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婷
摘要: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有效性;有效教學
一、什么是教學的有效性
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邏輯必要條件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即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么程度以及學什么,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么或學到什么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是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一一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復、深入淺出、抑揚頓挫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么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因此,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何謂"理念"?理念就是一個人具有的準備付諸行動的信念,它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動。
二、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存在的問題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確實給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有利于新時期英語教學的優化。但在實踐操作中,卻發現其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筆者通過觀察湘潭市某重點中學高一語、數、外三科教師一學期來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情況,發現三科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利用極不平衡,其中英語教師對多媒體的運用最為頻繁,語文次之,數學最少。另外,多媒體的運用與教師的年齡也由一定的關系,一般年齡稍大的教師(4o歲以上)對多媒體的運用極少,而年輕教師,尤其是剛大學畢業的教師對多媒體的運用相對較多。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穿“新鞋”走舊路過去的授課方式主要以講授型為主,大多情況下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學生圍著教師轉,教師圍著教材轉?,F在,雖然多媒體網絡已引入課堂,但教師做出的所謂多媒體課件大部分還是講授型為主,只是把書本上的東西原封不動的搬到了電腦屏幕上,節省的只是師生抄動手抄寫的一道工序,增加的只是學生的視覺效果。
2、教學方法絕對化基于多媒體技術的諸多優越性,有些教師認為,課堂上多媒體技術用得越多越好,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流露出教學方法的現代化氣息,而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則毫無保留的加以摒棄;還有一些老師,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師,則認為計算機技術只能提供一些花哨的畫面,對學生的智力發展和語言能力的提高并沒有幫助,而且課件的制作過程費時又繁雜,另一方面,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教師技術水平也有較高的要求,那些電腦知識薄弱的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時往往顯得手忙腳亂、操作笨拙,而且一旦遇到技術故障,則不知所措。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的場面,他們寧愿固步自封,堅守自己原有的那套教學方法。
3、對學生的自律學習重視不夠網絡是把“雙刃劍”,給我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無法預料的負面作用,特別是對青少年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現代課堂教學不但強調課堂的互動、合作,而且也重視學生課外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無疑多媒體網絡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是部分學生由于網絡操作水平有限,無法獨立進行網上作業,因而往往容易喪失繼續網上學習的信心;還有的學生雖已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但由于缺少明確的學習任務和目的,網上學習時往往顯得無所事事;還有一些學生由于自律性不強,在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面前,他們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容易出現偏差。因此,如何增強學生的自律性,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多媒體技術環境下,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更新教師觀念要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一方面必須改變教師頑固守舊、固步自封的思想。通過組織教師觀摩優秀的多媒體輔助課堂,以及通過具體的教學效果,讓教師意識到多媒體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巨大潛能和優勢,從而消除他們對多媒體技術的排斥心理。另一方面,要讓教師意識到多媒體技術本身的局限性,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可以通過寫教學反思報告以及教學效果分析等方法,通過對前面的教學方法的理性分析,肯定其優點,同時看到其中的不足,從而適當調整下一階段的教學方法。
2、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所謂信息素養是指利用各種信息工具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能力,是識別獲取、評價判斷、加工處理、生成創造、參與交流信息的能力,是一種終身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態度方法和能力。其核心是運用信息資源進行問題解決和創新活動。教師只有具備了必備的信息素養,才能合理地利用多媒體設計任務,才能更好地駕馭多媒體課堂,才能更好地把多媒體與任務型教學進行整合。因此,平常應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和對任務型教學相關理論的學習。另外,學校還可以組織教師進行多媒體課件比賽,通過物質和精神上的鼓勵來提高教師的參與率。只有多管齊下,教師的信息素養才能更快地得到提升。
3、注重“人文關懷”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本身并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真正發揮作用的是其設計者和操作者——教師。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學習動機的培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河北師大的張愛華教授說:學生有一種天生的向師性,即希望老師的關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優化教學手段,使用現代化的硬件設備之外,還要做到以情感人,營造愉快而和諧的心理環境;教師要真心地愛護每一位學生,以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學生對其產生可親、可敬、可信的情感,這樣,學生就能從情感上真正接受新的知識,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現今中小學英語教學要求日益提升,工作強度愈益增大的工作壓力下,提高教學有效性就成了至關重要的一環。而多媒體技術可以涵蓋大量信息和展現豐富方便的人機界面,但又受操作者的主觀問題所限制。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得法,就會起到畫龍點睛的神奇效果,運用不當,就會產生畫蛇添足的后果。如果我們能夠恰當的把握多媒體這把“雙刃劍”,在教學的過程中揚長避短,就能在大大降低教師的工作量的同時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應繼續認識和發揮多媒體教學無可比擬的優勢,注意多媒體教學中的不足,發現問題并積極改進,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為中小學英語教學尋求更加合理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