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瑛
摘要:指出了城市綠化普遍存在著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分析了威海園林綠化養護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切實做好綠化養護工作的一些建議:重視施工過程中的養護管理;建立養護質量信息平臺;提高人員養護管理水平;提升社會綠化環保意識。
關鍵詞:威海;園林綠化;養護;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7-0094-02
1 引言
城市園林綠化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并將持續在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建設小康社會等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威海市堅持以人為本,立足環境優勢,突出濱海特色,初步構筑起了特色鮮明、分布合理、物種適宜多樣、功能不斷增強的城市綠地系統,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明顯改善。但城市綠化普遍存在著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充分認識綠化養護的重要性,切實做好綠化養護工作已成為城市綠化工作的當務之急。
2 威海市園林綠化養護現狀
威海市園林綠地面積約6000 hm2,綠化覆蓋面積7000 hm2,全市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5.08 m2,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8.91%,建成區綠地率達43.98%。威海市區園林綠地養護管理分為兩種,一是委托管理,即由園林主管部門委托有資質、有能力的養護企業進行管理;二是招投標管理,實行市場化運作,中標單位即為養護單位。具體養護管理中,一是制定年度養護計劃,科學開展管理工作。根據各公園、道路綠地的具體情況,制定具體詳細的年度養護計劃和資金撥付計劃,各養護單位按照制定的年度養護計劃,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各個時期的養護管理工作,確保養護管理工作有的放矢。為提高道路綠地的養護管理水平,要求養護管理單位加大道路、綠地養護投入,對道路綠地實行分區責任制,定期組織各責任單位進行現場觀摩,評比交流,相互學習,以競爭促提高謀發展。二是精選養護隊伍,確保養護管理水平。根據各公園、廣場、道路、綠地養護管理內容、面積等各不相同的實際情況,對專業技術人員、養護設施設備配備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園林、植保、電器、設備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總人數的20%,綠化工、植保工、花卉工等相關專業技術工人不少于總人數的40%,且配備相應數量的衛生保潔人員、安保人員及綠化養護設備和工具等。只有具備規定條件的養護單位,才能有資格參加養護管理工程項目的競標。三是建立考核制度,加強監督檢查。為進一步提高市區綠化養護管理水平,在實行精細化管理的同時,制定了“園林養護百分考核制度”,專門成立了監督考核小組,采取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以簡報、檢查考核通報等形式總結園林養護管理情況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檢查考核提供依據,并將考核結果與評先選優和撥付養護經費相掛鉤;建立了園林養護日巡查制度,實行每日巡查,動態管護,及時反饋養護管理中發現的各種問題,確保出現問題及時處理,促進了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在綠地內設置綠化養護監督牌,將綠地養護管理單位名稱、責任人、監督電話列入監督牌內,接受社會監督,引導全民參與綠地管理,實現園林綠化管理的全方位、多角度覆蓋。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監督考核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監督考核管理機制,導致園林綠化養護管理不精細。二是競爭力度不夠,養護單位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高。養護單位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技術力量相對薄弱,亟待加強專業培訓。三是受商業利益驅使,缺乏愛綠護綠意識。部分開發商、商業網點經營業主從自身利益出發,私自破壞原有綠化,導致開發項目及商業網點門前樹木死亡率高,為養護管理帶來難度。四是物業公司的綠化養護意識不強。部分物業公司只重視衛生清理,對綠化養護投入甚少,加上人員設備不到位,缺少有效的監督,導致綠化效果越來越差,嚴重影響了城市景觀效果。
4 綠化養護工作建議
4.1 重視施工過程中的養護管理,提高苗木成活率
在“十二五”期間,威海市完成了《威海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威海市綠道網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并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實施了一系列的公園改造建設、小游園建設、道路綠化建設及空白地整治、采石場整治等項目,切實加大綠化建設力度,市區平均每年植喬灌木48萬株,新增、改造綠地面積190萬m2,每年完成投資約3.6億元。但是園林綠化作為城市基礎設施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景觀,需要日常管理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精心養護和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持施工原有的效果,才能充分體現綠化的生態效益、景觀效益和人文效益,才能真正民為城市的亮點,更好地發揮為民服務的功能。
4.2 建立養護質量信息平臺,自查與考核相結合
組織對市區園林綠化基本情況進行全面普查,建立市區園林綠化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園林綠化養護由粗放型、突擊型、經驗型向精細型、長效型、科學型的根本轉變。逐步建立綠化養護管理在線報告系統,構建養護管理平臺,以實現對綠地的全面監控,監督各養護企業對所養護綠地每天自查自糾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徹底消滅綠化養護管理的真空地帶。繼續探索構建城區綠化養護管理縱向到底、橫行到邊的“樹型塔式”監督立體網絡,進一步推動城區綠化養護長效管理工作,提升城區綠地養護水平。
4.3 考察與培訓相結合,提高管護人員養護管理水平
多組織園林管理人員外出考察、學習,吸收其他城市園林綠化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同時加強專業知識及技能培訓,豐富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創新工作思路,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和水平,帶動園林管理工作的發展和提升,把新技術、新工藝引入到園林綠化工作中來,以科技帶動城市園林綠化的快速發展。
4.4 發動社會力量,提升已有小區(單位)綠化效果
開展城市綠地認建認養活動。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綠地認建認養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通過一定的程序認建認養城市綠地、林地和樹木,以增強全民愛綠護綠意識,有效保護和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開展花園式小區(單位)的評選活動。每年開展一次優秀花園式小區評比活動,并給予一定的獎勵補助,評選出市級花園式小區(單位),作為全市綠化的示范。聘請社會義務監督員,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做好城市養護監督考核工作。
4.5 加強制度建設,確保養護有章可循
結合新形勢修訂《威海市城市綠化辦法》,加大園林綠化執法力度;報請市政府出臺《威海市區城市綠線管理辦法》,作為全市園林綠化行業管理的重要依據。制訂完善市區園林綠化養護質量標準、檢查評分細則等規范性文件,按照分級管理、分類養護、末位淘汰的要求,對綠化養護路段進行達標評比、日常考核和動態管理,并將考核結果和養護經費撥付直接掛勾。全面推行道路綠化和公園公開招標方式確定養護管理單位,通過市場化運作,引入競爭機制,提升園林綠地養護管理水平。針對小區(單位)園林綠化存在規劃設計品位不高、植物配置不豐富、檔次較低問題,對所有工程項目實行“綠色圖章”制度,綠化工程要與工程主體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侵占、破壞綠地、不得擅自改作他用,更不能進行新的經營性開展建設。大力財政投入,將養護經費按月撥付,保證養護單位綠地養護資金及時到位,調動養護單位積極性,不斷提高威海市綠化養護管理水平。建立獎勵機制,由市級財政每年拿出專項資金對中心城區綠化工作突出的單位給予適當獎勵,提升市區園林綠化水平。
參考文獻:
[1]王云賦.城市園林綠化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綠色科技,2016(1).
[2]祝順萬.園林綠化工程施工質量管理[J].綠色科技,2015(2).
[3]陳 明.城市道路綠化養護管理的實踐與探討:以泰州為例[J].綠色科技,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