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美萍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態價值觀有助于推進我國初中語文教學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本文主要圍繞著生態價值觀展開了討論,從三個方面詳細分析了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踐行生態價值觀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態;價值觀;培養
語文教學是初中生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陣地。而將生態價值觀地培養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更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鑒于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重視轉變教學理念,正確認識生態價值觀,并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達到這一目標。
一、結合教材內容
簡單的說生生態價值觀是指關愛社會、關愛自然,關愛他人,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情感認識。隨著我國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語文教學中滲透生態價值觀的篇目越來越多。教師應當重視充分利用教材,并在教學過程中展示出這一理念,使學生能夠在生態價值觀教育的熏陶中,樹立正確的、科學的生態價值觀。
在信息時代,初中語文教師還可以借助先進的教學設備來加強語文課堂中生態價值觀的融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例如在學習《丑小鴨》的過程中,在課堂的開始教師可以由生活導入,激發思考如:同學們,在你們的成長路上,可能是一路陽光、一帆風順。但風雪有時會不期而至,如果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被別人恥笑或被朋友誤解,你會怎樣做呢?相信這節課你們學習了《丑小鴨》后,大家會受到啟發。然后開展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自習閱讀課文總結丑小鴨在遇到挫折時是怎么樣的心態,并如何解決的。這樣學生就能夠感受到丑小鴨為了理想、追求而努力奮斗的心境。最后,教師再讓學生進行探討:丑小鴨形象對我們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啟示?這樣學生就能夠明白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為著目標而努力奮斗,即使身處逆境也不要緊。“金子總是要發光的。”總之,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創新語文課堂能夠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通過分析問題、研讀教材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
二、重視知行統一
我國偉大教學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生活。同時這也是我國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核心理念。也就是說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實現理論與實際、認知與實踐的統一,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知識,并引導學生學會將知識應用在生活中。
意識決定行為。只有培養學生的生態價值觀才能促使學生將意識轉變為實際。例如在我的母親一節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父母的思想。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叛逆期,很容易與父母產生矛盾。在課堂的開始教師給你學生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并引導學生:同學們,母愛,是一個飽含溫柔深摯情意的永恒話題。的確,無論是年常年少,還是天涯海角,單飛后心的另一端永遠牽掛的是對母親的思念。一曲《燭光里的媽媽》就是兒女心泉的自然流淌,讓我們在歌聲中感念、祝福普天下所有的母親。此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MV,通過聽覺、視覺來刺激學生。然后,教師進行課文的講解,引導學生關愛自己的母親。在課堂的最后,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設置一個家庭作業:幫媽媽做件事。這樣學生就能夠進一步理解母親,并在生活中更加關愛自己的父母,從而達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家庭價值觀。由此可見,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重視知行統一的理念,為培養學生的生態價值觀營造出良好的實踐氛圍。
三、營造生態氛圍
培養學生的生態價值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學校和教師應當重視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生態氛圍,使學生在不斷地熏陶中真正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學校可以從校園環境方面著手,而教師則可以從教室環境入手,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來達到這一目的。
例如學校可以設立學習角、舉行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多種形式來增強學生的生態價值觀。如綠色生活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到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大自然之間的關系,并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行為意識。另外,教師可以以教室為基本組成單元,創建讀書角、板報設計等學生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由此可見,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利用各種課外活動方法或課堂組織活動來增強課堂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生態價值觀的教學理念。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重新認識生態價值觀的意義,并結合生活實際和教學內容創設新穎、靈活的教學活動,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達到培養學生生態價值觀地目標。這不僅是我國初中語文教學體系發展的客觀需求,也是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1] 孟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生態價值觀的方法[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下旬),2014,11:60.
[2] 劉照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態價值觀方法研究[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上旬),2014,01:3、
[3] 韋紅扣.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態價值觀[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