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華
新課程改革將原有的大綱教學改為課程標準,以目標統領內容,這是新課程改革的亮點。小學體育課程就此沒有大綱式的統一教材,在課改十年間,課程標準的實施給予了體育教師教學內容選擇上很大的自主權,有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上也更加得心應手。但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教師在教學內容上選擇混亂,重復教學導致教學資源的浪費,以及學校對教師教學評價難等問題。本文針對新課程實施中存在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僅供同行參考。
一、編定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的原則
(一)健康性原則
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課程標準為綱,選擇適合學生各年齡段身體發展的項目內容。項目的選擇要具有一定的技術性,適宜的難度,使學生在各個時期的身體素質都能得到全面發展。
(二)全面性原則
教學內容的選擇應涵蓋田徑、球類、體操、技巧與器械、韻律與舞蹈、武術、游戲以及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內容。有些內容作為必選項目在教學中應作系統的發展規劃,有些內容作為非必選項目可用較少的課時在體育課上進行介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三)可行性原則
學校可結合本校的師資配備情況,教師的專項及專業素養,學校的場地與器材情況,選擇適合學校開展的教學內容;結合學校的傳統項目與辦學特色,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與整合。
(四)地方性原則
廈門地處閩南金三角,與臺灣隔海相望,有著濃厚的閩南文化氣息。閩南游戲的開發與利用,為豐富農村小學體育課堂帶來生機與活力,也為農村兼職體育教師課堂教學開辟了新的途徑。地方拳術、舞蹈、民族體育類項目的挖掘,能夠充實體育課程,豐富課堂教學,具有較好的健身和鍛煉價值。
二、編定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
(一)以教研組集體研討,共同制定為前提
編定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必須在教研組長的帶動下,群策群力,共同探討,制定適合學校開展的三個水平段,六個年級,十二個學期的必選教學內容和考核項目。教師每學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多項計劃外的內容進行補充。學校體育與健康必選教學內容的實施過程中,可以進行不斷探索和改進,前提就是教研組內要達成共識目標。
(二)擬定相應的教學要求,供授課教師參考
學校體育與健康必選教學內容,經過集體研討后,針對教學項目制定相應的教學要求。教學要求以 “單元教學”的形式,明確所教授內容:應該怎么教(提出教學建議),用什么方法教比較好(提供練習方法與手段),教到什么程度適宜(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這樣不論教師流動到哪個年級,都能準確把握新接班的學生之前的學情,避免重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三)制定考核項目
學校在選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項目以外,還要選擇其他測試項目,每學期要選擇:體能測試2~3項,技能測試1~2項。評價標準可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還可以根據學校選擇的項目自定標準,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三、成效與建議
(一)成效分析
1.有利于教材的優化整合,形成特色發展。
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的編定有利于各年級教材的銜接,使得各項目的教材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和系統性。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有參照的依據,同時又給了教師個體自主選擇教學內容的空間。
2.有利于教學資源整合,減輕教師負擔。
在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的編定過程中,每位教師承擔部分項目的內容編定任務,需要教師認真研讀教材教法,通過教研組多次反復的研討、論證,確定教學內容。部分學校師資力量薄弱的,以片區教研組為中心形成合力,優勢互補。編定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整個過程鍛煉培養了教師綜合素質的發展,也讓教師更加明確教學的方向,能夠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前期的集體備課上,將多方面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實現資源共享,改變了單兵作戰的模式。
3.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造就專業人才。
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的編定和有效實施,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有利的。在興趣的驅動下使學生養成鍛煉的習慣,也讓學生自主選擇走向更專業化的發展道路。我們應該把今后的體育工作目標定為:健康+特長。
4.有利于開展學科教學質量監控。
學校編定了體育與健康的教學內容,在檢查檢測教師教學工作上有了考核評估的依據,對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學校的教學質量監控內容可采用學生問卷形式,了解學生對教師上課的滿意度及課堂的實施情況,還可以從編定的內容中抽取一項目進行學生的體能、技能測試,評估教學有效程度,利于有針對性地指導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
(二)問題與對策
1.教師的理論水平有待提高。
各校教師的理論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校教師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確實難以勝任教學內容的編寫工作,只能進行區域整合,聯合集體力量組織編寫。
2.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責任意識有待加強。
學校教研組的凝聚力不同,教師參與度也大不一致,給創編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必須以責任意識加強宣傳教育,并將創編工作作為教師業務工作考核內容之一進行評估,促進教研組有序、合理地分工合作。
3.教師缺編問題有待解決。
專職教師的缺口對體育與健康教學實施造成較大的影響,必須整合區域教師力量,針對農村校的實際情況,收集本區域民族或民間游戲等資源,編制適合兼任的體育教師教學的內容。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莊嚴 黃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