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熙
在平時的生活實踐中,不分老人、中年人、小孩,統計是他們日常有意無意間實用的思考模式,因此小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必備要練就一定的統計能力。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心里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小學階段的統計學教學較為簡單。但是,通常統計學的教學較為枯燥無味,一般教師也常常忽視統計學的教學,忽視學生這方面生活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且,有的老師教學了統計學,也只重視了成人抽象思維形式,忽略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形式,往往,教師講解的累死,學生卻一頭露水。那么,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怎樣教導,小學生才聽得懂,會適用,我們教師才事半功倍呢?下面我結合自己這么多年的教學經歷和大家攀談一下。
一、簡化明了統計學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
小學生涉世未深,在他們的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特別是現在,很多小學生每天都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日子,叫他們在生活中運用統計學,一方面沒有運用,一方面沒有機會,對統計學的實踐很陌生。再加上他們的思維模式以形象思維為主,這對于小學數學教師教導統計學來講,是挑戰又也是責任。教師在教導形式上處理得不好,學生就會覺得枯燥無味,毫無興趣,在課堂上玩耍過日子;如果處理得好,學生就會積極配合你的教導,課堂學習活躍,取得事半功倍教學的效果。
在統計學的教學初,教師可以出一個簡單,一個稍微復雜的貼近生活的統計學案例給學生分析,激發小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
案例1:媽媽給你20元錢,安排你買白菜、豆腐、肉,中午做菜。白菜2元每斤,豆腐4元每斤,肉15元每斤,你思考一下,要怎樣購買,才夠中午你的一家人吃。
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思考一下家里的人口數,飲食量,及每次吃飯菜的消耗量。這樣學生就會根據自己家里的實際情況得出不同的購買安排。有的同學家里只有3口人,同時父親吃肉要厲害點,他(她)會安排,肉、白菜、豆腐分別購買9.1兩。有的同學家里有5口人,為了大家都有菜吃,他(她)會安排蔬菜多買一點,肉少買一點。
這樣的案例,讓學生覺得又親切,又有趣。
案列2:教師可以舉較復雜點的案列。如:教師出示中國地圖,問學生中國的領土面積、人口數等。然后簡明扼要告訴他們一些統計人口的方法,指導他們進行學校年級統計學生數量。
這樣,在簡化明了親切中,學生明確了統計學的作用,因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統計學的興趣。
二、加強實踐活動,帶領學生掌握統計學方法
加強實踐活動是一切學問的源泉活水,統計學的教學也不例外。加強實踐活動是別的學科也是統計學的教學中的生命,教學大綱強調統計學教學要重視實踐活動教學,改變以往注重調查結果僵硬模式。重視統計學的實踐活動教學,不僅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學興趣,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踐活動教學中真真正正地學懂統計學。
如“步測和目測”的統計教學中,教師在使用標桿的情況下,在操場上任意插兩標桿,然后要求學生通過“步測和目測”測出兩標桿的距離。實踐活動中,教師先讓學生目測一段兩標桿的距離,作好筆記。然后測出自己的每步距離,再步測這一段距離,并作好記錄。最后通過卷尺測量出準確的距離,作好記錄。最后把這三種不同方式測量出的記錄進行比較,歸納心得體會,總結方法。并評出步測和目測結果最接近實際距離的學生,加以表揚。
也可以教導學生進行本班同學身高測量分類??梢赃M行1、6米——1、7米、1、5米——1、6米、1、4米——1、5米、1、3米——1、4米、1、2米——1、3米的分類,讓學生用皮尺測量統計每一個分類的學生數量。
通過實踐活動,帶領學生掌握統計學方法,既可使枯燥無味的統計學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又可使學生輕松地掌握統計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動手能力,加深學生實踐能力。
三、從學習生活出發,增加統計學的難度和密度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形象思維為主,無意注意高于有意注意。他們往往對新事物產生興趣,不喜歡僵硬的機械的事物及思維模式,因此老師每次教導統計學的實踐活動時,不要總是老一套方法,要出新與應循序漸進相結合,適當增強難度和密度,讓學生不斷在創新實踐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如,在布置學生實踐調查中,教師第一天讓學生調查本班男女同學穿各類鞋的有多少人,有多少類鞋;第二天讓學生調查本班同學穿各類衣服的有多少人,有多少類衣服;第三天讓學生調查本班學生穿各類褲子的有多少人,有多少類褲子??也可以把類似的調查推及到全校。
像張家壩這樣的邊遠小學,老師可以布置學生調查本班學生中午營養午餐的吃完情況,以及同學喜好和口感情況。
這樣的統計學教學,不但培養了學生動手與交際能力,而且增加同學與同學、同學與老師間的友誼與信任,使學生與老師不斷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有力地促進了統計學知識的掌握。
總之,在教學統計學知識時,老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加強學生在實踐學習活動中實際統計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