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曙
摘要:幼兒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質的核心,它已成為整個教學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幼兒這一階段是音樂思想的啟蒙階段也是音樂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所以在幼兒音樂啟蒙階段中節奏的培養是一個重要壞節,通過各種豐富的有效活動使幼兒主動的參與其中,來開發幼兒的音樂潛能,在幼兒音樂啟蒙教育中起著很大的作用。
關鍵詞:節奏;節奏感;培養;興趣
一、教學中對節奏運用的幾種方法
奧爾夫教育體系的教學方法是由20世紀中期德國當代偉大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創立的。這種教學法中把節奏作為幼兒學習音樂的基礎,是奧爾夫教育體系最突出的特點,他認為音樂的學習應該以節奏學習為起點,并將其貫穿于節奏朗讀與歌唱活動、基本動作教學、器樂教學等教學內容中,將這些內容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系列的教學法——節奏朗讀教學法、律動教學法、聲勢教學法、器樂表演教學法、創作教學法。其中,節奏朗讀教學法在幼兒音樂啟蒙教育中是重要的教學方法,不僅調動了幼兒們學習音樂的興趣,而且在這個藝術活動中使幼兒學會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也培養了幼兒自身的協調性,喚醒幼兒潛在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對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節授課奏培養分析
對于3—7歲的幼兒我們應重視音樂藝術教育,為了促進幼兒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得到全面的發展,我們必須把幼兒各年齡階段的特點放在首位并將幼兒分為三個班:小班幼兒、中班幼兒、大班幼兒。
1、小班幼兒指3~4歲的幼兒,他們是由嬰兒期步入幼兒期。小班幼兒的思維是直覺行動的、觀察的目的性差,注意力低,主要以無意注意為主,所以穩定性差。小班幼兒們離不開眼前的具體事物和形象,因此小班幼兒應簡單模仿固有的小節奏。在對小班幼兒節奏培養時,應先初步感知簡單的音樂節奏感,在節奏活動中,可結合運用奧爾夫教育體系中的節奏朗讀法,跟著教師不同的節奏讀歌詞,讓幼兒們慢慢感知同一首歌的詞可以讀出不同的感覺。不同節奏的兒歌,有利于幼兒內心節奏的培養,同時教師做出與音樂內容有關的簡單肢體動作,帶領幼兒們模仿。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通過對聽、唱、肢體表現和小音樂節奏性游戲中不同節奏的感知和模仿,讓小班幼兒在快樂的、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培養興趣,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2、中班幼兒指4~5歲,承上啟下的階段。中班幼兒有意記憶逐步產生,思維也由小班幼兒的直覺行動性向具體形象過渡。中班幼兒的想象帶有夸張,創造性思維開始萌芽。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除了要有模仿性的游戲以外,還應正確的引導中班幼兒進行簡單的創作活動,此時可結合奧爾夫教學體系中的聲勢教學法、器樂表演教學法、創作教學法以及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體系中的體態律動教學法。比如“什么動物出來玩”“火車開啦”等兒歌的內容發展到讓幼兒參與編唱歌詞,創編節奏。在音樂活動中,隨著幼兒對動物的熟悉或動作經驗的豐富,讓中班幼兒做簡單的律動,如小鳥飛、兔子跳等動作,也可參與捻指、拍手、拍腿等簡單節奏型的重復動作,讓幼兒在節奏樂活動及舞蹈中也能較好的表現和感知節奏。
3、大班幼兒指6~7歲。大班幼兒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有所提高,觀察能力也有所增強,能主動地有目的觀察自己周圍的事物,在活動中能根據音樂的內容來展開自己的想象。柯達伊音樂教學體系中的節奏唱名法、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與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體系中的創作教學法,更適合大班幼兒,讓大班幼兒在游戲體驗中去探索節奏,體驗休止符的音樂性,加強內心節奏感,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學會自己創編不同的動作或方式來表現對節奏的感受,以及創編節奏,使幼兒在活動中發揮主動,自覺探索知識的能力,發展創造力,培養幼兒審美的能力,樹立自信心,讓幼兒在音樂的藝術活動中,慢慢的健康成長。
從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教學分析來說,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幼兒要經過探索與發現、操作與嘗試、感受與體驗、即興與創作等活動來逐步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能力,有利于開發和挖掘幼兒的音樂潛力,并利用節奏與幼兒互動,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幼兒道德情操,豐富其情感世界,發展想象力和創造思維,增強自信心,使幼兒在樂、學、玩的整個音樂教育活動中,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三、節奏在幼兒音樂啟蒙教育中的作用及意義
通過對節奏的認識,幾種教學中對節奏的運用的了解以及對幼兒年齡的分析可知節奏在幼兒音樂啟蒙教育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1)通過對節奏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和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了幼兒的音樂素質能力。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通過對節奏的聽、唱、肢體表現和小的音樂節奏性游戲中不同節奏的模仿和感知,讓幼兒親身體驗快樂,培養、激發興趣,同時也對幼兒的聽力、記憶力得到提高,從而使幼兒音樂素質能力方面逐步得到提高。(2)通過對節奏的學習,有利于開發和挖掘幼兒的音樂潛力。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分為兩個環節進行教學,第一是在豐富的節奏活動中讓幼兒模仿老師給出的節奏;第二是讓幼兒在玩與學的過程中自由的進行創作。這種教學過程打破傳統的坐著不動的教學模式,讓幼兒動起來,從整體上感知音樂的節奏,從而使幼兒能更好的理解表現、創造音樂節奏,不僅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培養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3)通過對節奏的學習,有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正確引導幼兒,積極帶動幼兒,對幼兒創作的音樂節奏給予表揚,使幼兒增加一份自信,也使幼兒在活動中始終保持著積極配合的學習態度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音樂節奏對幼兒情感的發展也起了很好的調節作用,使他們對美的認識更進一層,也有利于幼兒德育的發展。(4)對以往音樂教學單一、缺乏互動的教學模式的推進。利用節奏與幼兒互動,使幼兒樂、學、玩在其中,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讓幼兒學習音樂,有利于陶冶幼兒的情操,從而改變了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教為主,忽視學生學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幼兒教育在當今社會已是核心的教育,音樂教育在幼兒啟蒙教育中處處存在,節奏的訓練和培養在幼兒音樂啟蒙教育中時必不可少的,它不僅推進了教學模式而且給予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一顆種子的發芽需要很多方面的呵護,好比幼兒的教育,也需要重視許多方面,而音樂與節奏是其中的一個重點,在幼兒音樂啟蒙教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教育中散發著音樂的芬芳。
參考文獻
[1] 尹愛青、李丹娜、修海林.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音樂教育出版社,2002.2.
[2] 沈小紅、王利根、王京其、今辰.兒童節走世界[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8.
[3] 曹冰潔.走進幼兒音樂世界[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