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仁
[摘要]作文作為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能很好地反映語文“聽、說、讀、寫、用”這五大基本能力。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是廣大師生頭疼的問題,對學生來說作文難寫,對老師來說作文難教,久而久之,作文成了老虎,談虎色變。基于此本文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作文教學 寫作范圍 批改 閱讀
一、引發初中作文教學現狀的原因
作文作為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能很好地反映語文“聽、說、讀、寫、用”這五大基本能力。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是廣大師生頭疼的問題,對學生來說作文難寫,對老師來說作文難教,久而久之,作文成了老虎,談虎色變。在我看來,作文會落到如此地步,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對作文的本質認識產生了偏差
何為作文?這是每一個語文老師和學生必須弄清楚的問題。說得通俗一點,我認為作文就是講話,只要是個正常人都會講話,即使啞巴也會通過手語或書寫講話,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會不會寫作文的問題,試問哪個人不會講話?有人統計,我們一個人平均一天講的話如果用字寫下來不會低于20000字。但為什么學生總覺得不會寫作文,沒什么好寫的呢?這是因為我們覺得這不能寫,那個也不能寫,人為地極大地縮小了寫作范圍。
(二)缺乏好的寫作環境
隨著科技的高度發展和普及,人們的社交方式越來越便捷,手機、短信、微博、微信等交流方式極大地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拉大了人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我們的交流變得隨意而且膚淺,我們的交流變成了炫耀的平臺。在這樣一種環境下,寫作這種最初用于表露心情和交流的方式顯得格格不入。
(二)過于強調寫作技巧
課堂上,一些老師純粹為了提高考試成績而大量地教授所謂的寫作技巧,讓學生們覺得寫作也跟騎馬射箭一樣,只要掌握技巧就夠了。殊不知,這種舍本逐末的做法會毀掉孩子原本最天真最本質的寫作愿望。
二、改進初中作文教學的措施
正因為以上原因,我覺得要在作文中取得好成績,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拓寬學生的寫作范圍
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我們要摒棄“命題式”作文寫法,特別是到了初中,最好不要限定作文范圍和規定作文字數。《難忘的一天》、《我最愛的人》、《記一次愉陜的旅行》等為代表的“老三篇”幾乎成了作文的代表,這樣就會形成一個錯覺,讓同學們認為只能寫這些,久而久之,在他們腦海中就行成了思維定式,在他們熟練掌握了這幾種作文的寫法后,對寫作就不會產生新的興趣了,他們的思維也隨之懶惰起來。大自然中的春花秋月、夏風冬雪、飛禽走獸、高山峻嶺、江河湖泊都是我們的寫作題材;人生哲理、情感經歷、世態炎涼、悲歡離合這些生活體驗也是我們的寫作對象;古今中外、名人軼事、神話傳說、宇宙之謎也是我們的寫作材料。在作文字數上,我覺得我們走人了一個誤區。當然,一定的字數要求是為了避免一些學生鉆空子,但也不能因噎廢食。古今中外,以只言取勝的例子數不勝數,唐詩宋詞就以凝練的語言彪炳千秋,而有些為了湊字數而畫蛇添足、狗尾續貂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二)作文教學要循序漸進,一脈相承
孩子的寫作能力其實是與生俱來的。從他牙牙學語到開口講話,在本質上來講,這也是作文,只不過他不是用我們的文字寫而是用我們聽不懂的語言在寫,當他學會了寫字,寫作也就正式地開始了。這個時候,我們要保護好孩子的寫作興趣,對孩子的要求不能過高,即使只寫一個詞、甚至一個字,我們也要帶著認可的心態去理解并接受他,只要是他親自寫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在不斷增長,但他依然還是個孩子,我們不能以成人的能力去評判他。而在這個時候,很多老師就會犯拔苗助長的錯誤,對學生提過高的要求,從而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總之,在作文教學中,要本著讓學生在快樂中寫作,在寫作中感受快樂的原則,盡量保護好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
(三)要高度重視作文的批改
批改作文不僅僅是對學生某篇作文的評價,它其實是老師與學生交流的陣地。首先,它是寫法交流的陣地。在作文教學中,往往會出現學生對作文技巧和理論不感興趣的問題,這時候老師如果能在學生自己的作文中進行寫法的講解,學生的興趣就來了,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的文章還有可改進的地方,而且這樣也會更有針對性,避免一概而論。其次,它是情感交流的陣地。學生的每篇作文,不管好與差,都是學生辛苦勞動的成果,我們要抱著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態度對待每篇作文。在學生完成一篇作文后,他總是期待著老師能讀懂文中他想表達的東西出來,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對待,不能敷衍了事,否則不但讓學生失望,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也會下降。也許,有些材料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不值得寫進作文,但在學生的眼中,卻是截然不同的想法。最后,它是思想交流的陣地。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了,但對一些問題的思考又顯得膚淺或不全面,這在他們的作文中能很大程度地體現出來。面對這樣的作文,我們絕不能只從作文本身來做評價了,而應該站在人生的角度進行評價,這樣,不但能讓孩子在作文中做到主旨鮮明正確,更重要的是能促進學生人格健全,全面發展。這樣做,不但避免了與孩子面對面交流時的尷尬,還能于悄無聲息中起到教育作用。
(四)注重閱讀方法和閱讀能力的培養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沒有好的閱讀,就不會有好的寫作。時下,閱讀越來越引起我們的注意,但在閱讀中,我們過度強調閱讀量,而忽視了閱讀質量。有些學校規定學生每天要看多少字,寫多少閱讀筆記,這就讓同學們產生了只讀不思的想法。殊不知,孔圣人早就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和思應該互相結合,而不能分而進行。我們應該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多做思考,把從書中讀來的知識和生活中的實際結合,把書中的知識真正變成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