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宇
摘 要: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環境污染現象時有發生,對于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為了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已經開展了多年的環境治理工作。其中,水質監測作為我國水資源保護和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在實際工作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我國水資源保護的效率與效果,應當確保水質監測數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文章對水質監測工作中存在的技術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探討,旨在提高水質監測技術水平。
關鍵詞:水質監測工作;技術問題;應對策略
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尤其是水資源的污染問題,對于社會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已成為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在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水質監測能夠對水環境的污染情況進行及時、全面和準確反映。通過數據的反饋,能夠為水環境質量的改善提供重要參考依據,因此,為了保證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從而提高水環境質量,必須保證水質監測數據的科學性與有效性。研究水質監測工作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以及相關的應對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 水質監測工作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水質監測工作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有時會存在一定的技術問題,導致水質監測結果存在誤差,無法為水環境的防治工作提供準確的依據。通常情況下,水質監測工作存在的技術問題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采樣問題
在水質監測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首先需要對樣品進行采集。因此,采樣決定著水質監測工作的整體質量。在采樣環節,如果選用的方法和頻率不當,或者是采樣點位和斷面的布設未能得到確定,那么采集的樣品可能會不具有代表性。與此同時,當樣品采集之后,如果選用的裝置容器不適宜,在樣品運輸與保存的過程中未能得到合理的控制,同樣會影響樣品的完整性與代表性,進而導致水質監測的測量結果存在誤差,妨礙了水質監督工作的順利進行。
1.2 實驗室環境問題
在水質監測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當樣品采集以后,需要將樣品送入實驗室進行分析。實驗室中的溫度、濕度、粉塵等環境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水質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與有效性。舉例來講,如果沒有合理地控制實驗室的采光,出現溫度浮動過大、濕度控制不力等問題,或者出現輻射、噪聲以及振動等情況,將對影響分析儀器的準確性,進而導致水質監測的檢測結果出現偏差。
1.3 試劑與儀器問題
在水質監測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如果試劑或是所選用的儀器存在問題,同樣會影響水質監測結果的科學性與有效性。一方面,在配置試劑的過程中,如果所選用的試劑原料含有雜質,其精度與純度不符合使用的相關標準,那么所配置出試劑的濃度會出現一定的誤差,進而導致水質監測結果不準確。另一方面,儀器儀表作為水質監測工作所必需的工具,如果缺乏經常性的矯正導致測量的精度不符合要求,或是質量存在一定的問題,同樣會降低測量樣品的準確性。
1.4 監測測試過程問題
在水質監測的測試過程中,操作人員如果沒有嚴格遵循相關的工序,將會導致水質監測的操作流程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受此影響,無法有效計算和處理水質測試中出現的異常值,導致測量的結果存在偏差。與此同時,在選擇監測方法的過程中,如果沒有結合儀器類型以及待測物水域性質出發,同樣會影響測量結果的精密度和準確度,導致測量的結果存在一定的偏差。
1.5 數據處理與結果分析問題
數據處理與結果分析是水質監測工作的重要環節,數據處理的過程和細節將對水質監測的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一方面,在對相關的數據進行舍取時,如果未能遵循“數據修約原則”,那么水質監測數據的最終結果將難以保證準確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在綜合分析監測結果的過程中,審核人員有時為了操作方便,對于一些存在失誤的原始記錄進行直接計算和修改,違背了水質監測工作的正常工作流程,導致所分析的結果并不能準確的反應實際情況。無法為水環境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的參照依據。
2 提高水質監測工作中技術水平的應對策略
水質監測是水資源保護和利用的基礎性工作,在環保化、系統化發展的大趨勢下,應當提高水質監測工作中技術水平。具體的應對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加強樣品采集階段的技術監測
為了提高水質監測工作的整體質量,在樣品的采集階段,應當做好相應的技術監測工作。對于河流監測點位以及斷面的采樣工作而言,在設點采樣過程中應盡量采用垂線布設的方式,從而保證所采集的樣品具有代表性。與此同時,樣品采集之后,還應當以待測物質的理化性質為依據,選用的適宜的裝置容器;在加入保存劑時也要遵循一定的時間順序。另外,采樣技術人員必須要具備較強的責任感,嚴格按照相關的標準和要求進行操作,確保樣品采集工作的順利進行。
2.2 做好實驗室的準確工作
在水質監測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為了提高監測結果的準確性與有效性,還應當做好實驗室的準備工作。確保實驗室中的溫度、濕度、粉塵等環境因素符合實驗要求。對于采樣裝置容器要做好相應地清洗工作;對于儀器儀表要按時做好矯正工作;對于試劑的純度也要加以有效控制。
2.3 優化樣品分析
在對樣品進行分析和預處理時,必須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定對樣品進行全面檢測,同時采用加標回收率方式對樣品進行分析,并有效觀察溶液溫度的變化。與此同時,在對儀器上數據進行讀取時,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偏差的出現,從而提高水質監測結果的準確性。
2.4 強化數據處理和監測報告審批
在數據處理的過程中,必須要對相關數據的小數位以及取舍等進行有效確定。同時對數據監測環節的相關負責人的職責加以明確,并進行全面有效的審核,一旦出現錯誤,應通過負責人的簽字和更改之后,對其進行重新審核和更改。由于水質監測結果是以監測報告的完整性為依據,該報告能夠對監測的每一環節進行完善而全面的反映,因此,必須要加強監測報告的審批。
2.5 加強信息管理技術的應用
為了提高水質監測工作的整體質量,還應當加強對信息管理技術的應用。受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的影響,我國各地的實驗室在建設規模和程度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為了加強水質監測數據的可比性、規范性等特點,應當結合信息管理技術,構建較為完善的水質監測移動網絡和系統。通過信息技術的加工與處理,提升我國水質監測工作的總體水平與質量。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質監測作為水資源保護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其工作質量的好壞將對水環境的防治產生直接的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水質監測工作向現代化進步已成為必然的趨勢,如何有效改進水質監測技術,增強水質監測數據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已成為當前順利開展水資源保護工作亟需解決的問題。文章從當前我國水質監測工作存在的常見問題出發,多角度分析提高水質監測工作相關技術水平的有效策略,以供相關人員參考與借鑒。
參考文獻
[1]鄒賽,劉昌明,李法平.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水環境監測系統[J].傳感器與微系統,2010(09).
[2]陳培源.淺論提高水質監測的準確性與穩定性[J].化工管理,2016(24).
[3]張旋,王啟山,于淼,等.多元統計分析技術在水質監測中的應用[J].中國給水排水,2010(11).
[4]劉漢偉,朱漢華,秦桂林.關于水質監測精細化控制措施的研究[J].科技風,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