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是心靈的語言、是生命的藝術,它承載著人類的情感與思想。面對“小學生識字量少、語言組織能力差”的現象,“如何指導小學生寫出一篇優美的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從調動學生情感、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幫助學生積累等方面就小學生作文指導提出了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作文;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為了寫好作文,師生都付出了許多努力,但往往收效甚微。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往往懼怕寫作文,把寫作文當作苦差事。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導小學生寫好作文,克服害怕心理,讓他們主動拿筆,表達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為學生習作開辟自由、想象的空間呢?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調動學生真情實感
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和語言發展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反映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重要指標之一。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這就是告訴我們,作家在創作的過程中,總是由內而外,即先有客觀現實的感發而產生的內在情態。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生可能對某一事物尚未形成鮮明的情感,但他們的所見所聞卻是進行作文寫作的重要素材。《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小學階段的習作提出的總體要求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小學生作文時,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而不是在文章中展示所謂的“寫作技巧”。只有充分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才能樂于寫作。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也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
葉圣陶說:“生活如泉源,文章為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過不歇。”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是每一個兒童的特點。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他們往往比成年人擁有更加細致的觀察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當中的事物,并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布置學生寫《校園里的樹》這篇文章時,我給學生留了一個實踐作業,“仔細觀察校園中的樹木和馬路兩旁的行道樹有什么區別?”第二天上課,學生興沖沖地告訴我,馬路兩旁一般種的都是柳樹,而學校里的樹木多屬于梧桐樹,并繪聲繪色地告訴我兩者在外貌上的區別。這時,我再順勢告訴學生“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的典故。這樣不僅讓學生仔細地觀察了生活,還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增加了課堂的生機。學生聽得饒有興趣,自然而然地就對寫這篇文章提起了興致。
三、幫助學生積累詩詞
中國是詩詞的國度,中國古典詩詞中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廣袤的智慧。現在的大部分小學生在入學以前就積累了大量的詩詞,他們一開口就能吟誦出許多名家名篇。雖然他們不一定能夠理解這其中蘊含的深刻含義,但是我們可以將學生已經掌握的詩詞進行分類,并進行補充。以下面兩個方面為例:
(一)描寫節日的詩句
(1)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4)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5)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二)思鄉情感的詩句
(1)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
(3)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
(4)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5)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
(6)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
(7)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 。
(8)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三)友情送別的詩句
(1)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4)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5)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6)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這些都是小學生耳熟能詳的名家名篇,雖然深處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他們還不能理解其中的內涵,但是通過教師的分類整理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還能幫助他們在不同類型的文章中使用這些詩句,以增加學生的作文文采。古詩詞的主題如此多樣、思想感情如此寬闊,完全值得我們深刻挖掘,應用到習作當中,寫作素材積累之路任重而道遠啊。
另外,詩人的生平事跡也可以成為學生們積累的作文素材,將這些材料應用在作文中,會使他們的文章增色不少。例如蘇軾、李白都是的中國古代的文豪,同樣的仕途不順,也同樣地放棄過仕途,無悔文壇,我們完全有理由把這樣有著相似經歷的兩個人放在一起,給他們以共同的定位。
以上僅是我個人在教學實踐中使用的一些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并非朝夕之功,這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是長期訓練的結果。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是當前小學教師迫不及待的任務。在此,我僅粗淺地談了談我個人的感受和經驗,不妥之處,還請廣大同行加以批評和斧正。愿我們共同努力,在素質教育的大旗下,共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使得他們成為“能說會道”的人。
作者簡介:金鑫,女,1970年生,遼寧營口人,遼寧省營口大石橋市鋼都新民小學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