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京旗+張巧仙
摘 要: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是新建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目標。該文闡述了對《普通生態學》實踐教學進行改革的重要性,介紹了《普通生態學》實踐教學的教學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普通生態學》實踐教學多元化模式。
關鍵詞:普通生態學;實踐教學;多元化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8-0187-02
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以學生就業為目標、所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強、對社會具有較強適應性是新建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多具備這些主要特點[1]。實踐教學是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立新型的實踐教學組織形式和管理體制是實踐教學質量保證的基礎之一[2]。因此,構建多元化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一項重要任務。
“生態文明建設”是十八大報告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學是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科技保障[3]。作為新建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高校,本科教學觀念和教學經驗相對缺乏。呂梁學院生命科學系生物科學專業入選山西省教育廳2015年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項目,作為生命科學系生物科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普通生態學》課程已經開設了15a,然而,50%以上的時間都是在學校未升本以前。本科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觀念與專科階段是不一樣的,專科時的教學觀念和教學經驗未必適合本科階段,所以,對《普通生態學》課程教學的研究十分重要,尤其作為新建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的研究顯得更有必要。
1 生態學實踐教學的現狀
目前,《普通生態學》實踐教學的現狀如下:
(1)由于《普通生態學》的理科屬性,造成了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普通生態學》實踐教學在生態學教學過程中所占的比重較少,沒有能夠正確處理好生態學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
(2)《普通生態學》教學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場所建設落后,如獨立的生態學實踐教學實驗室建設相對落后;缺乏生態學實踐教學實習基地;生態學科研訓練基地建設落后。這些都影響了《普通生態學》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
(3)師資隊伍薄弱。最初,生態學教師僅有2名,師資薄弱,既要講授理論課程,又要輔導實踐課程。現如今,生態學專業的教師已有5人,且是985院校的碩博士。然而,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剛畢業就上講臺,實踐經驗缺乏,對教學質量有一定的影響。
(4)學時數的減少。生態學實驗教學實踐的課時數由最初的30個學時,減少到24個學時,直到現在的18個學時。課時數的減少是學生進行實踐的機會越來越少,而課外的教學實踐平臺的建設相對落后,造成學生的動手機會持續減少。
(5)內容比較分散,不系統。由于課時的限制,生態學實驗教學又必須覆蓋面廣,這就造成了實驗內容的分散和不系統。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由于實驗內容不系統造成實驗儀器、材料、試劑的重復利用率低,效果沒有預期的好。
2 生態學實踐教學多元化體系
針對《普通生態學》實踐教學的現狀,依據“符合創新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序性”原則[4-5],運用開放的實踐教學模式,建立合理的實踐教學多元化體系,將野外實踐教學、科技創新活動等多種多樣的實踐方式結合起來,切實加強《普通生態學》的實踐教學環節。
2.1 加大實驗教學力度 提高《普通生態學》實踐教學的比重。增加《普通生態學》實驗教學的課時數;減少驗證性實驗的數量,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數量;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實驗內容有助于提高實驗設計、分析實驗的水平。
2.2 重視野外實踐教學,在實踐中感悟生態學 建立《普通生態學》校外實習基地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有助于學生感性認識的增強,同時,對教材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在校園建設生態農場,給每位同學分配固定的面積進行生態學實踐,讓生態學實踐從實驗室走出來,轉移到大田中,以切實提高學生的野外實踐能力。
2.3 參加科技創新活動 學生應當多參加科技創新活動,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拓寬其實踐空間。如大學生創新項目和大學生創業項目,國家“六大競賽”之一的“挑戰杯”[6]。
2.4 其他實踐教學形式 采用其他的實踐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名師講座(討論生態學中的熱點問題)、知識競賽、畢業論文等。撰寫畢業論文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所以,學生應當珍惜畢業論文研究,引導學生探索其寫作方法,在畢業論文研究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將來成為應用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2.5 建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引進高素質的實驗技術人員。另一方面,培養現有的實驗技術人員,尤其是中青年實驗技術人員,使其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實驗技能。
2.6 建立完善的考核體系 沒有考核體系的實踐教學等同于沒有質量的教學,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只有扎緊制度的籠子,實踐教學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實踐教學的質量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首先,校級和系級層面健全實踐教學質量保證制度,把實踐教學質量放在重要的位置。其次,健全考核制度,遵循公平、公正的考試原則,對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建立明確的考核辦法,考核的核心在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能力。
3 結語
上述《普通生態學》實踐教學多元化體系的建立,較好地融合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了實踐教學層次,有助于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彭勤革,彭建業,薛克昌.構建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4):106-108.
[2]洪林.國外應用型大學實踐教學體系與基地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5(12):1586-1588.
[3]孫文營.生態文明建設在“五位一體”總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東社會科學,2013(8):12-17.
[4]鄭瑞倫,翟曉川,唐靖云,等.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7(9):142-147.
[5]祝詩平,黃華,張建軍,等.構建分層次按需求的實驗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7(6):249-253.
[6]葛龍威.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特點及問題分析和管理對策研究[J].經濟師,2006(3):88-89.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