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伯旺
預習是小學語文課堂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在傳統課堂教學中,預習任務一直無準確目標,難以落實。小學語文課堂在課改的背景下啟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教學后,將預習環節進行了合理整合,成為小組合作學習課堂的第一部分——自研自探環節,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章法地自學課文,避免了學生自學過程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用較少的時間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從而提高自學效率,培養自學能力。基于此,筆者研究從覽、讀、疑、摘四個方面著手,以期形成一套系統的自研自探模式,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自覽,心中有數
教會學生看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研自探的最高境界是學生自己會讀書、會學習。人教版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是同一個主題的課文,兩篇課文之間往往是有關聯的,通過自研自探找出自己對于舊知識掌握得不夠好的地方,并翻閱和補習。在閱讀新課文的過程中,要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要預先做好記錄,以便在老師講課的時候能夠準確地記錄好知識點。
如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的課文,這組課文共同主題是“環境保護”,其中《翠鳥》《燕子專列》講述的是人與動物之間的故事,《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和《路旁的橡樹》反映了人們對待植物的不同態度以及由此引發的思考。四篇文章看似獨立,卻都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以具體生動的實例引導學生去感受保護環境的重要以及他人為保護環境所作出的努力,有著共同的情感發展主線。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覽文”時,就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以整組單元的情感導向為方向,這樣,學生就能夠在自研自探時順著情感發展去體會保護環境、愛護動植物的重要性。
二、自讀,過程有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讀”是主要教學方式之一。在具體的教學時間中占的比例也比較大。因此,在“自研自探”環節上,除了培養學生的自主讀書的能力,也應該重視學生的閱讀效果。
1.初讀感知
要求學生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讀通讀順課文,并想想課文講了什么。學生總體瀏覽課文后,即能說出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誰,按什么順序寫,有哪些生字詞等等,為理解課文、讀通課文做好鋪墊。
2.再讀理解
要求學生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找出一些與中心密切相關的句子、段落。教學生用符號將段落、生字、重點詞句或難解詞句、妙詞佳句等勾畫出來;在有關句子或詞語旁用簡潔的語言加批注。為進一步探討、學習和積累資料做好準備。
3.細讀探究
讓學生帶著問題細讀課文理解句子深刻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有所感悟和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在自研《桂花雨》時,學生認真研讀課文后,便會提出“為什么用桂花雨”做題目?桂花雨與本單元思鄉的主題有什么關聯?為什么杭州的桂花沒有家鄉的院子里的桂花香?“這些問題,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思鄉情懷很有幫助。
三、自疑,心中有度
首先,學生自研課文時,一定要根據這些具體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預習。帶著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去認真地讀課文,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課后的思考與練習對預習也很有幫助。思考題往往體現了作者的思路、課文的重難點。預習時,看看并想想這些題目,可以幫助理清課文的條理,了解課文的重難點。練習題則側重詞句段的訓練,富有啟發性。
其次,要會動筆問。自研課文不只是讀讀、想想,同樣要注意多動筆。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寫畫畫,圈圈點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注釋,含義深的句子畫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
當然懂得使用工具書。自研課文時,往往會遇到沒有學過的生字、新詞,或以前學過現已回生的字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用法,就要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現在小學生最常用的工具書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這要根據預習的實際情況而定。例如,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隨時查,并做上標記。
四、摘——自摘自學初收
自研自探環節還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檢查和評價。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前自研自探進行認真地考評,給時間交流自研自探成果,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分享成果、表現自我、展示個性、體驗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悅的舞臺,讓學生的辛勤勞動得以展現。
自研自探環節是小學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一部分,它實現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深入對話與火花碰撞的愿景,真正有質量的自研自探不僅能極大地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而且能使學生在語言表達、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的提高。
這種有著優秀學習品質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它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的指導和長期的熏陶,并不斷學習和探討,不斷改進、反思、校正。總之,自研自探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學生做好課前自研自探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