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林
摘要:初中生對于數學學習有很大的恐懼,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組織學生們小組學習,抓住教學重點難點,并對難點加以分析討論,把復雜的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再得出答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提高學生們學習能力,也應注重對學生們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方便他們成為品學兼優的學者。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改革
一、找出教學問題
1、從教師角度。首先,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注重教材的表面知識,而容易忽略學生們的學習情況。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填鴨式”教學,在沒有了解學生們自身能力的情況下把知識一股腦灌輸給學生。物極必反,學生們沒有足夠的接受能力,即使教師一心想提高學生們的成績,卻還是不盡人意。其次,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有較強的組織和管理秩序能力。學生們在課堂當中發現問題,第一反應就是像老師提問,為了培養學生們自主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習慣,教師可以先給問題設下懸念,對班上已經分配好的學習小組進行提問,由他們在小組中對問題進行研究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時刻觀察學生們的反應。有些學生可能在討論中異常激烈,遇到觀點不同時引起糾紛,教師應該及時進行調節,讓學生們明白友誼第一的道理。若是同學們在展示觀點時出現小錯誤,學生們不應該報以冷漠的態度嘲笑改同學,而應該熱心幫助他找出錯誤并改正。這樣一來,學生們的感情能在無形之中得到提升,他們的友誼也會更加牢固。教師在學生們討論過程中應該進行正確適當的引導,不要直接告知答案,把課留給學生們進行探討,這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對于知識點會掌握得更熟悉。
2、從學生角度。學生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現,他們對于教師教授的知識點往往掌握得不夠熟練。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有一定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采用錯誤的方法,不斷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們學習任務過大,知識點掌握不牢。而學生們在學習當中還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他們腦海里充滿著無意義接受思想,教師給他們什么,他們就麻木接受什么。對學習沒有產生興趣,教科書上的定義和概念也就無心思考。其次,每個學生都有他獨自的氣質,也就是說,每個學生都是個性化的,他們對待數學,特別是在對問題進行討論的過程中,他們容易根據自身的想法,而容易忽略其他同學給出的意見。絕大部分同學都有這種體現,這就導致學生們學習能力差距大,班上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再者,學生們在教師的影響下,學習的都是表面的知識,極度缺乏實踐經驗,只會機械地完成教師布置的成練習題,時間一長,學生們不再擁有原本的氣質,思考問題的方式也變得單一。
二、采用正確教學方法
1、培養學生們對數學的興趣是基礎。一直以來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對一件事充滿無限的興趣和渴望,那他做起這件事來一定事半功倍。興趣也是成功的基礎和前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出學生們對數學的興趣是教師要完成的一大重要教學任務。就目前形式看來,學生們對數學的態度大部分是逃避和退縮,數學對于他們來說無從下手。所以,一名優秀的中學老師,在培養學生們興趣的時候,要懂得選用學生們比較樂于接受的方法進行指導。教師可以給學生們播放一小段視頻,向他們展示一些有趣的幾何圖片,一方面可以引起同學們的注意,把心思放入到接下來的學習當中,另一方面,圖片和視頻比文字和公式更形象具體,方便學生們對課程內容加以理解。
2、改革教學內容。適當的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們對教學重點加深印象,也可以在節約時間的同時提高學生們學習效率。
第一,明確教學重點。初中數學老師在課堂上應避免教學重點和一般知識點混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明確這節課最重要的教學內容,并對內容進行強化,加深學生們對知識點的印象。例如教師在講授勾股定理時,把邊的概念轉化成面積的概念,把三角形的三條邊的平方用不同的三個小三角形面積表示出來,學生們之前學習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對比最大的三角形和其他兩個小三角形的面積,找出它們三個面積之間的關系。不難發現,最大的三角形的面積就等于另外兩個小三角形的面積和,講到這里,教師把勾股定理引入到課堂當中,把勾股定理的概念對學生們進行解說,同學們就能很快記住勾股定理的內容。
第二,判斷教學難點。教師把課程內容分解成一個個容易掌握小知識點,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們加以牢記,更能夠培養出學生們對數學的熱愛,克服心里對數學的恐懼。把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教學內容就不再復雜,學生們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時也會顯得更加自信,一次次的成功有利于他們在面對問題時堅持不懈,追求真理。對于教學中難于掌握的知識,教師可以在引入知識點時由小及大,由易到難。先給學生們講授簡單易懂的知識,再在它們的基礎上對問題加深,組織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利用團體的力量去解決新的難題,在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們加以點撥,遇到困難時及時更正思想,培養學生們思維多樣性的能力,學會從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
3、巧妙布置作業。學生們在課堂中學習的成果可以在教師布置的作業中得到體現。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作業的針對方向,把學生們學習重點和難點的知識放入作業當中,便于學生們對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另外,教師還可以布置課外實踐的作業。學生們常常注重學習知識而忘記提高自身素養,教師給學生們布置實踐作業,如根據三角形特點設計一個模型,下節課開始之前在班上展示。正確合適,有趣生動的作業可以改變學生們對待問題的思維方法,課外拓展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們動手動腦,勞逸結合的好習慣。
三、結語
初中數學數學學習的起點,也是學生們繼續了解數學的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們的興趣,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素養。改變教學方法,可以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組織教學過程,可以對教學重點難點進行剖析。因此,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僅僅是培養出高分數的學生,更重要的是樹立學生們的正確觀念,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在知識中成長。
參考文獻
[1] 涂榮豹、陳嫣.數學學習中的概括.數學教育學報,2004(2).
[2] 陳瓊等.試論數學學習中的理解學習.數學教育學報,2003(1).
[3] 李吉寶等.數學認知結構的特征與數學學習過程.數學教育學報,2005(3).