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杰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新改革的推進,高中思想政治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心。在新課程倡導的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指引下,高中的思想政治課堂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
關鍵詞:高中政治;有效性;素質教育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新改革的推進,高中政治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心。在新課程倡導的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指引下,高中的政治課堂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師都以問題情境的設置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來提高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雖然初見成效,但實質上收效甚微。因此,教師怎樣教好、教活政治課,如何提高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現今高中政治教師最為困惑的問題,更成為有效實施新課改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轉變學科偏見,提升學科位置
現行的高考制度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后,越來越凸最以人為本的理念。但文理分科和高考中各科分數所占的比例仍然使政治課在高中的學科設置中處于岌岌可危的邊緣。現在衡量一個學校的標準,無非還是它培養的學生有多少上了名牌大學,這是無可辯駁、是社會普遍認可的標準。有些學校認為高中政治課是小科,不是高考的主科目,沒有必要占課時,以至于有的高中把政治課排在了晚自修時間,尤其是高一、高二的理科班因此學生就有著政治課“無用論”的思想。老師沒有教學的熱情和動力,上課時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按照教材講講,念念學生也無非就是上課聽聽,考試時背背,認為沒什么可學的。可見,轉變學科偏見,樹立正確的學科觀,是提高高中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政治學科有其自己作用的獨特性,政治課和其他課程最大的不同點在于: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怎樣做人,它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主要是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觀點教育,讓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二、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沒汁俗稱備課,它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首先,備課之前,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指南,研究本學科獨特的價值,認真分析本學科對學生而言的獨特的發展價值,把握教材脈絡。其次,對教材的解讀。教材,簡而言之就是教學的材料,要求教師要正確認識教卡才,吃透教材。它是教學的一個工具,而不是教學達到的目的。所以政治教師在備課中,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小于,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所蘊含的知識對培養學生健康發展的價值,使教學內容生活化,提升教學內容的生命性,使抽象理論化的知識活化為人類生命的實踐形態,以促進自己生命發展的精神和動力,真正使教材為教學所用,為實現學生的真正發展所用。再者,對學生狀態的解讀。在備課中不僅考慮學生的知識狀態,更要考慮學生的情感狀態。學生由于遺傳素質、社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以及個人的經歷不同,學生的情感期待也不同,所以要求教師在備課中,要充分考慮學生間的差異,有釗對的教學,才能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新的發展。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葉圣陶在《答林適存》中說:“教師之所以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新課程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啟發者要求教師要“授人以漁”,把課堂還給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和幫助下,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三、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中,盧梭認為:“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政治課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的難點之中的難點,當然也就成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政治課上,學生對時政熱點和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很感興趣,所以,教師要選擇適宜的生活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政治課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的難點之中的難點,當然也就成為教學沒汁的出發點。政治課上,學生對時政熱點和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很感興趣,所以,教師要選擇適當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的教學情境設置時要體現以下幾點:一是,要突出“熱”字。我們知道,政治課最具獨特性的地方就是把社會熱點融入課堂內容,才會使教學內容充實,擺脫枯燥感。二是,融入“近”字。政治與別的學科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學內容要立足于學生生活的實際,貼近社會和學生的生活。教學內容如果脫離學生的所思所想,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就會使學生在課堂上有種強迫感和壓抑感,學生會從內心反感政治課。所以,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貼近時代。三是,注重“趣”字。要求教學內容生動有趣,學生才會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政治課不同與別的學科,其理論性較強,有些內容如果教師只是空洞的理論說教,學生是很難理解。所以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適時地引入生活實例、有趣的故事、影視作品、名人軼事、小品笑話等等,來增添內容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主動性。四是,體現“動”字。政治課本身就是貼近生活,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所以在政治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實踐中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和教育,陶冶情操,鍛煉意志,并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提升政治課教師的自身知識素質,提高教學實效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本身發展很快,幾乎是在爆炸式地增長,加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在不斷發展,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新的政策法規也在不斷出臺,這就對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素質提出了要求。有的教師教了幾十年的書,教育教學的經驗、思想和專業知識仍然停留在當年的水平上,在新課程改革下,也是“舊瓶裝新酒”,仍以舊的觀念和方式使用著新教材。他們總會說:“現在的學生是越來越難教了”。用當年的教學經驗去適應現在的教學質量和要求,怎么會不難呢。所以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盡可能的去閱讀,始終懷著終身學習的理念,多看一些時政事件,多了解一些社會熱點,多閱讀有關政治課教學的雜志,把這些當成生活的~部分,并視其為教學中最快樂的事,從書中汲取新時代的養分,不斷提高豐富自己的教學技能。積極思考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擴大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切實提高自己的專業成長。
總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要成功進行探究性學習,需要教師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價值導向,徹底轉變教的理念和活動設計的理念,引導學生在探究中體驗、生成、感悟,促進學生學會主動探究、獨立探究和有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