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成松
【摘 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教學實驗法和數據統計法,對體育課中運用體育游戲的教學效果進行了分析,采用趣味性強的各種體育游戲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大大增強了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學;體育課;體育游戲;分析
目前,我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從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來看,學生肺活量水平、體能素質持續下降、體能素質中的速度素質和力量素質連續十年下降,而耐力素質則連續二十年下降。體質量超標和肥胖學生的比例迅速增加等不良現象,這對學校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行的學校體育教學在組織教法的運用方面也缺乏創新和娛樂性,滿足不了學生對體育教育的需求,從而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不濃和自覺性、積極性不高等現象。運用體育游戲來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增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與愛好已經成為當前學校體育教學的核心問題。本文就體育游戲在體育課中的運用所產生的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旨在為進一步活躍體育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對體育的興趣提供一些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12個教學班級。
2.研究方法
(1)教學實驗法。由筆者采用相同教材分別對兩個組進行授課,但采用教學方法不同。實驗組(6個班,共246人),在教學共加入精心選擇編排的體育游戲;對照組(6個班,240人),采用常規教學。
(2)問卷調查法。對研究班級發放調查問卷486份,回收有效問卷486份,有效率為100%。
(3)數據統計法和文獻資料法。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統計,查閱相關文獻。
二、實驗結果
1.實驗前學生對體育興趣的統計
對剛入校的學生來講,教學環境及模式和以前都有所變化,尤其是體育課有“放羊式”教學熱,在教師的“監控”下學習體育技能和素質練習。在采用常規教學兩周后,筆者隨機抽取了6個班級為實驗組,6個班級為對照組,并進行了學生對體育課興趣調查統計(表1),統計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無明顯差異。
2.實驗后學生興趣的對比
通過表2顯示,采用體育游戲的班級對體育課興趣都有明顯提高,很感興趣的同學提高了13%,比較感興趣的同學提高了11%,而進行常規教學的對照組不想上體育課的增加到9%。
3.實驗前后教學質量的比較
通過表3可以看出,在教學測試中,實驗組比對照組優秀率高了10%;良好率高了15%,中等下降了10%;及格率減少了11%;不及格率減少了4%。
4.學生在體育課中心理體驗的比較
在實驗組和對照組中進行了體育課心理體驗的統計(表2)。結果顯示,在實驗組中學生體現出了良好的情感,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都有所提高,對照組不如實驗組。
三、結果與分析
(1)體育游戲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體育教學中采用體育游戲,將教學內容以不同形式加入到游戲中來輔助教學。由于體育游戲具有一定的情節和競賽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觀性,形式生動活潑,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在課中,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興趣在無形中得以提高。
(2)體育游戲的趣味性和娛樂性使學生情感體驗更加強烈。情感使人對客觀事物與人需要之間的關系反映。積極的增加情感和消極的減少情感,對人的行動、生活、學習都起到一定的影響。“寓德育于游戲中”,通過體育游戲可以在快樂的氣氛中淺移默化地發展學生體能,釋放壓力,增進感情,培養良好品行。
(3)體育游戲有助于構建知識體系。體育游戲具有自身的特點,如趣味性、競爭性、娛樂性、智能性和知識性等。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穿插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游戲,提高學生中樞神經的興奮性,激發學生參加活動的欲望,同時也改變了單一枯燥的練習形式,使學生在體育課中體驗愉悅,在愉悅中學習新的內容,構建新的知識技能。
(4)體育游戲有助于啟發思維,促進智力發展。人的大腦發育情況是與人的生活環境,尤其是與心理環境有關。在人的認識活動中人的行為活動作棟是從外部逐漸轉變為內部,從生理水平變為心理水平,并由此相互影響。體育游戲是一種復雜的條件反應,它取決于大腦皮層對內、外感受器所產生的各種信號的分析能力。在游戲中,學生的創造力、認知力、接受能力等得到鍛煉,增強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5)體育游戲有助于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體育教學內容新穎,形式活潑,寓教于樂之中,融趣味、能力、鍛煉三者于一體,具有趣味性,刺激性,競爭性,娛樂性,智能型等特點,使課堂充滿活力,學生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增強集體意識,得到升華,提高競爭意識,即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又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并使學生的自覺性、果斷性、主動性、勇敢等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發展。
(6)體育游戲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體育游戲作為一種體育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其形式多樣,生動活潑,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表2顯示),改變單一枯燥的教學練習形式,而且提高了平均心率,增加了課的負荷,在游戲中,學生會產生不甘落后的心理,自我鼓勵,自我命令去完成各種練習,這大大增加了學生動作掌握的速度,而且使學生大腦中形成的印象更加深刻,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體育游戲作為一種體育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身心特點選編有代表性的、靈活多變的游戲。作為的中學生,游戲不應太簡單,應根據學生接受能力逐漸提高要求。
(2)由于學生的年齡、性別、知識背景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和范圍各異,備課時很難考慮得十分全面,多數需要教師“臨場發揮”。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掌握專業知識,又要廣泛了解與相關內容的理論,既是一名“專家”,又要做一個“通才”,只有這樣才能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
(3)體育游戲在體育課中可以提高學生興趣,加快動作的學習速度,但它不是萬能的,它只能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教師應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把發現的問題和情況反饋到教學中,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作靈活變化,使體育游戲充分發揮作用,促進教學工作的完成。
2.建議
(1)體育游戲無論在形式上或內容上都很新穎而富有吸引力,而有些游戲組織較復雜或者要求較高,不方便教學,這樣的游戲最好少用。
(2)從現代社會發展看新事物,競爭意識的培養,包括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以及時間觀念的培養,對新事物感興趣,對事物有分析態度的非智力因素的游戲教學,并具有相關的刺激性和競爭性的游戲,把他們引申到現實生活,可增強學生對專業知識、技術和社會發展信息變化的關注與探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