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景雄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曾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其內容蘊藏了自然美、人物形象美、語言美等特點。我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史,有許多優美的詩、詞、歌、賦,創造了無與倫比豐富優美的民族語言,是真善美的統一,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形成搖曳多姿的文學風格,是以求真為基礎向善邁進的。語文教師應是美的使者,教授學生在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感受人物的悲喜,感悟生活的真諦,使其精神愉悅,在美的體驗中陶冶其情操。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高尚的人格。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受到了美的熏陶,更學會了做人。我認為可以從兩個大的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以美陶冶情操。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內容,活動思維,進行合理的加工想象,分析出美與丑,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我在執教《海底世界》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自己看書本,找出自己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并想想它到底美在何處。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得到了初步的感受。然后我再讓學生觀看一段關于介紹海底的錄像,向學生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景色奇異的海底世界。使只有單調的文字印象的海底變得可以感知,再回到課文去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句子的優美形象,給學生一種無窮回味之美,感染他們,提他們的高審美理想。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的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想力,創立形象思維。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小學課文中有大量的作品都是充滿幻想的,例如在《皇帝的新裝》一文中,我讓學生發揮想象:老大臣疑惑卻故作鎮定的虛偽表情。皇帝在試新裝的情節,“兩個騙子裝作一件一件地把他們剛才縫好的新衣服交給他。他們在他的腰周圍那兒弄了一陣子,好像是系上一件什么東西似的??”。以及皇帝走在大街上的情節:“那些將要托著后裙的內臣們都把手在地上東摸西摸,好像他們正在拾起后裙似的。他們開步走,手中托著空氣??”。讓學生去想象這樣的情景,去感受情節,從而發掘作者對各種人物形象的描述,感受語言的形象美和意境美,讓學生更好地把握了文章的思想。
另一方面,生動優美的語言是吸引住學生的有效方法。語文教材編選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歷代傳誦的名篇佳作。許多都是贊美生靈,熱愛生活的題材。這些都給人以極大的美感。教師應緊扣作品的語言,引導學生去閱讀去賞析去感受,這不僅可以使學生學到知識,還可以讓教學過程充滿美,讓學生時時得到美和愛的熏陶。例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作者以聲寫春,描寫了春光、春風、春雨,這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讀著這樣的詩句,學生會感受到春天的來臨,能體會到春天的美麗。詩句像清澈見底的涓涓細流淌入學生的心田,給學生一種清泉般的恬靜美,學生愛春之情油然而生。再結合“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樣的詩句,把學生帶入一個春天的世界,學生通過欣賞品讀,受到了自然、生活的美的熏陶。從而進一步去感受美、理解美。
教材中有許多描寫人物的文章,例如:在《狼牙山五壯士》中作者用粗放有力的筆觸,用堅實的形體語言,沉著渾厚的色彩,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是悲壯的美,引導學生抓住描寫五壯士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的詞語來理解和感悟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精神。生動具體的人物形象,無不給學生留下深刻地印象。教材中也有許多描寫山川的婀娜多姿、四季景物的變化無窮,蘊含著自然美的文章。我們要通過自然形象讓學生體味其中所蘊含的感情。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寫了水的靜、清、綠。和山的奇、秀、險。文章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我讓學生聲情并茂地讀課文,學生在抑揚頓挫、高低起伏中,欣賞作者優美的語言,并在讀的過程中想象課文所描述的情景,進而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仿佛在跟隨作者游覽,一起觀賞桂林山水的美景。感受祖國自然風光的美,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文字為我們展示了文化所特有的價值,簡練和富有韻律感的詩詞,優美而富有內涵的散文,語言樸實、人物形象生動的小說等等,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在文學作品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質,課本上的文學作品大多體現時代精神、民族特征和豐富的生活內涵。愛迪生說過:“最能直接打動心靈的是美。”小學語文教師應不斷用內在美的心靈和外在美的教學方法去撥動學生的心弦,塑造學生的審美觀念,使語文教學達到真、善、美統一的藝術情境。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在教學中,美的境界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更能給學生以情感的熏陶、心靈的震撼、行動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