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華
【摘要】“自能發展”是指對象在客觀因素的作用下,依據本體屬性,能夠在實踐中建構自我和提升自我。本文在“自能發展”視域下審視高中生社團建設的問題與不足,以江蘇省震澤中學的社團建設為例,摸索社團建設的成功經驗,在此基礎上總結了“自能發展”視域下精品社團建設的方法,以期為高中生社團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自能發展 高中生社團建設 問題 校本實踐 精品社團
一、高中生社團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主觀因素
1.社團自身制度和文化建設不完善
社團文化缺少積淀和延續性,出現斷層。社團發展缺乏長遠的規劃和有章可循的運作機制,大多數社團沒有明確的組織理念和戰略目標來引導和支撐社團發展,常常造成社團負責人一換屆,整個社團建設又從頭再來。
2.社團成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中學階段受傳統的教育觀念影響,又迫于升學的壓力,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缺乏規范性和自主性。有些學校的社團完全由學校或教師“一把抓”,學生只是被動地參與,使得學生在活動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打折扣,學校的社團活動經常因為考試或者其他活動而暫停或取消,致使社團活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學生們意興闌珊,社團活動的連續性和效果受到影響。
3.社團成員的流動性過大
社團的數量與類別每學期都有增減變化,再加上社團的活動方式、活動地點不固定,使得社團的參與人員極不穩定。如果學校在點名制度上比較放松的話,那么社團內部人員的流動性就比較大,出勤率很難得到保證。
4.社團管理人員的水平有待提高
社團負責人匱乏,依賴性強,獨立性差,自身能力不足。社團管理人員不注意社團人力資源的梯隊建設,忽視新成員培訓和管理思想更新,社團管理后勁不足。
5.社團發展的可持續性有待提高
社團本身發展潛力不足,社團發展的可持續性有待提高。如我校曾經有過“女排社”,但由于排球運動在學生群體中得不到廣泛響應,因此社團也就曇花一現,被迫中止了。
(二)客觀因素
1.社團建設的外部環境問題
比起大學社團,中學社團往往“雷聲大,雨點小”,有的甚至名存實亡,校園一切活動為升學率讓路;比起小學社團,因小學沒有升學壓力,各種中隊活動、興趣小組開展得熱火朝天,有聲有色,而中學的處境最尷尬,要讓中學社團有效開展起來,就必須優化其外部環境。
2.社團建設的配套設施
活動地點不能固定,甚至缺少活動場地;社團活動配套設施不足,活動經費得不到保障。
3.社團建設的師資配備問題
社團建設指導力量薄弱,缺少專業教師指導。雖然學校為各個社團配備了指導老師,但專職的社團指導老師幾乎沒有,而大部分社團的指導老師是由學科老師甚至主科老師兼任的,他們本身教學任務繁重,有時無暇關注社團,更不要說對其建設和發展提供悉心指導了。同時,部分學生社團本身也不希望指導老師指導,很多學生認為社團成立的基礎是廣大學生的共同興趣愛好,他們應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無須聽從指導老師或者校社聯的指導和管理,多種原因導致中學社團的指導力量單薄。
二、“自能發展”的內涵界定
“自能發展”就是指對象在客觀外在因素的作用下,依據本體屬性,能夠在實踐中建構自我和提升自我。“自”的內涵是自主性、自覺性和個性化。自主性就是主人性,就是主體關系中處于主人地位的人所具有的本質屬性,它包括主體做自己的主人,做主體間關系的主人和做世界的主人。自覺性表現為自求自為,努力進取,主動地尋找發展空間,探索發展的路子,選擇發展的方式。個性化表現為從主體價值、主體需要、主體特色和潛質出發求發展。“能”由對象內構層面的要素作用于客觀實踐所形成的功能、動力和智能等組成。功能是指本體內部各要素及其各要素組合形成的機制具有自能發展的性能;動力指本體在需要和動機的驅動下產生的力量;智能指主體在實踐中能夠明確自己的差異,找到發展方向,預測未來狀態,選擇發展方式的智慧。
三、“自能發展”視域下的社團建設的價值和意義
(一)自能發展是現代社會最本質的要求
在現代社會里,人的根本出路就是自能發展。人在一生中會多次更換工作、變換地點、改變角色,只有能勇于接受新觀念,能不斷地自我更新,能自覺參與世界創新發展行列的人才能適應。因而自能發展成為人生之旅的根本取向。
(二)自能發展是高中生社團建設的方向和趨勢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知識、信息和高新技術的高速發展,對自然具備了高度改造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人們,反思人的生存和發展不單純地靠自然,而主要靠具有主體性、個性化和創造性精神的自我。特別是知識和信息的劇增和更變,使人感到追趕知識和信息變得漸漸不可靠,人們更加覺悟到回歸自我發展的意義。因而以研究人、發展人和關心個體人的自覺的教育逐漸形成,自能發展的教育理念產生成為必然。
(三)自能發展最基本的活動是主體性自我實踐
在自能發展理念下的主體性自我實踐以自為性特征走進了生命領域,成為生命形態。在這里,人的實踐行為是生命的存在、運動和發展,實踐所作用的對象是生命的“舞臺”。人們學習、做事、做人、生活,是生命的“跳舞”,而由實踐生成的任何事件及其結果,都沉淀著感情、精神、個性、人格等生命因素,因而實踐必須教育化,教育盡量實踐化,主要由實踐來承載主體自能發展的任務。可見,人的主體、實踐性既是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人本身自我實現的需求,而“自我建設、自我管理、自我評價”的社團建設充分體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其探索發展很有價值和意義,在中學階段以學生任務為主的教育階段更顯示其不可或缺的意義。
四、“自能發展”視域下的高中生社團建設實踐
(一)社團建設的校本實踐
1.建立和完善制度,保證活動有效開展
應建立一系列社團管理制度和辦法,以保證學生社團活動的健康順利開展。我校制定了《育英學生社團管理辦法》《育英學生社團獎懲辦法》等,各社團根據自身的特色,自行制定具體的活動章程、活動計劃、活動制度等,以保證活動有效開展。
2.設立社團部,過程管理自主化
學生社團由學生會社團部主管,從社團創建、招新、聘請指導老師、建立社團制度和章程到日常社團活動組織、管理、期末展示及評價制度實施,都是在學生會社團部的統籌下,由各社團學生自主進行。社團活動的過程管理也由學生具體實施,社團部負責對日常社團活動進行巡查,并定期召開社長會議,了解各社團的活動情況,及時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管理自主化旨在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培養責任意識、自主管理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同時也力爭使每位學生在社團活動過程中都有獲得全面發展的機會。
3.社團多元化,并形成開學招新、期末展示的穩定發展形式
多年來,震澤中學社團不斷發展,逐步多元化,并形成開學招新、期末展示的穩定發展形式。社團內容充實、形式多樣、格調高雅。如育英文學社、禹跡詩社以自然采風、人文講座、沙龍、創作比賽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強化同學對傳統優秀文化的認識,他們創辦的《慈云》社刊、《禹跡》詩刊成為全校學生學習與交流文學的陣地;各體育類社團一月一賽事,如橋牌賽、足球賽、籃球賽、網球賽等;公益類社團與團委協作參與各類社會公益活動;藝術類社團通過藝術節、元旦文娛會演等學校大型活動展示社團特色。這樣的社團活動旨在以特色吸引學生,以建設凝聚學生,以活動鍛煉學生,通過“探討、交流、提高”三軌并進,促進社團的多元化發展。
4.打造精品社團,提升社團品質
打造精品社團是時代發展的要求。震澤中學在規范社團發展的同時,提高學生社團活動的質量,致力于培養一流精品社團,打造校園文化品牌。在規模檔次、學生參與度、影響范圍等諸多因素的考量下,社團的精品化發展是社團建設的一大亮點。
學校努力通過質量立社,積極創新、培育特色、提升層次,以打造一批立意新、品味高的精品社團。“創精品活動,樹特色社團”是我們的目標。目前震澤中學學生社團中涌現了一批優秀的特色社團,如曉庵天文社、育英文學社、育英詩社、白加黑素描社、聯合國模擬社、育英電視臺、七音符廣播社等。曉庵天文社是學校的精品社團之一,開展了天龍座流星雨觀測、金星凌日觀測展示活動、太陽黑子的拍攝、“雙星伴月”相約“七姐妹”共舞蒼穹等天文主題活動,還邀請了省內專家為天文社的同學們做科普講座,南大天文系梁釗寧對我校天文社進行天文觀測輔導,并組織社團成員參與金星凌日、日偏食觀測,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站站長姚進生做了《小行星會撞擊地球嗎》的科普講座。幾年來,震澤中學的曉庵天文社團活動在周邊產生較大的輻射作用。
育英文學社近年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社員的優秀作品已結集出版《春花爛漫》《映日荷花》,作品近百次在《成才導報》《現代寫作報》《作文報》及其他報刊上發表,并在省作文大賽和讀寫大賽中頻頻獲得一等獎。2009屆學子胡葉平出版個人散文集,她是睿致傳媒有限公司年紀最小的簽約作家;2013屆學生周可沫獲省第十二屆中學生作文大賽特等獎第二名;今年高三(7)班的徐子衡同學連續獲得2015年與2016年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二等獎。育英文學社也榮獲吳江市優秀學生社團建設成果獎、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組織推薦獎、蘇州市第八屆十佳“陽光團隊”稱號等。其他各社團也在指導教師的精心指導下,在各級各類的比賽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如健身社2014年獲得蘇州市健身操比賽二等獎,舞蹈社、白加黑素描社、墨韻書法社等藝術類社團獲得了蘇州市、吳江區中小學生藝術展演等各類比賽的多個優秀獎項。我校拍攝的《社團活動掠影》獲第七屆全國社教專題銀獎。
(二)精品社團的精心打造
本課題組從實踐和實例中尋求“精品”之要義,初步總結經驗如下。
第一,規范與典范結合。既要經常開展社團常規活動,使活動規范化,讓社團保持穩定的運作狀態,更要適時舉辦有一定影響力的典范性活動,以此來提高社團的影響力與美譽度。
第二,常態與創新結合。既要讓社團活動常態化,比如,我校曉庵天文社團每周三和周五觀測太陽黑子活動情況,每周二和周六進行月象觀測,并進行觀測記錄,形成社團的常態活動。進行到一個階段后,社員們覺得需要一個標桿來衡量一下自己的觀測是否科學客觀,于是他們決定到網上搜尋國家天文臺發布的太陽黑子觀測圖,與此進行對比,結果發現相似度很高。這個新點子給社員們帶了莫大的鼓舞,讓他們覺得自己平時的付出是值得的。這就是常態化動作中創新活動的重要性,創新活動能給社團注入新的活力,推動社團往深度發展。
第三,“線下”與“線上”結合。社團活動網絡化,這既是時代所需,也是促進社團精品化發展的路徑之一。我校曉庵天文社在建站之前的活動情況基本都是紙質記錄,配合一些相冊,這些資料只在有人員參觀訪問我校時才會拿出來展示,瀏覽量很低;建站之后,曉庵天文社的每一次活動、每一次觀測記錄都在網頁上動態顯示,這既是社團展示自己的一個平臺,也是外界了解社團的一個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