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程
【摘 要】合作學習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所要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本文對如何實施合作學習,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粗淺的探析。
【關鍵詞】合作學習;學習方式;新課程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曾經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各自還是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交換,每人就有兩種思想。也就是說,相同物品交換不會帶來額外效益。而思想具有多元性,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念想法,交換思想我們會獲得更多。
社會是一個合作體系,合作就是分享彼此的智慧經驗和各種成果。社會環境的變化要求學生必須學會與人共事,人與人之間的要有合作意識和共享能力。新課改倡導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以及平時學習中,營造充滿合作互助的學習氛圍,是一種積極有效的學習策略,也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要形式。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目前中小學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下面對合作學習的實施略作探析。
一、找好切入點,恰當分工是合作學習的首要任務
共同獲益是促成合作行為的最基本條件,合作學習切入點的選擇是有效開展合作學習的關鍵。教學中教師應首先激發學生對學習任務的興趣,然后根據學生的合作意愿、個人責任及探究能力等選擇合作學習的切入點。恰當分工是有序、快捷地完成學習任務,更好地實現學習目標的又一重要條件。分工既要考慮大家共同的興趣,也要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人盡其才,取長補短,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都能有所為。同時要讓學生認識到:分工后大家各司其職,都是為著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個人任務完成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大目標的完成效果。分工合作宜采用“先扶后放”的方式:從教師安排指導學生分工過渡到學生協商自己分工,期間教師應及時肯定學生在合作中的不同分工形式。
二、學會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基礎
合作者之間的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基礎。在學習合作中,小組各成員必須明確自己在實施合作、實現目標中的角色定位,擔負起自己的責任。這種責任擔當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做好“分內事”不拖后腿;二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樂于主動協助他人。這是合作成員應盡的義務和擔當的責任,因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僅僅追求個人的成功,更注重小組共同目標的達成。學會互助和支持,以學生個性差異互補來發揮人力優勢,讓每個行動者的價值作用相得益彰,能使小組合作學習互補增效。教師應采用多種方式對學生互助精神予以鼓勵,使合作中互助、支持的行為處處可見。
三、合作中矛盾與沖突的協調是有效合作的保障
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合作成員之間的學習活動彼此改進、互動調整、共同提高的過程。在合作學習中,同學之間難免會有一些認知的不一致,教師應鼓勵他們自主協調合作中的認知沖突。處理好合作學習中的認知沖突,讓思想的碰撞產生智慧的火花,這是激發探究精神的火種。從出現沖突到協調行動,其過程可以促使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觀點,從而促使他們從更多角度,更細致地去考慮問題。群策群力一同努力,這有助于學生克服自我中心的思維傾向,幫助他們學會理解、尊重、欣賞他人,從而提高他們的合作能力。為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小組成員必須擰成一股繩,互相了解、彼此信任,互助互勵,妥善地處理好出現的各種矛盾與沖突,構建一種融洽、友愛的親密伙伴關系,這是有效合作的保障。
四、組內交流、小組競爭是有效合作的重要方式
“有效合作”的實現,經常開展組內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合作行為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暢,就容易在合作過程中產生問題,甚至讓合作難以維系。通過交流,能增進了解,融洽關系,有助于認識和行動的默契一致;通過交流,可以及時了解同伴的具體情況,有助于自我調整或相互調整,使合作得以優化增效;通過交流,有助于提高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推動學生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組內交流的同時,還可以開展小組之間的競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各組員合作的凝聚力,培養團隊精神。團隊競爭能消減個人競爭中某些個體的心理弱勢,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更有利于激發各成員的潛能,促進群體“共同致富”,成為小組有效合作和全組爭先奪優的強大動力。
新課程改革,教學目標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教學設計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教學評價由“重結果輕過程”轉向“重結果更重過程”?!昂献鲗W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走進了課堂,學生在交往中學習,又在學習中交往,在合作交往中拓展思維空間,激發學習興趣,每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人?!昂献鲗W習”是中小學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合作”中增知,必將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