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正權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吸引學生的身心,讓學生主動關注學習的內容;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經驗,為學習新知拋磚引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數學思考。
關鍵詞:中小學數學;數學情景;創設
創設問題情景,既能使學生從生活中捕捉數學信息,又可用數學知識去解決身邊的問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設置數學情境,誘導中小學生參與
設置數學情境(數學信息、數學資料等等)是情境與問題教學模式的基礎,這一環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引導中小學生進行數學探究,開拓中小學生的思維,讓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根據數學建構主義的相關理論,我們知道,情境對中小學生的意義建構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由于數學問題一般都是來自于特定的情境之中的,如果沒有特定的數學情境,那么,數學問題的產生就不具備理想的外部條件。所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所有數學知識的學習都力求從中小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中引入學習主題。教師必須結合實際的教學目標以及中小學生認知結構的最近發展區來科學合理地營造出良好的數學情境,最大限度地保證數學情境的設置能夠密切聯系中小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從而進一步保證中小學生能夠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中小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
二、創設議論情景,力求創新
小組間相互討論,交流、能讓學生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多向交流。提高每個學生的認識水平,使學生產生獨特成熟的見解,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一個又一個的的情境,讓他們自己去爭論,通過討論、探討、甚至爭吵,很多疑難復雜的問題迎刃而解。如教學復習元角分時,分組討論購物方案,每本練習本4角錢,每支鉛筆2角錢,每把鉛筆刀1元錢,請學生用3元錢正好買這幾種學習用品,每種學習用品至少買一件,可以怎樣買呢?問他們能想出幾種購物方案然后教師讓學生 4人一組在一起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通過討論,得出了5種購物方案,這樣學生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探索和創新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數學教學不應只停留在掌握知識技能上,而要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并給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量一量、做一做、寫一寫,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使之在實踐活動中實現知識的“再創造”。
三、注重數學應用,鞏固中小學生參與
注重數學應用是情境與問題教學模式的歸宿。教師應該通過情境與問題教學模式,引導中小學生學做、學用,拓展學習空間,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中小學生不沉醉于已懂的知識,而是根據需要不斷自主地提出新問題,進而去探索更深的奧秘;不滿足于已會的解題方法和研究方法,而是不斷開闊自己的思維境界。學數學的目的是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真正讓中小學生學以致用,教師要十分關注一些知識點的應用,這樣中小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興趣,就會更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中來。
四、充分運用直觀的教具、學具,創設教學情景
“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精心設計知識的呈現形式,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景中,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例如,教學“圓的周長”時,當學生弄清周長的含義后,我首先出示了一個用鐵絲圍成的圓,讓學生自己動腦求出圓的周長,學生發現只有把鐵絲剪斷、拉直就可以測量圓的周長,即“化曲為直”的計算方法;接著我又讓學生計算手中硬紙片圓的周長,他們有的沿圓的一周貼上透明膠帶,有的用繞線的方法,還有的把圓滾動一周又可以測出圓的周長;然后指著黑板上畫的圓,問:“你們能求出它的周長嗎?”“能”,我啟發說:“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發現了,我相信同學們經過研究后一定也會成為當代的祖沖之。”同學們研究的興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紛紛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五、精心設計多媒體參與教學過程,創設學習情景
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編制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體通過圖像的形色、聲光的動態感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教師運用三維動畫技術,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孫悟空拿著一把米尺問豬八戒:“你能用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長嗎?”豬八戒拿起米尺邊量邊數: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時,豬八戒犯難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時教師暫關機,利用常規教學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長度,讓其他同學人人動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長度,都會遇到豬八戒遇到的問題:不夠一米或不夠一尺的長度該怎樣表示?使學生認識到生活實際中確實存在著這些問題,怎么辦?以引起急于解決的懸念,激勵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進行推測和猜想,讓學生通過實踐自己去拓展數的范圍。此時教師認真設置問題,組織學生廣泛討論自己的見解,同時教師要耐心聽取學生的看法,保護、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討論之后,教師邊評價小結邊開機,畫面上出現孫悟空指著豬八戒的腦袋說:這就要用到分數。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數嗎?這樣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了教學情景,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新意識。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情境的創設在中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必須將情境教學模式合理地應用到教學實際之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仍然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探索和改進情境教學模式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 謝東莉.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維參與[J].中學數學,2012.
[2] 孫憶霞.沒有問題就沒有創新:一次小學數學“情境―問題”畢業測查引發的思考[J].貴州教育,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