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紅
摘要:作為一線政治教師,我們應該以滿腔的熱情投身到新課改中。必須不斷學習相關的新理念、新思想,在不斷的變化中尋找適合新課改的教育教學方法,從而促進新課改的發展與完善。
關鍵詞:高中政治;新課改;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中,高中政治的教學應該在轉變教學理念的基礎上,以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為目標,鼓勵學生通過課堂討論的形式進行積極的探索。只有這樣,高中政治教學才能體現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改精神。
一、更新觀念與時俱進
教師要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尊重他們的創造性和獨立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觀點、信念,轉化成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且可以培養學生養成符合社會主義的道德標準和良好行為習慣。新課程標準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這與傳統的課堂教學重視知識傳授相比是一大跨越。一線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在教育教學中滲透新思想、新理念,真正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思想。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不僅要讓學生學到政治理論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用這些知識認識和分析各種社會政治、經濟現象;面對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問題,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問題,用自己的實踐去改變行為。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不只是傳遞和接受課程的過程,也是課程開發的過程。教材內容只是幫助學生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發展目標的一種載體,不應讓教材去駕馭人,而應該利用教材教學生,把教材當作引導學生學習的知識之“舟”,當作促進學生發展的能力之“橋”,當作洗滌學生心靈的情感之“池”。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師做到活化教材,真正從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 首先,教師必須依據教材,研究和吃透教材,挖掘內涵,明確“講什么”、“講到什么程度”,設計“怎么講”,否則就會因為“挖得過深”而嫌課時不足,教學就會失去方向。其次,教師必須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調整、整合教材內容,合理選取,使之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實踐的飛躍。回歸生活,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活氣息,是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特征。新課程高中政治教材已由傳統教材經濟常識、哲學常識、政治常識三大模塊改變為經濟與生活、政治與生活、文化與生活、哲學與生活四大模塊。從中我們不難發現,新課程高中政治教材更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緊密聯系。因此,教師應將教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并設計成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借助課前收集的資料和以往的生活經驗加以解決。也可以通過提供相應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識的發生、發展,感受知識的本來面目,最終達到既學習新知識又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及時地總結學習過的知識、使用的思維方法和涉及的人生道理。因此,在學習新知識后,教師要為各層次的學生設計鞏固練習題,同時還要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發展情感體驗,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共同發展。
二、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應對新課程的挑戰
新教材堅持以生活邏輯為主線,在生活主題下引領學生探求學科知識;遵循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教學路線;課程設計、課程資源整合與課程開發的能力;科學處理教材與選擇教學內容的能力;捕捉動態生成性教學資源的能力;指導學生多樣化學習的能力,如自主、合作、探究;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教學設計與組織能力;合作教學的意識與能力;現代教育技術和對網絡資源的應用能力都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新課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的素質能否提高。當前對于新課標的落實而言,在教師的諸多素質中,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顯得尤其突出,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才能夠應對新的挑戰。所以,教師必須加強業務的學習和鉆研,增強自身創新能力,自我磨練,不斷超越;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借鑒同行成功的經驗,加強交流與合作,不斷探索、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教師應著眼于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課程和學生,繼續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以做好新時期的教育和教學工作。
三、不拘一格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創新人格,創造一個愉快、和諧的教學環境。教學方式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要由單純的講解式教學方法走出來,向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轉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情感,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究竟應該采取何種方式進行教學,不是“新”就好用,關鍵是要滿足學生的需要。教學方式應當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的自主性能否得到尊重和發揮成為區分新舊課堂的標志之一。新課程要求教師從單純注重知識傳授轉為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愿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富有個性地學習。因此,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創建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新課堂是中學政治教師實現新課程改革任務的必由之路。由長期的“灌輸式”到突然的“探究式”,學生往往很難一下子接受,所以在這種轉變的過程中,學案導學這種教學方式就起到了很好的過渡作用。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在精心設計教案的基礎上要圍繞學生“學什么”和“如何學”編寫學案,對教材進行科學取舍,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突出學習重點,明確學習要求,指導學生課前預習,發揮引導學生“課前參與、課上探究、課后延伸”的功能。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和增加課堂容量,為課堂討論、合作探究提供時間上的保障。
總之,作為一線的政治教師,我們應該以滿腔的熱情投身到新課改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學習相關的新理念、新思想,在不斷的變化中尋找適合新課改的教育教學方法,從而促進新課改的發展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