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興慧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價值取向;導向作用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發展空間與機遇,并且已經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網絡是一個無形的虛擬網絡,對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甚至可以說使人們的價值觀也發生了轉變。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內容,網絡價值取向對于人們的影響也是極為重要的,網絡中的輿論以及價值取向會使上網人們的事物判斷能力等受到影響,因此應積極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 思想政治教育對網絡價值取向的導向的原則
1.1 開放中做到疏導
網絡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網絡信息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進行傳輸。個體在網絡上發布的信息能夠即時的傳播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中,并引起強大的輿論與回應,網絡的開放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也呈現出非主體化的現象。
1.2 虛擬中堅持隱藏
網絡的虛擬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網絡的虛擬性使得網民的真實身份隱藏起來,網絡發表言論時就會減少顧忌,能夠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網絡輿論傳播是自由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對網絡價值取向提供一定的意見和素材。網民能夠在隱藏身份的情況下將自己的想法以及價值取向表達出來,這給一些造謠者提供了好的平臺,甚至有些人故意散布虛假信息,制造混亂。網絡的虛擬性使得網絡得到了掩護,對思想政治教育會產生抗拒,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轉變傳統的教育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引導網絡價值取向。
2 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網絡價值取向的策略
2.1 做好網絡素養教育,強化責任意識
網絡中的網民由于情緒化和傾向性等特點會使其理性遭受蒙蔽。網絡的虛擬性使得網民的義務以及責任被掩蓋,使其不良行為增大。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引導網絡價值取向的重要策略就是要強化網民的網絡素養,使網民的責任以及自覺意識得到提升。網絡素養教育注重獲取網絡信息、網絡道德教育等,網絡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有待加強,網絡是開放的,網民的行為更多是依靠自覺的,缺乏相關教育,只是通過自律、自覺是不能形成好的責任意識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要承擔起這一責任。
2.2 提高信息真實性,強化其可信度
現實社會中的熱點以及重點問題是網絡輿論出現的主要原因,網絡輿論以及價值取向的方向關系到問題的順利解決。在問題處理過程中,需要保證信息的透明性,讓社會公眾能夠更加及時準確的了解事情進展,防止不明真理胡亂猜測,使得虛假信息充斥著社會,產生不良的影響。信息對網絡價值取向有一定的引領作用,信息不對稱是出現網絡問題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要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以及真實性,使信息更加可信,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網絡價值取向,使其朝著更加和諧、有序的方向發展。
2.3 完善網絡評價體系,優化引導效果
網咯不僅能夠給人們提供便利,其中也充斥著很多虛假、消極、暴力等信息,使得人們的價值觀受到負面影響,因此必須要強化網絡環境的監督管理。政府應完善網絡法律法規的建設,對網絡生活以及輿論進行引導,保證在虛擬的網絡中也能夠有法可依。同時積極開發網絡安全技術,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有科學的技術作保障。對網絡服務也需要加強監督管理,使其行為得以規范,增加網絡人才以及資金的投入。此外,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機制,將內外評價相結合,定期評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內部評價主要是通過調查問卷、訪談等形式進行,明確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網絡價值取向方法的可行性,使其內容設置更加科學合理,實現理想的效果,通過大量的實踐與總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積極的引導網絡價值取向,使其朝著更加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2.4 營造有序網絡環境,完善溝通平臺
網絡使人們的活動能力得到了提升,網絡帶給人們更多的話語權,積極參與到政治中。思想政治教育應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形成良好的溝通平臺,讓民眾的意見以及想法有自由的表達空間,保證公民的正當訴求得以實現,將群眾的思想行為引導到法律規范的道路上。在交流對話中營造有序的網絡環境,加強政府、媒體以及民眾的協調,通過透明的方式發布公開信息,引導民眾有序的參與到監督中,網絡中的價值取向以及輿論扮演者風向標的較色,因此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作用,規范網絡價值取向,更加積極的引導人們。
3 結語
總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強化人們的軟實力,對人們在網絡中的一言一行產生直接的影響,盡管網絡是虛擬的,也需要遵守相關的規定,記住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導工作的重要方針,在評價社會不良問題、研究社會動向時,需要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態度處理問題。正確的網絡價值取向需要思想道德進行約束、規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指導下,才能夠對網絡價值取向以及網絡中的輿論進行科學準確的判斷。
參考文獻:
[1] 仼景莉.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引導作用[J].經營管理者,2016(30).
[2] 吳紅蕾.淺析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網絡輿論價值取向[J].新聞戰線,2014(06).
[3] 梁文曉.和諧: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網絡輿論的價值取向[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1).
作者單位:
海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