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慶峰
【摘 要】為了社會發展的需要,目前小學語文教育正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這是本世紀初基礎教育改革的一項迫切任務。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10
素質教育的核心使每個學生的內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使之能適應未來。因此,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就成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就在課堂教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本文就這一問題做了一些探討。
一、加強課堂教學的改革,力求有新的突破
在素質教育中,學生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探索實踐,獨立地去獲取知識,在學習實踐中得到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個性和認識的發展,正確處理教學法和學法指導的關系,既全面又照顧差異,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才能。教師要克服單純傳授知識的觀點,處理好文化知識的傳授技能訓練和思想教育的關系,是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學中既要注意發展智力因素,闡明知識的發展和聯系,傳授正確的思維方法。在技能技巧的教育和訓練中教學與素質教育緊密地結合起來。實施素質教育的著力點,是探索如何把素質教育目標體系轉化為學生素質和能力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要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目標的創造性教學主要抓兩方面工作:1.優化課堂教學,是提高教育質量,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備課時要做到“五有”:腦中有“綱”,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數”。手中有“法”。上課時要做到“五突出”:突出重點難點,突出精講巧練,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效益優先。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鼓教師采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和手段。在40多分鐘的體制下,課時結構大體上安排為“先學”和“后教”,控制在30分鐘以內,而“當堂訓練”宜不少于10分鐘。其中“先學”和“后教”兩個環節里完全由教師單項講授的時間宜限15分鐘以內,而其余15分鐘以上的時間則用于迅速簡明地揭示教學目標和學生獨立自學,互相討論,質疑發問,回答教師提問及師生交流等。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同學們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提出問題,熱情主動地參與討論,整堂課學生整體位置十分突出,又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質疑形成習慣,學生先是主動求教,有時自己也可以從中學到知識,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二、優化課堂教學,是“減負”的關鍵
一堂課安排是否合理、巧妙,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安排得好,學生在課堂上可以理解,可以練習鞏固不需要留尾巴。因此,教師要明確課堂教學的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和發展健康心理,保證目標順利完成。教學方法要新穎和多樣化,激發學習興趣,師生情感融合,使課堂教學達到“實”(扎扎實實打好基礎)“活”(生動活潑、靈活多樣)“高”(教學質量高、效果好)“輕”(課業負擔輕,心理負擔輕)。教師不但要面對全體還要注意因材施教,重視個別學生。教師首先要轉變對學困生的思想感情,備課要考慮學困生,為學困生創造自我表現的機會,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如何能主動參與,可以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把壓力轉化為動力。
三、教學中引導學生創造性學習的提問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的思維進入積極、高效狀態,教師常用的教學形式是提問。教師要使學生的思維進入高效、積極狀態,必須注意課堂教學的提問是說理性和發散性的問題,不能滿足于課堂的熱鬧氣氛而追求是與否的簡單回答。運用提問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是可以貫穿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的。教學的“雙邊活動”,并非指簡單、機械的老師“問”,學生“答”,或者是學生“提問”,老師“解答”,而是指師生雙方情感的交流,思維的碰撞。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講究教學藝術,教師巧妙地設疑問難,便可以打開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的積極思維。所以,我覺得作為主導者的教師,除了在課堂講述上要注意顯現科學的思維過程之外,還要注意以下幾方面:1.設法誘導學生發問。因為提出問題是發明和發現活動的真正前奏,所以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多設幾個為什么,繼而讓學生由仿效到自己提出問題,說出新奇和獨特的想法。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對他們的自學有很大的幫助,將來從事語文教學,也會囿于成見,而進行改革和創新。2.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愛護學生的創造才能。語文教師的因材施教,實際上是注意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發展要求同步,充分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跳起來摘桃子”,既有思考的空間,即使個別的學生有出“格”的思維(未臻完善的見解),也不必強行將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事先設計的軌道,更不能視學生“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而應肯定學生的愿望和志向,愛護學生的創造才能的端倪,逐步使他們成為眼高手高的人。這樣,才能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3.有耐心,設置創造性思維環境。教師的情感對學生的思維有強烈的刺激作用,當學生說出一種對他們說是有創見的看法時,教師完全可以用欣喜的神態肯定學生:“你想到了連我都沒有想到的問題。”當教師的提問學生答不出來時,教師的態度、語氣,特別是眼神,都不能有絲毫的急躁和不屑。否則,學生的思維受到壓抑,特別是中、下水平的學生。所以,課堂教學要創造一種環境氣氛,讓學生感到“言者無過”,就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
四、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容忽視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握教材的內容,研究教學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其中很重要的而又容易被忽略的一點是教師的語言藝術修養。課堂教學是“面授”而不是“函授”,故為師者離不開口頭語言。語文教師以生動的語言把課上得有味,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就會愛上語文課,學好語文課。如果教師語言規范,發音標準,吐字清晰,修辭恰當,層次清楚,中心突出,就能清楚明白地傳授內容;如果教師語言生動形象,快慢適中,抑揚頓挫,富于感情,且能真誠投入,情理相通,聲情并茂,則更具吸引力,甚至牽動人心,激起波瀾,洞開心竅,啟迪心智。因此,語言藝術修養,是教師十分重要的基本功,特別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該首先要求自己做到能文能語。提高教師的語言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十年磨一劍”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