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慧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適用于生活,為生活服務,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的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情景引入課堂,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去經歷”數學發現”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關系,獲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同時作為教師還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思路,運用靈活多樣的、適合時代需要、學生需要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設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創設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導入環節是一節課的開始,也是整節課十分重要的環節,好的導入不僅能在幾分鐘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還能為整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為整節課的成功奠定基礎。
孔子曾經說過:“知道的人不如好的好,好的不如人的好的。學習興趣始終是維系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獲得數學知識的源泉。當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愉快的參與學習。因此以學生熟悉的事例作為背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感興趣的情境導入新課,為學生營造一個熟悉、輕松、感興趣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己從中發現數學問題、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將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思維與活動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
例如在教學《克與千克》一課時,我在教學中沒有采用教材的主題圖而是為學生提供了學生經常和家長一起去的真實的超市的場景圖,這個環境是學生更加熟悉感興趣的。在提供超市主題圖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老師為了上好這節課買了兩袋物品,如果你剛好在超市和老師相遇會幫老師提一個袋子嗎?”由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大多愛表現,這樣的問題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而且學生大多有幫家長提袋子的經歷,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學生會根據已有的經驗自然地聯想到“質量”。從而引出新課。
生活是數學學習的源頭活水。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受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盡可能創造一些生動、生動的生活場景,從學生平時可見、摸到它,感覺事物開始在生活中的數學原型展示在課堂上,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識。
二、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保持學習興趣
在杜威看來,真誠熱情的態度是一種理智的力量。而這種態度則來源于對學習的興趣。其實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本身是一件枯燥而又艱苦的活動,特別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保持專注學習狀態的時間比較有限,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雖然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思路,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層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獲得豐富的知識。
1、教師要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是教師教學行為的指導,是教學工作者在頭腦中形成的關于教學規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運用等一系列問題的主觀反映。教師的教學理念一旦形成,就會形成較為穩定的教學行為。因此先進的教學理念會不斷的指導教師關注知識形成的本身、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策略、關注教學效果。
2、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思路。創新是現有的思維方式,它不同于傳統的或普通的想法,并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結果。創新就是不因循守舊、不循規蹈矩、不照搬照抄、不落入俗套,盡力把課上出新意。例如:在進行《圓的周長》的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大膽的猜想,然后進行小組驗證。由于驗證的過程存在不可避免的誤差,甚至產生較大的誤差,此時借助誤差質疑結論,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測量準確的必要,并在不斷探究精確測量與計算的同時強化了對圓的周長、直徑以及圓周率的認識,掌握三者之間的關系 。
3、教師的要有新的教學手段。①教師要重視教具、學具的使用。在現代化教學的時代并不是不需要原有的教具與學具,相反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的教具和學具的使用不僅是必要的同時也是必須的。例如:在進行二年級下冊《克與千克》的教學中,教材中指出1枚2分的硬幣大約重1克,但對于學生來說2分的硬幣比較陌生。因此在教學時我選擇了學生每天都要佩戴的隊徽作為教具,讓學生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克有多重,在教學1千克時我則選用了學生最為熟悉的數學書,通過測量一本數學書約250克,4本數學書約1千克,學生通過學具不僅對克與千克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借助活動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持了學習的興趣。②注重電教化手段的運用。現在我們已經逐步進入了互聯網+的時代,我們的電教教學也再不是投影、幻燈片的使用,我們要充分的運用微課、微視頻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在課堂中不能展現的一些圖片、實驗、大型活動等教學素材借助互聯網引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采用形式多樣的鞏固練習,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的過程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提升能力的過程。如何在練習的過程中繼續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對新知的鞏固,這就需要教師對練習題的精心設計。首先、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如:可采取問答、搶答、游戲、操作、合作等形式。其次、練習題的內容要豐富、有針對性。
四、布置體驗實踐的創新作業,延續學習興趣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一個好的結尾,同樣對于學生來說,一節有效的數學課在具備了引人入勝的開頭和扣人心弦的過程后,還學要一個意味深長的結尾。因此一份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具有創新性、實踐性、體驗性的作業,對于學生來說是學習興趣的延伸。例如在教學《克與千克》一課時,我布置了數學實踐作業“放學后,和爸爸或媽媽一起去市場買一次菜,看一看市場上有幾種不同的秤,除了克與千克還有什么重量單位,掂一掂買的每種菜的重量。”借助這樣的作業讓學生去實踐、體驗,不僅延伸、拓展了課上所學的知識,同時延續了學生學習探究此部分知識的興趣。
學生了解生活實際,嘗試運用于生活實際當中,孩子們會體會到數學知識的不但在課堂,而且在自己的生活中,這樣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也就為自主探究數學問題奠定了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創設有趣的情景,緊密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學生在自然、輕松、和諧、愉快的數學課堂里,去學習數學,使學生愛數學、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