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艷秋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城子街中心學校)
摘 要:借助自主探究學習活動,引導小學生正視個人數學學習能力,建立積極的數學探究學習意識,推動小學數學教育深入改革。主要分析了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運用策略。
關鍵詞: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運用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創新性與優越性得到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小學生正處于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發揮小學數學教育的啟蒙作用,利用自主探究活動讓小學生切實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有利于數學教學創新性的提高。
一、創設探究情境,組織學生自主探究
課堂情境與氛圍,對于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直接影響。要組織高效的自主探究活動,教師要關注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輕松、快樂的學習情境,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前提。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易受周邊事物的影響,用良好的環境給學生正面影響,促進學生深入探究與正確理解數學知識,能夠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快速實現。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給學生創設形象、生動的數學課堂情境,更有利于小學生自主探究興趣的激發。
創設生動、形象的探究學習情境,教師要積極選擇小學生熟悉的事例創設情境。從小學生的生活中選擇情境創設的資源,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能夠讓生活中的各類資源變得有意義。比如,在講解“小數乘法”時,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購物問題創設情境。引導小學生自主探究,情境是必要因素。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向學生展示“糖果5.5元一斤,如果你要買1.5斤,要付多少錢呢?”這樣的問題,并給問題配上超市或者商場的圖片,讓小學生身臨其境。從情境入手,激發小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告訴學生“快速閱讀課本內容,找到正確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吧”,給學生必要的引導,能夠讓小學生明確自主探究的目標,高效執行。
二、提出科學問題,組織學生自主探究
在教育創新發展中,自主探究已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要做好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做好自主探究教學設計工作。在小學數學整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設疑與引導作用,為小學生設計最有針對性、最切合實際的自主探究問題。只有探究問題具有探究價值,才能讓小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具有學習意義。
比如,在講解“多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本新知識以及知識應用兩個目標設計自主探究的問題。在傳授多邊形面積新知識時,教師可以設計“怎么求梯形面積?”這一探究問題,引導自主探究,開放思考。在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如果大多數學生沒有思路,教師要及時發揮個人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用分解方法將梯形轉化為自己熟悉的圖形,幫助小學生攻克思維障礙,使小學生獲得自主探究成果。在新知識學習過后,教師要重視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讓數學知識轉變成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呈現“有一個停車場原來的形狀是梯形,為擴大停車面積,將它擴建為一個長方形的停車場(如下圖)。擴建后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這樣的問題,給小學生5分鐘時間,讓學生運用所學新知識去思考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用合理的問題組織小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后獲得必要的數學學習成就感,才能讓探究成為小學生喜愛的學習方式,并將自主探究學習從課內延伸至課外。
三、講究探究方法,組織學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要講究方式方法,小學生的學習經驗不足,很多學生因為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無法高效學習,難以建立探究學習興趣。在利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開放思維,從多個角度入手思考問題。更要重視思維運動與實踐活動的結合,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得以全面調動。培養學生養成思考問題的好習慣,才能讓自主探究學習活動的效率得以提升。
比如,在講解“乘法分配律”時,教師可以從小學生已經學習過的乘法結合律與乘法交換律入手,組織學生探究乘法分配律的真諦,即讓運算更加簡便。乘法分配律的掌握,需要學生活躍思維,多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為了方便小學生理解,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數字卡片,讓學生通過移動數字的位置理解乘法分配律概念,掌握應用乘法分配律的方法。借助實物,組織學生動手動腦,是自主探究活動的有效形式,考慮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與學習需求,有利于自主探究方式的優化。
綜上所述,尊重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是落實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關鍵。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落實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教師要遵循數學教學科學,應用教學藝術。引導小學生成為數學知識的開發者,從而在學習中發揮個人優勢,不斷健全個人數學知識體系,讓小學數學教育質量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謝茂龍.也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的有效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5(14).
[2]馮雪林.促進小學數學課前預習的有效策略[J].華人時刊(校長),2015(10).
[3]陳斌彬.淺議“學習單”在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5(8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