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楊麗萍++吉丹妮
摘 要:農機即農業機械化,現階段,我國在積極進行農機創新和推廣的過程中,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為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創造了機遇。鑒于此,本文從農機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入手,對進一步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農業機械化的對策進行了分析,希望為我國現代化農業建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農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用
中圖分類號:S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5-0223-01
1 農機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
1.1 農機有助于農業增長方式的改變
先進的農業科技對于提升農業發展速度、提升農產品質量和產量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而在推廣農業科技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載體就是農業機械?,F階段,積極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有助于土地產出率的提升,并改善農民的工作條件,最重要的是,有助于農業生產空間的擴大。通過農機的廣泛使用,能夠將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項資源充分調動并利用起來,實現農業的高效、優質發展,以及集約化經營[1]。在推廣農機的過程中,還能夠對弱質特征在農業中的體現進行改善,從而更加有效的開發、利用農業資源,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最終有效實現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農村經濟與農業的協調發展。
1.2 農機有助于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速度
農業值得注意的時,在調整產業結構的過程中,具有較強的動態性特點。在不斷創新農業機械中,能夠促使其不斷的適應新時期農業發展需求,從而在提升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的基礎上,為農民增加經濟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過程中,不可以僅從增加、減少種植面積入手,還應當科學的調整經濟作物與糧食作物之間的比例,并在加大對科學技術的應用力度基礎上,對品質結構、品種結構進行優化[2]。
1.3 農機有助于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新時期,我國積極構建現代化農業的過程中,致力于構建集約化、規模化以及專業化農業,而這一目標為農機的使用和推廣提供了可能。農機跨區作業模式是我國農民日常經營過程中的創新舉動,該模式的產生,促進了農業產業化同機械化的融合。例如,在聯合收割機跨區經營中,傳統的收割機每季度的作業面積為30hm2,而新時期已經達到了100hm2,同時,傳統的收割機運行過程中,擁有5~7d的作業時間,現階段已經達到了30~40d。這充分說明,該運行模式下,能夠合理的進行農機資源的利用和優化配置,促進農機產業化進步。
2 進一步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農業機械化的對策
2.1 優化現代農業裝備結構
新時期,在對現代農業裝備結構進行優化的過程中必須建立在實現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之上,努力通過對大農機的創造,實現大農業結構的優化,通過調整農業裝備結構來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這一過程中,還應當加大對我國農機應用薄弱環節的重視,最終從根本上提升農業整體農機使用水平[3]。例如,我國某地區在農機裝備設置的過程中,存在配套設施少、產后機械少以及經濟作物機具少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該地區必須積極加強對農機裝備結構的優化,通過調整增量來優化存量,不斷升級農業結構。
2.2 有效結合農機與農藝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在農業建設過程中,需要面對不同的氣候、地質等客觀條件,盡管在同一省份中,相同的作物在不同地區也擁有不同的種植標準。例如,某省中部地區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其應當擁有55cm的行距,而在西部和北部地區,這一距離分別為45cm和60cm,要想提升各地區農產品生產效率和質量,必須有針對性的應用農機,但是這一客觀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機的推廣[4]。
2.3 加大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力度
在構建農機服務體系的過程中,應鼓勵當地農機服務組織積極進行跨區作業,掌握農機的使用范圍,并提升其利用率,從整體上為當地農民帶來更多的收入;在加大農機推廣力度的過程中,應積極構建多渠道社會化投入機制,該機制應作為主體進行資金自籌,而農機服務組織在這一過程中,要發揮引導功能;加大農機科技投入力度,確保農業機械的創新能夠同當地農業發展實際相符,從多個角度出發滿足農民各種需求[5]。
3 結語
綜上所述,農機是農業科技的重要載體,充分利用農機,不僅能夠促進農業增長方式的改變、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速度,還能夠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因此農機對于我國農業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丁忠義,郝晉珉,李新波,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土地利用結構及其與糧食產量關系分析--以河北省曲周為例[J].資源科學,2015,27(4):95-99.
[2]陳煩,周祖竣.基于灰色關聯分析模型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研究——以湘西州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4,40(10):6192-6194.
[3]馬正奇,王稼才,朱穎等.基于比較成本學說的環巢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研究--以巢湖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例[J].隴東學院學報,2015(2):101-104.
[4]王小平.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農民增收的關系分析——以江西省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5,39(2):1229-1230.
[5]鄧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以四川省為例[J].廣東農業科學,2015,38(9):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