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美玉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實驗中學)
摘 要:班級管理是一項繁雜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個班級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開展及教育目標能否實現。因此,作為班主任老師,要適應時代的發展,適應教育的需求,借助科學的觀點和方法,靈活運用管理藝術,切實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藝術
當前的學校都是以班級為基本單位進行管理和統一行動的,最終以實現學校教育為目的。因此,教育功能能否實現、教學任務能否順利完成,學生能否得到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級管理是否科學有效。作為班級組織者、領導者、教育者的班主任,對于班級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掌握一定的管理藝術和技巧,是每個班主任所必須具備的能力。
一、班級管理工作定性
1.管理工作的“應有之義”
“班級管理”之所以稱之為管理,它一定具備一般管理所具有的功能,即通過一定的組織并利用組織中人、財、物等要素,借助一定的管理手段,最終完成組織目標的過程。對于學校教育而言,通常是一個學校的學生根據年齡和知識結構分為不同的年級,在同一年級中,按照一定的班容量,劃分為同等或相似人數的各個班級,學校管理正是通過這一個個班級進行的。管理者為學校一方,管理對象為一定數量的學生,通過一定的制度和規范,以班級授課為基本形式,最終完成教育目標的實現。
2.特殊性:教育功能
與一般的管理所不同的是,學校管理的任務之一是發揮其教育功能,也就是說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貫穿教學過程始終的一項中心工作是實現教育功能,使學生在掌握文化知識的同時在思想道德、勞動技能、人格發育、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育。因此,在學校管理中,除了要有效運用一般的管理技能之外,還要結合受眾群體是未成年人這一特點,重視運用思想、情感、交流互動等心理學方法,在師生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形成有利于教育活動的心理環境。作為班主任老師,不僅要做到傳道授業解惑,更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引導學生走向成熟。
二、處理好幾個關系,靈活運用管理藝術
1.樹立威嚴與以情感人相結合
通常的說法是,老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與學生打成一片之前,一定要樹立老師的權威性,這樣對開展有效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老師對學生要做到嚴格要求,敢于管理并善于管理,不能做老好人,要立場鮮明,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要進行表揚,對于表現不良的學生,要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在具體應用上既要講求策略,注意方法,做到對事不對人,又要有一定的威嚴和力度。當然,樹立班主任的威信,除了運用一定的策略和手段之外,最重要的是教師自身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不斷加強自身修養,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在樹立教師威嚴的基礎上,還要做到以情感人,用心育人。老師要以童心理解學生,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要以愛心感化和溫暖學生,以寬容之心接納學生,允許和包容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和出現的問題,要懂得用欣賞的眼光肯定學生的進步,增強他們的信心。在原則性的事情上,要涇渭分明,給學生樹立明確的是非觀,在生活上,要多關注多關心學生,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達到與學生的心靈相通、情感交融,這一點對于未成年人的管理十分重要。
2.抓住重點與個別對待相結合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既要做到班級秩序的有效維護,還要處理好與任課老師、學生家長的溝通和協作,更要處理好學生在學習過程和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班主任工作正可謂是千頭萬緒,任務繁重。面對如此瑣碎的工作,絕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制約下,也很難做到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因此,在日常管理中,要學會抓大放小、抓主要矛盾,要做到有中心、有重點,要以點概面,抓住關鍵。對于宏觀問題、共性問題,要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采用“榜樣引導”“畫龍點睛”的方法,使整個班級形成步調一致、團結向上的局面。
與此同時,針對不同的學生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對待一些個性問題、特例學生要做到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對學生干部、成績優秀的學生、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以及一些自律性差的學生都要做到因人而異、區別對待。少年兒童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發展期,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很正常,這就要求老師要經常性地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從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做好學生工作。
3.班主任主導與集體民主相結合
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是整個班集體的靈魂與掌舵,在班級管理中起著主導作用,班主任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并通過自身的個人魅力和管理手段團結、感召、帶動全班學生,使大家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合力,使班集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因此,無論是在班級目標設定上,還是在處理班級重大事項上以及做好與學校、學生、家長的溝通協調上,都要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
同時,要廣泛開展民主,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合力。班主任的權威不是直接發號施令,而應當以民主和集體的意志表現出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適時引導和激勵,使老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有機結合起來。具體而言,在處理班級公共事務時要充分征求全體學生的意見,做好民主與集中相統一,在選拔班干部時,老師也不能搞“一言堂”,而是應當讓全班學生選出自己的代言人,民主氣氛的形成,對于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及提高學生的自律意識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兵.班主任管理藝術[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0.
[2]周婭.以學生為主體的班主任管理藝術[J].考試周刊,2011.
[3]蔣筱芳.談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智慧[J].中國德育,200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