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明
摘要:培養語感對于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它對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為語文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天地;它與真正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語言文字訓練的質量有著更直接的關系,是語言文字訓練的最高境界;它是提高語文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培養;語感
葉圣陶先生說過:“不了解一個字一個詞的意義和情味,單靠翻字典辭典是不夠的。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意,得到真實的經驗,對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換句話說,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靈敏的感覺。這種感覺通常叫做語感。”既然語感訓練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那么,我們對這個問題的探討就十分必要了。
一、在情境中感受語感
文學作品不僅具有字面意義,而且還有言外之意或語外之意的高情遠韻和“可解不可解”之意,這種語感才是最敏銳、最深切的。精鶩八極,心游萬仞的想象與聯想,對于這種最敏銳、最深切的語感的形成與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由于語感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理性思維的參與,離不開對語言文字的靈敏感覺,離不開學生的悟性。因此,我就積極創設語感情境,讓學生學會分析、琢磨,從而實現對語言的準確領悟。領悟的最佳方法是“熟讀精思,分析琢磨”。在詩歌單元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熟讀,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然后再引導學生分析、推敲,讓學生獨立思考,用心用情去體驗去感悟,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揣摩作者的思路、情感。我舍得花時間、學會耐心的等待,熱情的喚醒,巧妙的點撥,使學生由淺入深,從迷茫走到開朗再到頓悟。分析的最佳方法是思考,思考越深入,領悟越深切,久之,則詩歌中所蘊含的“玄機”就會通過有血有肉的語言從學生的口中傳出來,這樣學生的語感就會得到進一步鍛煉。
二、反復誦讀,培養語感
語文教學用誦讀感悟的方法,也可稱之為語感教學法,是非常寶貴的經驗。朗讀既是一種把書面語言用聲音表達出來的言語活動,也是一種講究吐字、表情達意的藝術,所以培養語感就必須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的基礎上進行。反復誦讀是培養語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強調對語言文字的直接的整體的領悟,這與語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較品評,是課堂語感教學的有效策略,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學生只有在不同詞語、不同句式、不同語序的比較當中,才能發現課文中語言運用的妙處,品評語言的意蘊和情味,從而培養語感。美讀是朗讀的外在表現形式與朗讀內容的完美統一。美讀可以使兒童的心靈得到滋潤,美讀可以使學生的智慧受到激發。這是一種無意識的,欣賞性的一遍接著一遍地讀,讓學生通過讀,跟著語感和作者到一起,再把所體會到的文章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如《十里長街送總理》是一篇感情十分深厚的文章,在教學中我先用沉重悲痛的語調范讀課文創設情境,再讓學生反復地進行感情朗讀,將當時人們悼念總理的無限哀思、肝腸寸斷、催人淚下、莊嚴肅穆的悲壯情景再現出來,學生對周總理的無限崇敬、愛戴和深切懷念之情便油然而生,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讀寫結合,在表達中強化語感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自己的感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積極自主閱讀課文,讀寫結合,寫下自己的理解,可以促使學生主動閱讀,富有個性地理解課文,并獲得獨特的感受。因此,教學中在引導學生語言訓練和朗讀訓練的基礎上,還可將讀與寫巧妙結合來進一步強化語感。如教學《匆匆》一文中描寫時間是怎樣匆匆過去的句子時,先讓學生讀原句,悟出了什么?接著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進一步感受;然后,讀寫結合,讓學生仿照課文中的句子,寫出生活中自己的時間是怎樣匆匆而逝的。在寫作過程中,讓學生把先前讀中悟出的道理通過語言組織表達出來,從而強化語感訓練。
四、引導學生積累詞匯量,打牢語感基礎
語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只有有一定量的知識基礎作支撐才能夠有效的培養提升語感能力。語感的培養首先要學會認字、記字。這是一個需要積累的過程,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語言材料的積累,隨著語言材料和語言體驗的增加,很自然的就會提升識字能力,在小學學習中,不僅需要重視識字的量更要著重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對識字方法不斷創新。使小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積累語言詞匯,為語感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要注重實踐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復歷練,語言表達也一樣,訓練達不到一定強度或熟練程度,就難奏效。在教學中,小學語文老師要讓學生把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更多地運用到寫作中來。從提出寫作要求到講評,要始終引導學生把自己平時學到的語言技巧應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推敲字詞,想象比較,反復領悟,表達語感,最后反復修改,以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寫作是一種創新,必須在反復實踐中體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規律。要養成勤動筆的習慣。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寫作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提高的。多讀多寫文自工,只有多寫了,作起文來才能得心應手。大文豪魯迅先生說起自己的寫作體會,也是這樣強調的:“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的?!币虼?,初學寫作者應勤練筆,只有堅持練筆,才能以“量”來促進“質”的飛躍。
總之,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非一朝一夕之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從培養學生的語感出發,努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讓學生盡快進入寫作的自由王國,能夠意到筆隨,充分享受寫作的自由與樂趣,讓他們的真情在自己的作文里自由流淌,讓作文成為他們心靈的港灣,成為他們傾訴表達的自由樂園。
參考文獻
[1] 葉圣陶.葉圣陶論創作[M].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
[2]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3] 張慶.提倡“誦讀”[J].小學語文教師,2001(4).
[4] 王永娟.語感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教與學,2012(29).
[5] 付麗明.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