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菲
【摘 要】眾所周知,戲曲是由表演、舞蹈、音樂、服裝通過反復的創作、打磨進而融合在一起。舞臺上的表演,除了演員自身優秀的表演,還要求鑼鼓和音樂的旋律、節奏,同時也要求服裝和燈光布景來烘托氛圍。因此也可以說,戲曲是若干事物互相聯系互相幫襯而形成的一種綜合藝術。
【關鍵詞】戲曲服裝;舞臺美術;戲曲
中圖分類號:J8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7-0040-01
隨著人們的現代化意識越來越強,戲曲舞美在戲曲表演中也越發占據著更加重要的地位。當代戲曲著力于借物態化的服裝去為人物傳神、抒情,在服裝設計過程中吸納了美術、文學等多種藝術形式的優點,使得戲曲形象更加鮮明生動。因此,戲曲服裝就成了一種“為人物傳神抒情”的藝術化服裝。
以《西京故事》這部秦腔現代戲為例,它是一個平凡的故事,向我們講述了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中,羅天福一家人從農村進城打工,用強烈的現實性讓我們從自己的生活中有所感悟。在舞臺美術、服裝設計方面,這部戲也做到了史無前例的藝術成就,我主要就這兩個方面談一下這部戲的現實意義。
舞臺美術是一種無聲的表達形式,它和人物的寫意化表演相互映襯,形成了一種精神層面的貫通?!段骶┕适隆愤@部戲的舞美設計,結合了寫意化和寫實化兩種藝術形式,用開創性的思維模式,結合其他藝術的文化內涵,使它們充分地在秦腔中得以發展,整個表演的舞臺從各個方向都表現得精美而又不失自然,使音樂、舞蹈、服裝、唱腔等完美結合,為現代戲的發展開拓了一條新的道路。《西京故事》的舞臺效果展示的是一幅非常寫實的背景環境,富有生活氣息的大雜院,雜亂嘈雜,電線蜘蛛網似的胡亂拉在空中。這些舞臺背景設計用虛實結合的方法對表演起著完美的輔助作用,既不喧賓奪主,又絢麗真實,為演員的表演提供了更好的陪襯。所有對演員表演起不到幫助作用的設計都遵循簡化或者去掉,為演員的表演提供充分的空間,這些都是在服裝設計方面應該學習的。同時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它通過按情節向前推動延伸大平臺,自然地表現出羅天福對進城打工深深的無奈,這種突破傳統的形式,極大促進了劇情與舞美景物和劇中人物之間的強烈呼應,從而達到更生動的表演效果。
再說到《西京故事》的服裝設計,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發言者對于這部戲的服裝設計還是非常贊賞的,但是我本人并不太贊同這一看法,相對于其他現代戲來說,《西京故事》的確是經過服裝設計的,舞臺上的人物服裝可以說是形成一系列的,因為有著共同的剪紙元素。設計師用到這一元素可能是因為剪紙是陜西地方特色,因而用在陜西秦腔現代戲中。這在某些方面繼承了傳統戲服裝上紋樣的特點,類似于傳統戲服團花圖案的變形,這點是值得稱贊和發揚的。但是在整體運用上卻顯得牽強和粗糙,服裝的款式依舊是平時生活中大眾所裝扮的,甚至還不如現實生活中的大眾服裝精致美觀,即使劇中人物是農民工,也不能把布料和款式簡單隨意化,要在角色的特點上對服裝進行夸張設計,這樣才符合舞臺美術的效果,不然就會變成日常裝而非舞臺裝。
在現代戲服裝設計這方面,筆者認為應該做出以下兩點改進:首先,不能因為是秦腔現代戲就把現在的日常裝搬上舞臺,無論是從色彩或者款式上,日常裝遠遠起不到舞臺戲劇所要表達的效果。從秦腔的唱腔上來說,現代戲的唱腔雖不是完全跟傳統劇不同,但是還保留了大多數傳統戲曲的演唱特點,如果要刻意遵循現代戲的“現代”性,那豈不是要用現在的普通話進行對話交流,那就完全和“戲曲”脫離了關系。所以說,在現代戲服裝設計方面,不用刻意強調時代感,應該先注重舞臺感和美感,在傳統戲服裝和現代戲服裝中間找到一個合適的過渡點。我個人認為,現代服裝的款式其實非常繁多,在人物特點上進行適當的夸張變形,結合傳統戲服的圖案、紋樣,甚至是款式造型,進行改良,是完全可行的。其次,中國戲曲現在的發展并不樂觀,人們的娛樂方式慢慢被其他的事物所代替,比如看電影、唱歌、聚餐等,尤其是年輕人。秦腔也一樣,所以在服裝這方面,不管是人才還是經濟都比較欠缺,我認為應該在這方面提供一些專業的人士,畢竟服裝是演員的裝備,是展現在觀眾面前的一個重要舞臺因素,在面料和設計上能夠多花一點功夫,那么情況就會改善很多。秦腔甚至其他劇種的戲曲也會慢慢保留和發展起來。
總體來說,《西京故事》是一部非常杰出的秦腔現代戲曲,不管是在劇情、舞臺、音樂、服裝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對于現代戲的發展,尤其是秦腔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參考文獻:
[1]譚元杰.戲曲服裝設計[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134.
[2]楊沖霄.中國戲曲美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1:87.
[3]雷禮錫.藝術美學[M].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