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忠良
摘 要:結合落實消防指揮中心編制方案,指出了當前消防指揮中心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消防指揮中心的定位和加強指揮中心建設的幾個重要方面。
關鍵詞:消防指揮中心;業務建設;設施建設;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TU99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5-0186-01
1 基本情況
XX市公安消防支隊指揮中心建于2007年,面積為105平方米,編制為干部2人,戰士2人,實有干部1人,戰士5人。作為消防工作和部隊建設的信息中樞,滅火與應急救援、救助勤務的調度平臺,輔助領導指揮處置緊急事務的協調機構,支隊指揮中心在做好警情受理、力量調派、初戰指揮、輔助決策、信息處理、輿情管控、戰備督導和值班管理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年截至目前,全區共接處警2197起。其中火災1916起,搶險救援89起,社會救助192起。
2 存在問題
(1)目前指揮中心人員編制構建和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不利于指揮中心發展。支隊指揮中心現有編制干部2人,戰士2人,而當前需要24小時值班處警的專職崗位就有3個,此三類崗位人員同時還必須具備和掌握一定專業技能和滅火救援經驗。當前實行的是從基層中隊指揮員中選調方法,其編制依然在中隊,而且人員流動性較大,剛剛熟悉和適應崗位工作就面臨晉職調崗,不能滿足指揮中心對專業人才的需要。
(2)各項工作的需求已經在逐漸超出指揮中心現有技術設備所能支持的范圍。例如無線網絡的覆蓋范圍、交通道路高峰期的途中引導,商網周邊滅火救援作業面的監控、高效的輿情監控手段等等,需要更安全、可靠、高速的圖像音頻傳輸。應與交警指揮中心、公安機關網絡監控和社會主流網站建立聯動機制和資源共享,最大限度的取得各方力量的技術支持,彌補指揮中心在技術和硬件上的不足。
(3)對指揮中心建設的標準和目標,要不斷更新完善短期和長期不同的規劃和設計。例如硬件設備、人員編制和配備、各項值班制度等,在一段時期內就應該結合當前的工作和發展,提出新的標準和要求,以確保和滿足消防部隊各項工作的需要。
3 準確把握消防指揮中心建設的重要方面
3.1 加強機制建設
(1)規章制度。按照清晰、明確的目標要求,科學的流程,規范的操作要求,工作標準,建立管理制度,調班,發展信息處理、設備管理、安全性和保密性,文檔管理系統,以規范系統的工作。
(2)運行機制。積極構建消防指揮中心各級通信網絡的有效運行協調機制,建立地方接受命令,指揮機構的縱向平面的橫向寬度,建設和供水、供電、供氣、醫療、交通、氣象、環保、海洋、地震信息共享機制和其他部門、報警、調度,建立了跟蹤、反饋機制的關鍵環節,提高標準化、規范化水平。
(3)應急響應機制??茖W建立突發公共事件和災害應急機制,明確響應層次、啟動條件、指揮規則、程序和方法等行動,形成層次反應、聯動處置的高效響應機制。
3.2 加強業務建設
警情受理是消防指揮中心的核心,核心業務,是消防救援行動的第一部分,警察受理的事件直接影響到消防官兵的形象和消防救援的成敗。
(1)要明確不同類型的火災,詢問災害事故的要素。當報警首先詢問人是否被困或受傷時,這是貫徹“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在擁擠的地方,公眾聚集場所,高層建筑火災中,還重點向火災現場,周圍環境的存儲;化工生產、運輸等企業,但也集中火力,問是否有火災、爆炸、污染等次生災害;多機共享相同的建筑,城市和農村居民建多層建筑相結合,農村村民住宅火災,而且調查的重點是建筑結構層和周圍交通、坍塌;事故、水災、臺風等災害,凍雨和大雪,但也要求一般的災難,是否有中等風險。
(2)了解報警的基本要求。報警響應快,響應快,調度快,發布快。對警情報告要求了解、理解、理解和書寫,理解。通過牢固樹立執法意識是警鐘,嚴禁判斷“真”和“虛警”,嚴禁嚴格禁止權力數額,嚴禁推諉,推諉不出警。
(3)要加強力量調度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力量調集要以警情信息為基礎,冷靜、理性的做出判斷,依據災害類型、災害程度、戰備等級、預案編成、轄區力量等情況,科學、合理、適度調集力量。城市核心地區、重點敏感地區或交通高峰擁堵時段發生火災,要采用“1+3” 調動模式,即在調集轄區中隊出動的同時,同步調動著火區域附近三個臨近中隊同步出動或預警出動,體現加強第一出動的指導思想。化工設施、高層建筑火災,要采用“1+N”調動模式,即在調動常規出動的水罐消防車的同時,還要同時調動舉高消防車(云梯、高噴消防車)、泡沫消防車(氟蛋白、高倍數泡沫液)、化學救援消防車等特種車同步出動;在調動轄區中隊的同時,調集特勤中隊出動。洪澇、泥石流、雨雪冰凍、地震等災害事故救援,要采取“1+1”調動模式,即在調動搶險救援車、艇的同時,要同步調動保障類消防車(生活保障、醫療保障、油料保障、物資保障等消防車)出動;在調動首批出動力量的同時,要做好增援力量的預調動。
4 結語
目前,在消防指揮中心的建設剛剛起步,各級消防指揮中心的功能和任務也各有異同,但在消防急救管理體制條件下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完善機制,在消防指揮中心和建設中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
參考文獻
[1]佚名.成都消防指揮中心通過驗收[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5(3):73-73.
[2]佚名.浙江省消防指揮中心奠基[J].浙江消防,1998(2):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