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
摘要:許多同學一談起高中物理可以說是談物色變,究其原因,首先是沒有好的學習習慣,不能有效的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其次是沒有真正將知識點落到實處;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沒有掌握好學習方法。
關鍵詞:高中物理;學生;學習;方法
人們通常認為,學習只要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其實不然,在過去有不少同學,學習上也很努力,但每次考試成績總是不理想,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學習方法不當造成的。實際上學習成功與否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愛因斯坦說過,成功是艱苦的勞動加上正確的學習方法,再加上少說空話。可見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習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樣要想學好物理也需要正確的學習方法。現就怎樣學習高中物理談以下幾點:
一、關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學習方法
首先,物理概念的學習方法。在中學物理的知識體系中,物理概念是其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反映了物理事實中最本質的東西,是客觀事物的物理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物理概念又是幫助我們認識和掌握物理規律的基礎,是學好物理的第一步。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應弄清如下問題:①為什么要引入這個概念?它是怎樣引入的?②這個概念的物理含義是什么?③對于定量概念(即物理量)它是怎樣定義的。定義式如何?定義式中各量的意義,它們之間的關系,單位如何?這個物理量是矢量還是標量?④這個物理量的大小與哪些量有關?是什么關系?與哪些量無關,為什么無關?如何測量其大小?⑤這個概念與一些相關的概念有何區別和聯系?在理解概念的定義時,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知道定義是怎樣來的,為什么要這樣定義。二是理解概念的定義必須要確切,要突出定義的科學性和邏輯性,對定義中的關鍵性詞句要“咬文嚼字”地弄清楚,避免哪些不十分確切的或錯誤說法。三是理解概念的定義要明確概念定義的局限性,概念的定義與概念的本質并不是一回事。概念的本質是事物所固有的,而概念的定義則是根據新舊概念的內在聯系和事物的特點來反映新概念的本質,定義僅僅是反映了本質,而不是決定本質。四是理解概念的定義要注重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物理上有很多形式相似而本質不同的概念,它們之間有密切聯系,因此很容易被混淆。在學習中要注意用比較法把相似、相近的而容易混淆的概念區分開來,一方面使我們對建立某概念的物理事實有透徹了解,另一方面使我們能找出概念間的同中之異,異中之同,明確這些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從而鞏固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其次,物理規律的學習方法。物理規律即定理定律等,是自然界客觀事物間相互制約和依存關系的科學概括,如果說物理概念是幫助我們認識和掌握自然現象這個網絡的結點的話,物理規律則是連接各個結點之間的連線。對物理規律的理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學習并掌握它:第一、注意物理規律的發現過程。第二、明確物理規律所描述的對象。第三、掌握每個物理規律的內容。第四、明確每個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及范圍。
二、正確對待解題
解題有利于加深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但是,我們也要明白解題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解題是為了檢查我們對概念和規律的掌握程度。①精解少量典型題,瀏覽較多的習題。 首先要選擇老師上課講的例題,其次要做好老師布置的題目。另外,可選擇靈活性、有代表性的習題。再通過自己獨立的思考,去領悟題目的精髓。②進行習題分類,提高解題能力。如牛頓定律可以把動力學問題分為已知力求運動和已知運動求力兩種基本類型,還可細分為在恒力作用下的運動、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天體運動和在彈性恢復力作用下的簡諧運動等。
三、學會用分析法考慮問題
所謂“分析法”的推理過程,是從問題的結論(或待求的結論)出發,向已知條件逆推的過程,具體地說,是在認真審題、分析題意的基礎上,首先找出能直接回答題目中問題的物理規律或公式,觀察這個公式中包含哪些新的未知量,在列出與這幾個中間未知量有關的物理公式,如果這個公式仍然含有新的未知量,就再找出與這些新的未知量有關的公式等,按這樣的邏輯思維順序逐漸分析、推理下去,直到待求的物理量全部可以用已知量表示為止。對于一個綜合題,“究竟要用到那些知識?先用什么知識,后用什么知識?”許多學生則是不夠明確的,而分析法從結論出發,目的明確,邏輯性強,有利于啟發思維,便于學生掌握運用,它在解題中就像一臺文藝晚會的導演一樣,有效地調控著解題的思路。
四、連貫學習,有步驟的復習
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并與大腦里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則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即時完成作業,有余力的同學還可適量地做些課外練習,以檢驗掌握知識的準確程度,鞏固所學知識。
五、學以致用
不注意知識的運用,你得到的知識還是死的,不豐滿的,而且不能在運用中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要在不斷的運用中,擴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識,學會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有必要閱讀課外書籍開拓眼界
物理成績優秀的同學,大部分知識來源于課本,包括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因為,不同的書籍,不同的作者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來闡述問題,閱讀者可以從各方面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學到很多巧妙更簡捷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總之,只要是人,就不可避免的會犯下錯誤。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更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但是,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站起來。在反思中,讓問題與困難成為我們學習之路上的墊腳石。只有經過不斷的總結歸納,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才能更快的找出知識上的薄弱環節。
參考文獻
[1] 劉金亮.淺談高中物理學習方法[J].科技展望,2014.
[2] 覃民輝.高中物理學法指導探索[J].成功(教育版),2013.
[3] 李海珍.淺談高中物理學習方法[J].信息教研周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