征,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預讀找疑,讓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感知主動提出相應的閱讀發(fā)現。有的同學結合九色鹿的神奇色彩,認為九色鹿既然是一頭神鹿,肯定會知道調達被救后的情況,為什么又要救調達呢?有的同學提出了“九色鹿為什么不讓外人知道自己的行蹤和住處呢?難道僅僅是為了怕別人知道嗎?”有的同學認為既然調達是如此的不守承諾,懲罰他為什么是如此的輕?等等。這些疑問不僅展現了學生的自我預習過程,更能夠使他們在主動靈活運用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探學依據和載體。
引導學生學會預學質疑,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找出自己的認知問題和盲區(qū),定能使得他們在不斷強化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增強探知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多引導他們從文本素材中摘錄有效信息,引導他們能夠從相應的閱讀中尊重發(fā)現有深度的內容,定能使得語文預學更有趣味性和多樣化。
二、提前觀察,感受與眾不同
農村的小學生有更廣闊的生活舞臺,我們教師要多給學生預留一定的觀察機會,讓他們在驚奇欣賞和主動觀察的過程中強化認知感悟,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感悟體驗。提前觀察,學生在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觀察中得出的結論也就會有所不同。從觀察中找出不一樣的感知,引領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深化理解,定會有所不同。
提前觀察,使得學生有了更多的發(fā)現。如在五年上冊第23課《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學中,教師不妨提前布置觀察作業(yè),要求學生請家長搜集林沖棒打洪教頭的影視片段,并通過認真的觀察來找出其中的深刻內容。有的同學從林沖的外貌特征出發(fā),表達了其一臉平靜的神色,并對洪教頭的挑釁在外貌上不留半點痕跡。有的同學則從洪教頭的外形動作出發(fā),提出其盛氣凌人的樣子。有的同學則從林沖和洪教頭比武的細節(jié)入手,提出了拍攝者從原著中發(fā)現的獨到見解,等等。通過提前觀察,能使學生在有效把握教材文本描述細節(jié)的基礎上形成更多的獨特感知,有利于他們在主動預學的過程中深化文字表達內涵。
學生通過提前觀察來欣賞更多的細節(jié),能使得他們在不斷調整認知策略的過程中發(fā)現許多新鮮有趣的內容。通過提前觀察,能使得學生在主動感受與教材文本相似的學習內容基礎上,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深刻感知,讓他們能夠圍繞其中的內容主動研讀,形成更為豐富的認知內容。
三、筆記摘錄,圈畫疑點難點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運用筆記摘錄的形式圈畫,能使學生在主動提前預學的過程中產生敏銳的語感意識。通過筆記摘錄來引導學生畫出自己理解疑點和發(fā)現的精彩點,不僅能起到拓展延伸的補充作用,更能夠使得學生在主動嘗試運用的過程中發(fā)現有價值的信息,滿足他們的全面認知發(fā)展需要。
運用筆記摘錄,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和潛力主動篩選內容,更利于他們強化認知感悟。如在六年級上冊第10課《輪椅上的霍金》教學引導中,教師可建議學生在主動搜集相應的素材背景資料的基礎上,圍繞“宇宙之王——霍金”,利用互聯(lián)網、報紙雜志等搜集相關信息,讓他們在主動深入研讀文章的基礎上找到更多有價值的信息。結合學生的不同理解,可引導學生就自己在筆記摘錄中發(fā)現的內容鼓勵他們進行深入探知。有的同學通過摘錄霍金的相關事件,指出厄運之神沒有讓霍金被打倒,相反,霍金先生憑著自己的毅力戰(zhàn)勝了困難。有的同學認為,根據霍金的事跡,讓自己認識到要想獲得更多的成功需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世上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這些不同的筆記摘錄,一方面使學生有了更多的認知,便于他們在主動運用的過程中產生一定的頓悟和感知;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帶著問題主動深入探討,給他們更多發(fā)現問題的機會。
筆記摘錄形式運用,能使學生有更多不一樣的發(fā)現,便于他們在主動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的過程中生成敏銳語感。結合學生不同的筆記摘錄,可引導他們運用互動交流的形式呈現自己的筆記,讓他們在不斷摘錄中積累更多知識。
如前所言,良好的習慣決定著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能使得他們在不斷調整自我理解感知思維方法的過程中積淀豐富知識。新農村背景下小學生有其獨特的個性和特征,我們要尊重他們的不同學習特性,鼓勵他們在具有差異性和多樣化的理解感知中主動調整學習策略方法,使他們在主動靈活運用的過程中深化理解。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