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鵬
計算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內容,是學好數學的基礎。“萬丈高樓平地起!”同樣,要想數學學科能學得優秀,就必須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因此讓每個學生具有扎實的計算能力,如使減少學生計算時的錯誤成了我們數學教研組這一學期教學的研究課題,數與計算將伴隨人的一生。一個人在成人以后所需的數學知識,基本上在小學階段就學全了。因此,在小學階段學好數與計算的基礎知識,并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是終身受益的。
一、必須加強教師自身的學習
在這個知識巨增的時代,由于知識不斷的更新,要求教師不斷的學習、學習、再學習,以適應教改之需,加強數學的現代化。教師要鉆研教材,徹底吃透教材,也就是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需得有一桶水,這樣教起學生來才能如魚得水,得心應手,學生的思維才是連貫的,有條理的。很難想象,如果教師對教材一知半解,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是無條理和被動的,這樣怎么能開發智力,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呢?
二、培養學生口算能力
口算是主要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它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打好口算的基礎。
(1)為了提高學生口算的準確率和速度,我根據學生知識結構,有意識地讓學生記一些特殊數學的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兩個數(73和27,98和2等);積是整十、整百的兩個數(25×4,125×8等);這些計算結果的記憶,不但對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計算速度。
(2)每堂課上安排練習。每節數學課視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時間,安排3~5分鐘的口算練習,學生每人準備一個本(口算天天練),這樣長期進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種形式變換練。例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等,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
三、加強筆算練習
(1)在四則混合運算中,熟練掌握四則運算順序。
(2)計算加減法,數位要對齊。
(3)加法進位別忘記,退位減法要仔細,加“0”減“0”別大意。
(4)乘法口訣要記清,乘積定位要分明,乘加口算要熟練,乘積相加莫小看并慎重處理乘法中的“0”。
(5)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夠商1“0”占位,余數要比除數小,當心余數別錯了,試商、調商有規律,商數是幾記清晰,商后乘、減要準確。
(6)字跡要清楚,書寫要整齊。注意!計算結果要填對
四、加強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主要指學生的動機、興趣、情感、態度、意志、毅力、性格、習慣、方法等。在計算題中,學生普遍有輕視的態度,主要表現在缺乏濃厚的興趣、認真的態度、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品質和習慣。
(1)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題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使學生樂于計算。
(2)創設情景,激發計算興趣。計算題比較枯燥,因此,教學時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將童話、游戲、比賽等融入課堂教學中,同時要注意題目的靈活性、注意練習形式的多樣性,從而激發小學生的計算興趣,提高計算能力。
(3)成立數學興趣小組。成立數學興趣小組,不僅可以豐富小學生的課外生活,而且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互相交流計算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數學講座、速算、巧算比賽,從而使學生達到算得準、算得巧的目的,增強計算情趣。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做題計算中出現的錯誤,大多數是粗心大意、馬虎、字跡潦草等不良習慣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證。在計算訓練時,要求學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認真對數。題目都抄錯了,結果又怎么能正確呢?所以,要求學生在抄題和每步計算時,都應當及時與原題或上一步算式進行核對,以免抄錯數或運算符號。要做到三點:①抄好題后與原題核對;②豎式上數字與橫式上的數字核對;③橫式上的得數與豎式上的得數核對。
(2)想:就是認真審題。引導學生在做計算題時,不應拿起筆來就下手算,必須先審題,弄清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沒有簡便的計算方法,然后才能動筆算。另外,計算必須先求準,再求快。
(3)算:就是認真書寫、計算。作業、練習的書寫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規范,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尤其要符合規范,數字間有適當的間隔,草稿上的豎式也要數位對齊、條理清楚,計算時精力集中,不急不搶。
(4)查:就是認真演算。計算完,首先要檢查計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檢查數字、符號會不會抄錯,小數點會不會錯寫或漏寫;再次,對計算中途得到的每一個得數和最后的結果都要進行檢查和演算.因此,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防止計算錯誤,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途徑。
總之,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應該貫徹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既要加強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的針對性訓練。只要認真鉆研,工作中不斷進行總結和完善,認真挖掘計算題中的能力因素,學生的計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