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為鎖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陣地,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結合,是高中政治新課改的核心和關鍵所在,對于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進程,提高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謹從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結合的必要性、舉措及實踐中易出現的誤區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優化;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教育信息化本質是用信息技術改變教學,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陣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結合的核心和關鍵所在,對于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進程,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和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具有知識性、政策性、時效性、社會性等特點,新材料、新觀念、新情境又是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顯著標志。現代信息技術為政治教學實踐提供了新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手段,為政治課的優質高效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教與學的廣闊平臺。作為高中政治教師應努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來改進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對此,本文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信息技術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高中政治課堂的必要性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具備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程開發和整合的能力、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等。”在中學各門學科中,思想政治課與社會變革的聯系最為緊密。思想政治學科本身內容新、時代性強,教學中必須把教材內容與社會實際緊密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在自身不斷學習的基礎上,有選擇地補充大量社會信息作為教學輔助材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本知識。而要做到這些,憑簡單落后的傳統教學手段是無法實現的,必須依靠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機運用。所以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改善教學環境、增強感染力、加大信息容量、優化政治課堂結構等方面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優化政治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課前準備充分,是高效課堂教學的前提。我們知道,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高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課前的準備,課前準備充分到位,課堂教學效率就高,反之,課堂教學效率就不太理想。要把一堂課上好,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有充分的課前準備,也就是要備好課。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備課就是充分利用以電腦為核心的多媒體設備,以傳統的備課形式為基點,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特點,將課堂教學中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包括文字、聲音、圖片、動畫等)根據一定的教學過程設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環境、時間的實際情況合理有序地整合在多媒體電腦中,以多媒體課件加輔助教學資料的形式存儲“教案”,以便于合理地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輔助教學。做好充分細致的課前準備是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2、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是高效課堂的關鍵。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把現代化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集形、聲、色于一體,能增強對學生多感官的刺激,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形象地再現于課堂,對于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具有顯著的效果。如在講解高二哲學“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時,利用FLASH動畫“小雞是怎么長大的”科普知識,形象地說明了:“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這種動感的畫面可以達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形象,并有效降低教學難度的目的,并且可以體現現代教學手段的魅力,優化教學內容。 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進行情景設計,讓學生真正身臨其境,改善教學環境,增強感染力,提高教學實效。有助于大大改變以往教學過程中,一味依靠教師講解而導致學生機械被動接受知識,并導致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乏味而產生厭學情緒的不足。現代信息技術可將文、圖、畫、音、視頻等融于一體,讓政治課堂真正的“活”起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也增強了記憶效果,能有效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從而使我們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事半功倍。
3、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是高效課堂的有力保障。現代教育倡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上必須突出新課改要求,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發展。為做到這一點,優化政治課堂教學結構便是一個重要問題。教師在一節課有限的時間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充分地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這方面的作用。
教學的最重要環節在課堂,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所以改革課堂教學,上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成為構建高效政治課堂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們政治教師必須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精心設計政治課堂教學的具體環節,課堂導入、師生互動、課堂小結、板書、鞏固練習等,向每一個環節要效益,優化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合理利用課堂每一分鐘,大力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4、落實三維目標,提高高中政治課堂的育人功能。思想政治課的三維目標,是政治課堂教學的方向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緊緊圍繞“三維目標”進行教學設計,能更有效地提高政治課堂的育人功能。教師以新的課程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圍繞“三維目標”,既重視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又重視“過程與方法”的指導,更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從而彰顯了思想政治課的育人功能,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傳統的政治課堂教學內容較枯燥,教師機械灌輸課程知識,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缺乏積極性,主動性,這樣的課堂難以實現教學目標,更不要說育人了。現代化信息技術能充分發揮它技術優勢,輔助教學,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事例,可以讓政治課堂變為生動形象,豐富多彩,活潑靈動。例如學習《文化生活》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這一框時,我運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表彰活動視頻,緊緊扣住三維目標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傳授知識的同時,也巧妙實現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
三、課堂教學實踐中容易出現的幾點誤區?
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課堂有機結合,在著傳統思政課堂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但如果處理不當,誤用信息技術,又會使政治課堂教學走入誤區。教學中容易發生的誤區常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形式輕內容,違背了現代化教學的目的。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片面強調現代信息技術的快節奏、高效率,把整堂課教學內容都儲存在電腦中。過于追求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形式上的東西,如文字顏色、形體上的花哨,大量跳動的不恰當的圖片、動畫等,人為地增加學生的視聽負擔,使用中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結果達不到預期效果。課件的制作和使用應以實現教學目的為宗旨,避免出現重形式輕內容的不良現象。
2、重技術輕人力,忽略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兩個積極性。現代信息技術與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不應替代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的教師為了體現教學的“現代化”,整堂課的教學內容全通過課件展示給學生看,教師與學生都成了課件的觀看者,而課件卻成課堂的主角。這樣的課堂明顯是重技術輕人力,忽略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兩個積極性。
事實上現代信息技術支撐下的課堂依舊離不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政治課的思想性、情感性等個性特點也決定了教師的授課過程,不僅是一個傳授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是一個對學生心理活動進行積極引導和培養學生良好情緒智力的過程。我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時候,注重對學生進行常規的情感互動交流,例如在講到《民主選舉:投出理性的一票》,讓學生談談自己在班級選舉過程中親身體驗到的情境知識,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親身感受民主選舉的道理,從而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真正落實政治課的教學目標。
3、模式呆板,課堂缺乏應有的靈性。強調某一種固定模式,或者將某種模式稱為“最優化”,這是前蘇聯教育學家的形而上學思想的影響。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才是辯證法。在現實教學上,有不少教師,認為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就是用心設計多媒體課件,教學時展示好課件就行了。所以在教學時,不分課程內容,不顧政治課程本身的特點,過分依賴信息技術,僵化地使用現代化媒體,甚至教師成為現代媒體課件的播放員,學生成為缺乏活力的觀眾,課件成了簡單的電子講稿。
這種固定僵化的模式也會使政治課堂缺乏應有的靈性。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是一種適應飛躍式發展的教育教學的手段和工具,它與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學習和研究新課程改革中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從實際出發構建新的教學目標和學習模式,對于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組織、評價的主導作用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質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